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技术ppt课件
• 3.半主动悬架:仅对减振器的阻尼力进行调 节,有些还对横向稳定器的刚度进行调节。
• 2.、3.的调节方式都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五、转向控制系统
形式:动力转向控制
四轮转向控制
采用动力转向系统的目的是使转向操纵轻便,提高 响应特性,但传统动力转向系统转向操纵力不便控 制。为了实现各种行驶条件下转向盘上所需的力都 是最佳值,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发动机控制系统: 博世(BOSCH)—Motronic(莫特朗尼克) 丰田(Toyota)—Tccs 日产(NSSAN)---ECCS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发动机控制系统: 通用(GM)----EEC 福特(FORD)---EEC-Ⅱ
其他电控系统: 自动变速器A/T 制动防抱死ABS 驱动防滑ASR/TRC 巡航控制系统CCS 动力转向EPS 电控悬架TEMS 自动导航GPS 电子稳定程序ESP
• 由于驱动防滑转系统是通过调节驱动车轮 的牵引力来实现驱动车轮滑转控制的,因此也 被称为牵引力控制系统。(简称TCS)
四、悬架系统
• 1.被动式悬架:车轮和车身 状态只能被动地取决于路面及 行驶状况以及汽车的弹性支承 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
• 2.主动悬架:是根据行驶条件,随时对悬架 系统的刚度、减振器的阻尼力以及车身的高 度和姿式进行调节,使汽车的有关性能始终 处于最佳状态。
1947年第一只晶体管诞生
晶体三极管
电子调节器
电子点火器
电子点火器
第二阶段、60-8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汽车电子技术迅速发展。 如发动机电控系统、ABS系统、安全气囊、巡航 控制系统等。此阶段个系统都是独立的。
第三阶段、90年代至今
第二节 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
一、 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优越性 1、可靠性增强, 减少修复时间 2、控制精确,节油显著 3、闭环控制,减少空气污染 4、提高行驶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
二、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集中控制系统 (一)应用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
1、电子燃油喷射系统 3、怠速控制系统 5、进气控制系统 7、巡航控制系统 9、自诊断与报警系统 11、应急备用系统
ECVT的转变。
电子控制与液压控制相比具有 明显的优势:
• 1)实现复杂多样的控制功能
• 2)极大地简化结构,减少生产投资及种种 困难。
• 3)由于软件易于修改,可使产品具有适应 结构参数变化的特性。
• 4)实现整体控制,进一步简化控制结构。
• 5)较容易实现手动——自动于一体控制的 自动变速器。
20世纪90年代至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 使汽车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并向人、车、路、 环境的整体关联方向发展。
二、 汽车电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过程
发动机控制技术: 1967年德国BOSCH公司研制成D型控制系统 1973年德国BOSCH公司研制成L型控制系统 1973年德国BOSCH公司研制成LH型控制系统
2、电控点火系统 4、排放控制系统 6、增压控制系统 8、警告系统 10、失效保护系统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第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绪论
一、自动变速器
一、自动变速器
• 1.液力自动变速器(AT) • 把液压控制功能改由微处理器来完成,实
现了由AT向EAT的转变。 • 2.手动式机械变速器(MT) • 借助于微机控制技术,正在演变为EMT • 3.无级变速器(CVT) • 由电子控制取代液压控制,实现由CVT向
同时加强道路试验。 • 7)ABS与电控悬架、电控四轮转向、电控自动变速
器、主动制动器等相结合的组合装置是ABS的研究 方向。
三、电控驱动防滑控制系(ASR)
• ASR的基本功能:防止汽车在加速过程中打 滑,特别是防止汽车在非对称路面或在转弯时 驱动轮的空转,以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稳定性, 操纵性和维持汽车的最佳驱动力以及提高汽车 的平顺性。
传统前轮转向系统,低速时的机动性和高速时的操 纵稳定性较差。为了改善整车的转向特性和响应特 性,低速时改善车辆的机动性,高速时改善车辆的 稳定性,四轮转向控制开始出现。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
第一节 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应用在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 第三节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二、防抱死制动系统
• 1.概念 :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 ABS。是 在制动过程中通过调节制动轮缸(或制动 气室)的制动压力使作用于车轮的制动力 矩受到控制,而将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较 为理想的范围内。防止车轮被制动抱死, 避免车轮在路面上进行纯滑移,提高汽车 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 力,缩短制动距离。
第一章 汽车电子技术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2、掌握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3、了解未来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一、 汽车电子化进程的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50-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以前,应用在汽车上的电子产品 是收音机,1947年晶体管问世,50到60年代, 电子整流器、电子调节器、电子点火器开始应 用于汽车上。
第一节 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
一、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 二、电控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一、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
始于20世纪60年代,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 为了改善部分性能而对汽车产品进行的技术改造,如在 车上装了晶体管收音机;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为解 决安全、污染、和节能三大问题,研制出电控汽油喷射 系统、电子控制防滑制动装置和电控点火系统;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电子技术广泛的 应用在底盘、车身、和车用柴油发动机多个领域。
• 2.介绍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史:
3.目前防抱死制动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 1) 减小体积和质量,提高集成度以降低成本和价 格,简化安装。
• 2) 开发一种系统适应多种车型的回流泵系统。 • 3) 改变电磁阀的磁路设计和结构设计,提高电磁
阀的响应速度。 • 4) 软件重视改进算法,提高运算速度。 • 5) 逐渐推广应用ABS+TC(ASR)相结合的系统。 • 6)采用计算机进行ABS与汽车的匹配、标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