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居中,25字以内)(如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可将细节放在副标题里)作者1,作者2(1. 学校院系或单位全称,省市邮编;2. 学校院系或单位全称,省市邮编)(直辖市只写市名即可)摘要:简要说明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研究目的、采用方法和主要结论。
其中的内容应在正文中出现,不能对论文加以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补充和解释。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通过阅读摘要就能获得全文必要的信息。
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
不能用第一人称做主语,不应把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为200-300字左右。
关键词:关键词1(该文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如有需要,第5及其后的关键词是有利于检索的其他关键词。
关键词各词条间用分号隔开,置于摘要下方。
关键词是论文的检索标识,是为反映论文主题概念、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代表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为3-8个。
关键词选择标准:(1)第一个关键词列出该文主要研究内容所属的二级学科名称。
学科体系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标GB/T 13745-92)。
(2)第二个关键词列出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
(3)第三个关键词列出该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结论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
(4)第四个关键词列出前三个关键词中没有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者在题目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
(5)如有需要,第五、第六关键词等列出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查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见附录)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是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的分类码,其作用在于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等,具体分类见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以下紧接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的英译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译文,字体使用Times New Roman:The low consumed power design of the hand-hold devicebased on AT91RM9200(与中文题目对应,粗体,除题目的第1个字母及专有名词的第1个字母用大写之外,其余第1个字母用小写)ZHANG San1,LI Si2(中文译名姓在前,英文姓名名在前;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1. Department of …,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2. China Yangtze Three Gorges Projec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Yichang, Hube i 443002)(单位:Times New Roman,居中,单位及其所在城市名用斜体,邮编除外。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fast arc detection method which is used for scanned line-drawing graphics recognition. It is a kind of method which is from arc supposition to arc verification. Firstly extract the skeleton of the line-drawing image, then use the piecewise linear polygon to approximate the skeleton for more simplification and reducing the quantum of data. After that, the local discrete curvature of every dominant point of the linear polygon is calculated and the discrete curvature is used to assume some arcs exist locally. Finally the hypotheses are verified by mapping the hypothetical arcs’ back into the original image according to the arcs’ circle parameters. This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it can deal with the conditions of rupture, intersection and overlapping and it is robust and fast.(要与中文摘要一一对应,应采用第三人称表达,用过去时叙述作者的工作和研究方法,用现在时叙述结论,不能用将来时态。
)Key words:computer application; graphics recognition; arc detection; image skeleton; discrete curvature; line drawing0引言(非必要)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一般400~600字,不超过800字。
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结论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
1一级标题(顶格,字体为黑体,下同)(参考文献出处及注释序号不可标注在文中题目、摘要及一二三级标题上)1.1二级标题(顶格)1.1.1 三级标题(顶格)1.1.1.1四级标题(顶格)一般用至三级标题,个别有的用至四级标题。
1.五级标题(空两格)1.1.2 三级标题1.2 二级标题……2一级标题2.1二级标题2.1.1 三级标题……3结论(同上)基金项目:如属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类别及编号。
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职称,学历,主要研究方向:……。
(多个作者间用分号隔开)其他注意事项:1.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作者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在正文中被引用之处的右上角按其被引用的顺序标注编号,在正文最后按此编号顺序列出参考文献,编号两侧加中括号“[ ]”,设为上标。
当再次引用同一著作中的资料时,注释中只需注出作者姓名、著作名(副标题可省略)和资料所在的页码;如引文出自报刊文章,报刊名称及出版日期则可以“上引报刊”四字代替。
⑴编著者和译者姓名写法: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欧美作者的姓全部大写,名用缩写但不加缩写点(下圆点),如果用中译名则可以只写其姓,不便区分时,可在姓后再加名的缩写。
示例如下:原姓名写法编入参考文献时写法示例1:李时珍李时珍示例2:伏尔特·韦杰伏尔特示例3:P.S. Anwen ANWEN P S示例4:Albert Einstein EINSTEIN A参考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人的姓名都应写出;若超过3人,则只写出前3位作者的姓名,后加“,等.”,中外文作者均姓前名后,姓和名的第1个字母用大写,姓全称写出,名可只写第1字母,其后不加实心圆点“.”,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为实心圆点“.”。
示例如下:示例1:马克思,恩格斯.示例2:张三,李四,王五,等.示例3:YELLAND R L, JONES S C, EASTON K S, et al.⑵各类参考文献的格式:研究类论文的引文不少于6条。
参考文献的其余格式分述如下:附:电子文献类型及载体标识,用[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表示例如:[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DB/OL]——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2.公式文中及公式中的矩阵和矢量,其符号字母用“黑斜体”表示。
公式应居中书写,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做不到这点,在数学符号(如“+”、“-”号)处转行,数学符号应写在转行后的行首。
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在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可全文统一编序号,以“……………………(序号)”的形式在公式末行右侧排序,序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重复引用的公式不另编新序号。
字体要求正体:(1)固定的已知函数或数学运算符,如sin、cos、tan、cot、sinh、arcsin、arctan、exp、lg、ln、、d、∂、∆、δ、div、det、max、min 等;(2)几个特殊常数用正体,如e、π、i [=(-1)1/2];(3)量的单位,如m、s、N、MPa等;(4)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常用的如k、M、G、d、c、m、μ等;(5)5个特殊集合用黑正体或空心正体,N(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C(复数集)。
斜体:(1)物理量的符号、数学中的变量名称和一般函数(如f、g等)用斜体单字母表示,需要区分时可加下标;下标中由文字转化来的说明性字符用正体,由变量转化来的用斜体;(2)特征数,如Re(雷诺数)、Eu(欧拉数)、Fr(佛汝德数)等;(3)化学中的旋光性、构型、取代基的位置等符号,如l-(左旋)、trans-(反式)、iso-(异)、o-(邻位)等;(4)生物学中的属及属以下的拉丁学名;(5)矩阵、矢量、张量的名称用黑斜体表示。
全文的标点符号除了参考文献使用的实心圆点“.”之外,其余各处所用的标点符号应与所用的语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