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英语国家文学作品书名的汉译策略

论英语国家文学作品书名的汉译策略

论英语国家文学作品书名的汉译策略李娟摘要:文学作品的标题既是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超然于作品主体之外,与作品形成一种合作和对话的关系。

它是作品深层内涵的高度概括,是作品的点睛之笔,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广告效应。

读者对作品第一印象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作品书名。

而由于英汉是两种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发展历史,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尽量忠实原作,做到等值或近似的相互转换,使所译书名同样具有形式美。

关键词:书名翻译; 翻译策略; 直译; 意译; 增减词法Abou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E-C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LiJuanAbstract:The title of literature is an indivisible part,meanwhile beyond the main body of the work,which forms into a relation of cooperation and dialogue. It’s the high generalization of the work’s deep meaning, and gives a final touch to the work, and possesses the function of advertising as well. What influences the reader’s first impression is the title of the work mostly. However, owing to the different language system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which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ing history, the ways of expression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certain area, so translators should take notice of thei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nd try best to be loyal to original and do equivalent or approximate trans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which could make the translated work have the same beauty in shape.Key words: translation of tit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dd or reduce words前言书名是小说内容的简单呈现,是作品的眼睛。

读者一般根据书名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可见,书名是读者了解作品最简单快速的方式,它可以告诉读者此作品的性质及内容等。

而文学作品书名的翻译一直都有较大的争议性,换句话说,就是译名并不绝对,译者对此见仁见智,但不管怎样,它都与民族历史,语言结构,作品的题材和风格等有密切的联系。

翻译过程中,通常译者的任务是在忠实原意的基础上,将外国文学小说书名译成符合中文读者习惯,容易引起读者兴趣的中文书名。

它不是简单的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代替,而是结合了译者对此书内容的深刻理解,又在忠实原作书名的基础上,将原书名进行加工处理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书名。

要完成这个任务,译者通常可以采用四种主要的翻译策略,即:直译,直译+增减词法,直译+意译,意译。

下面我将对这四种翻译策略一一进行讨论。

一直译不论是文学作品的汉译还是英译,运用的最多的莫过于直译,即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

直译的运用往往能显示对原作的尊重,所以在选用直译或意译时,应首要考虑直译。

一般直译成功的关键在于译文不仅要考虑完全保持原文语言和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最大限度忠实于原文,同时也应考虑中国读者的接受能力。

国外喜用小说的人名做书名,而为了保证原汁原味,在处理以人名做书名的问题时,往往采用直译(人名则音译)。

如《Harry Potter》音译为《哈利波特》,《Jane Eyre》音译为《简爱》,《Lolita》音译为《洛丽塔》,《David Copperfield》音译为《大卫科波菲尔》,《Little Dorrit》音译为《小杜丽》,《Emma》音译成《爱玛》,《Sister Carrie》音译为《嘉莉妹妹》,《Anna Karenina》音译成《安娜卡列尼娜》等等。

在翻译名人传记书名时,根据中国文化习惯一般以“人物+传”进行翻译。

如《The Life of Lincoln》译成《林肯传》,《The Story of Madame Curie》译成《居里夫人传》等等。

在翻译探险类小说书名是则一般以“人名+游记(历险记)”处理翻译。

如《Gulliver’s Travels》译为《格列佛游记》,《The Adventure of Alice in Wonderland》译为《爱丽丝漫游记》,《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译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译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等。

此外,直译时,译者要“抓住”原作小说书名的核心内容即指要读懂书名的关键字,英语中,一个单词往往有多种意思,而译者翻译时具体选用哪种意思则取决于译者对小说的理解。

如在翻译《Man-Shy》时,由于man有多种意思,过去曾译为《怕见男人》,后来经过研究分析,将书名改译为《怕人》或《怕见人类》,即认为man应译为人类而非男人,因为通篇小说讲的是一头红牡牛及其伙伴们野林牛如何怕见人类,躲进大山,追求自由生活的故事。

