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家乡介绍驻马店-文档资料

我的家乡介绍驻马店-文档资料

谁来别忘叫 上我 带我去!!!
28
我的家乡---驻马店
我的介绍完毕 谢谢大家!
29
老乐山由高低不同的九
座山峰组成,山北崖有老虎
洞(因微风吹拂松林,洞内
便听到松涛轰鸣,犹如虎啸
而得名).向前是陡峭的十
八盘,山顶有清澈泉水一池,
甘甜宜口,旱而不枯,因形
状似蛙,故名"蛤蟆
泉".山上还有宏伟的真武
庙,宣坛庙,拜台宫,玄都
宫,为道家福地.每年春季
在此举行庙会,善男信女朝
拜者数以万计.
18
下面重点来了! 重点来了! 重点!
19
家乡的特色小吃
• 潘记烩面 :潘记烩面自一九八三年首创
以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驿城独树 一帜。潘记烩面视信誉和质量为生命,碗 碗面都一丝不苟,精心制作。汤料中配有 多种名贵滋补中药材(大茴、花椒、胡椒 等),使烩面香味醇正,营养丰富,具有 面筋、肉烂、汤醇、味美的独家特色。
此建宫布道,数年后游武当,
成为一代宗师.由于铜山与
武当的这一渊源,在豫南有
“南朝金顶,北谒铜峰”之
说,铜山下有北宫,南清宫
两座道观,铜峰上有元,中
元,上元三座清禅寺(佛教
寺院).一山纳二教,既成
为佛、道融合的象征,也成
为铜山一道亮公元1545年),历史 上被誉为“蔡州八景之一”.1994年,台湾著名高僧明乘 法师出巨资复建此寺,现已成为目前中国最大,亚洲屈指可数17 的一大寺院.台北白圣法师的舍利塔,也建在此寺.
20
家乡的特色小吃
21
家乡的特色小吃
• 驿鼎牌牛师兄五香牛肉 • 驿鼎牌牛师兄五香牛肉,选用优质健壮南阳肉牛
为原料,严格按照伊斯兰教规屠宰,采用传统牛 肉加工工艺特制而成。经严格的卫生检疫,完全 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各项指标。本品富含多种维生 素和氨基酸,是高蛋白、低脂肪、高营养方便食 品,具有色鲜肉嫩、香而不腻、味美可口、便于 携带、贮存和食用、不含色素和防腐剂等特点。 适合南北口味,老幼皆宜,是家宴、馈赠、出差、 旅游、佐餐之佳品。一九九九年本产品被评为天 中十大名吃之一。
9
10
嵖岈山山势嵯 峨,怪石林立.人 文史迹星罗棋布, 自然景观美不胜 收.兼有华山之险, 泰山之雄.嵖岈山 以其独特的风景被 誉为天下第一盆 景.1987年, 被河南省政府批准 为省级风景名胜 区.
11
12
13
14
15
铜山风景区以山势陡峭,
危峰突兀,林木茂盛而著
称.据传,张三丰曾云游到
24
家乡的特色小吃
25
此处省略很多字······
26
我的家乡---驻马店
•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家乡“驻马店” 的介绍。
• 欢迎同学和老师到驻马店游玩。 • 这里美丽的风景和名胜古迹是大家
值得游玩的地方。 • 这里的特色小吃是美味的享受。 • 欢迎大家!
27
其实我想说 以上
• 景区我几乎都没 去过 • 美食我几乎都没 吃过
4
家乡风貌
5
家乡风貌
6
家乡风貌
7
家乡的旅游胜地
• 中原盆景——嵖岈山 • 国家级森林公园——薄山湖风景区 • 森林氧吧——铜山 • 中国最大佛教寺院——南海禅寺 • 道家福地——老乐山
8
素有“西游记全书”之美誉的嵖岈山,又名“石猴仙山”,和西游文化。石猴 文化源远流长。唐玄奘多次到崦岈山讲经,两大弟子道全、道一系遂平籍嵖岈 山人;明代淮安才子吴承恩避难嵖岈山,看到千奇百怪的象形石,从憨态逼真 的醉八戒,惟妙惟肖的睡唐僧、白龙马,活灵活现的七十二石猴和孙悟空的化 身石猴王等奇石中获得启迪,撞开了酝酿已久的艺术闸门,创作了惊世之作— —《西游记》。1998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总导演杨洁携师徒四人到 嵖岈山考察选景,称赞这里是传经的圣地,创作的宝地,《西游记》的发源地, 是一部《西游记全书》,选定嵖岈山作为主要外景地,完成了《西游记》(续集 )的拍摄工作。
制作:
洛师驻马店小团
队制作
1
带你走 吃近 遍我的家乡
2
我的家乡---驻马店
• 家乡名称的由来 • 家乡风貌 • 家乡的旅游胜地 • 家乡的特色小吃
3
家乡名称的由来
• 驻马店在古代地处国家中心,是重要的交 通枢纽,也是在最初的驿站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城市。驿城是根据城市的由来而命名 的,古代驻马店是古代官员中途休息和换 马的地方.是差役传送公文,书信的落脚地, 因为要中转,休息,快件的还要换马.只是 个驿站, 据悉驻马店是过去杨贵妃爱吃荔 枝每年荔枝熟了都要骑马派人去南方带的 必经之地和要道,骑士都在驻马店换马侯 再去前行。所以就叫驻马店.
22
家乡的特色小吃
23
家乡的特色小吃
• 蒋老婆脆皮鸡 • “蒋老婆”是当地群众对她的昵称,其实她名叫
蒋马氏。据她讲,67年前,她坐着一顶小花轿, 从新蔡县城娘家来到韩集镇蒋庄村,嫁给了蒋超 科。 婚后,为了安家立业,夫妻二人靠卖“脆皮鸡” 糊口。1959年,丈夫蒋超科因病去世,撇下7个 儿女。蒋马氏成了蒋家“脆皮鸡”的第五代传 。 为了养活子女,蒋马氏白天挎着篮子沿街卖脆皮 鸡,夜晚加工。她吸取丈夫的传统工艺,并对其 重新加以改进,使“脆皮鸡”香而不腻,生意逐 渐火爆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