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戊戌变法》课件4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戊戌变法》课件4


大展宏图:百日维新
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康有为舌战群儒
类别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政治 任用维新人士
空白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保守”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
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只办学堂 不开言论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等
性质 资产阶级的改良
类似
封建的自救运动
4、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 起的主要作用是
A.使强学会有了自己的机关刊物 B.在它的周围聚集了维新派人士 C.较广泛地宣传了维新变法的道理 D.使中国人开始了解到西方世界 的状况
《助学》达标训练
1-5 AADCD
6、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 政变,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 不愿逃走。
⑵“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 派。“无力回天”指因变法遭到以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而导 致无法挽回的局面。
维新三杰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少 年立大志,曾经在香港逗留的经历,使他 深受触动,从此萌发在中国实现变革实现 资本主义的理想。
梁启超(1873-1929),少年聪慧,13岁 考中秀才,17岁中举。在万木草堂结识 了康有为之后,即拜康有为为师,跟随 师父为维新变法奔走。
谭嗣同(1865-1898)号复生,出生官宦 人家,却厌恶科举功名,读了万卷之书, 走遍神州大地,立志改变中国现状。
精心准备
精心准备之一: 创办报刊
“本刊是为推广与 各国有关的历史、地 理、政治、科学、工 业等一般进步知识的 期刊”
精心准备之二:组织团体
• 名称: 强学会 • 地点: 北京 • 创办人:康有为、梁启超 • 机关报:《中外纪闻》
—日本海军司令 伊东祐亨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第二篇章
《变法维新》
拉开序幕: 公车上书
公车: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 被征举的读书人。后世便用“公 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拉开序幕:公车上书
直接原因 《马关条约》的签订
发起人
康有为、梁启超
时间: 内容:
影响:
1895年
反对与日议和 请求变法图强 揭开维新运动序幕
军事
1、 “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2、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的是: ( )
A 公车上书 B 组织强学会 C 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 D 创办《万国公报》
3、近代历史上的“百日维新”指
的是( )
A.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 B.康有为等发起的戊戌变法 C.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D.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
…….
第三篇章
《 自强不息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 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课堂回顾 一二三四
一份报纸:
《万国公报》
两个时间: 三位领袖:

1895年
1898年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四项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本章结束
曲终人散: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
光绪帝







刘 光
林 旭



康 广 仁

杨 深 秀
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绝命诗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评谭嗣同 谭嗣同死得值吗?
合作探究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且 势力强大 2、光绪帝没有实权 3、没有发动群众
自主学习
1.完成《历史助学》中“预习笔 记”部分 2.在课文中标出重点、圈出疑问 3.尝试解决本课中的“动脑筋”
第一篇章
《步步惊心》
“惊心” 之一: 鸦片战争 割地赔款
“惊心” 之二:
万园之园 一片灰烬
“惊心” 之三: 北洋水师
全军覆没
清国海陆两军,连战连 败……其战败之因,盖其墨守 常规……不知通变所致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