由此可见书名的翻译是不可能脱离原作内容的,否则,则会贻笑大方。

再如海明威的《The Sun Also Rises》,过去曾将其译为《太阳也升起》,而后来发现原题其实取自于《圣经传道书》中one generation passeth away, and another generation cometh; but the earth abideth forever, the sun also arisen, and the sun goes down, and hasteth to theplace where he arose(一代人逝去,又一代人降临,可地球运转不息,太阳照样升起,照样落下,又慌忙赶回他那升起的家),于是便将书名改为《太阳照样升起》。

这里涉及到了典故的引用,所以译者翻译时不仅要结合小说全文进行翻译,也还要明白有些书名背后的典故,了解作者意图。

二直译+增减词法此种策略是在直译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对译文适当进行增减处理,基本而言,此种策略依旧属于直译。

增减词法可以增强书名的可读性,适当补充或减少信息以弥补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

增词法的如《Winds of War》译为《战争风云》,在汉语中风云可比喻为变换动荡的局势,译者将其译为《战争风云》不仅忠实原意,增加了译名的文学色彩,更直接体现出了战争带给社会飘忽不定的局势。

若直接译为《战争之风》可能会让中国读者觉得莫名其妙,无法接受。

同样的,增词法的例子如《Three Men in a Boat》译为《三怪客泛舟记》,添加了形容词“怪”与动词“泛”,点明了人物特征与事情发生背景,增强了小说书名的信息量,更能有效吸引读者。

再如《Robinson Crusoe》增译为《鲁宾逊漂流记》,“漂流记”的增添可让读者直接了解到此小说的性质(一篇游记文),满足中国读者的阅读心理。

由于中国读者一直都讲究语言简洁精练,言简意赅。

减词法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即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省略无关紧要的语言,避免拖泥带水的方法。

如《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省略译为《苔丝》,虽然也有译本译为《德伯家的苔丝》,但两者相比较而言《苔丝》更为简洁明快醒目,“德伯家”在这里并不是关键字,可有可无,根据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其省略不译应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有译本将《Gone with the Wind》译成汉语仅用了一个《飘》,言简意赅,又不失原意的表达。

英语书名中,功能词一般可以省略不译,如《Setting Down in England》减译为《定居美国》,而不是《定居于美国》,省略了“于”这个功能词的翻译。

此外,外国喜用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作书名,为了使译文精练,往往省略重复词,如《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译为《述异集》,省略了arabesque的翻译,在字典中“arabesque”是“阿拉贝斯克舞姿”的意思,但在书名中它应引申为“怪诞”的意思,同grotesque意思相近,所以为避免重复啰嗦,可省略不译。

三直译+意译意译是指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直译与意译的结合相对直译与增减词的结合的翻译所做的变动相对大些,它是在直译或直译+增减词法不能成功翻译书名的前提下,继而考虑的一种译法,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一些形象化的标题中。

如《The Arabian Nights》译为《天方夜谭》,这个书名的结合翻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以致后人将天方夜谭用来比作虚诞奇离的议论。

为什么这个书名译为《天方夜谭》呢?因为“天方”即阿拉伯地,“夜谭”即“夜谈”,即夜间讲故事说话的意思。

译者在此将nights意译成夜谈,因为全书写的是女主人公通过夜晚讲故事以防止自己被凶残的国王杀害的故事,所以夜谈正恰当好处的点明了文章内容。

而之所以将“谈”写作“谭”则是由于对唐代君主“李炎”名的避讳。

再如《Dr. Jekyll and Mr. Hyde》译为《化身博士》。

由于Dr. Jekyll 和Mr. Hyde是同一个人,所以没必要直译为《杰克博士和海德先生》,“化身”两字简单明了的解释了这两个名字其实是一个人,同时它也能够很好的引发中国读者对博士化身的好奇心。

有时,虽然可以用直译翻译某书名,但意译的适当添加可以起到更好地作用,如引起读者兴趣,更具文学色彩等。

这时可以采用直译+意译这一策略。

如《The Adventure of Pinocchio》译为《木偶奇遇记》将“Pinocchio”这个人名加工处理译为“木偶”,有效的激发了中国读者的好奇心,且让人一眼就能够知道碧诺基欧是只木偶,相对直译成它的名字而言,“木偶”对中国读者更具吸引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