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一、栽培方法:春天或秋末均可播种,施足底肥,耕后做畦。
按行距18 - 20厘米划1.5厘米左右深的小沟,播入种子后用大锄推平,轻轻镇压一下,如干旱可浇水,如畦面较湿润暂不要浇水,在正常情况下,6-7天发芽,10-12天出苗。
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中耕不要太深,以划破地皮为主。
二、田间管理:6月中旬要适量追肥,亩用10公斤尿素或二铵,在立秋节后根部开始膨大,要追施人粪尿或氮磷钾三要素,然后浇水。
如发现白粉病,可用粉锈宁或多菌灵喷治,1次即愈。
没有种过桔梗的地一般无病害。
雨季注意排水,畦中存水过多过久会造成烂根。
三、收获加工:生长1年或2年,有的地区可多年生长,在秋末或春季刨出,去掉泥土,刮去外皮晒干即为药材。
增产措施:在生长期间适量喷打磷酸二氢钾或根茎膨大素,施肥时最好将肥料用土埋上,以增加肥效。
发布时间:2012-01-18 【大中小】桔梗高产种植技术桔梗系多年生宿根性植物。
种子繁殖,根肥大肉质,长圆锥形或圆柱形,基本不生侧根。
可以药用,也可以食用种植范围广泛,市场价格高,由于连年的过量采挖,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人工栽培桔梗满足市场需要已成为不争的现实,这为种植户致富带来的好时机,其种植技术是:一、选地、整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含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为宜。
秋整地翻深25—30cm,翻后及时整平、耙细,春整地翻深一般为20—25cm,及时做畦,畦宽1.2m,长可视地形而定。
二、施肥播种亩施有机肥1000—2000公斤、腐植酸型复合肥或者硫酸钾型复合肥80斤三、播种:亩播种量1.5--2kg,为了保证桔梗出苗早、齐、匀、壮,应注意抓好浸种、催芽、覆土三个关键环节。
1、浸种将桔梗种子浸在40℃左右温水中,不断搅动,让种子均匀受热,待温度降到20℃左右清水淘洗,淘洗到种子不褪色,不粘滑为止,以防止种子升温发酵,再换用15—20℃清水浸种12-24小时,让种子充分吸水。
然后捞出晾到种皮无水即可播种。
也可以催芽播种,但如果干旱没有浇灌条件的不要催芽播种。
也可以直接播种干种,但得加大播种量。
2、催芽把充分吸水的种子,放在恒温22℃左右地方进行催芽,每隔4小时翻动1次,温度升高时应缩短翻动间隔时间,并喷水降到正常温度,每隔12小时用15—20℃清水冲洗种子,5—7天便可出芽。
待发芽率在70%左右,逐渐降温,达到播种温度。
3、播期东北地区从4月上旬开始到7月末均可播种,积温高的地区播期还可以延长。
夏天雨季播种可防止干旱。
北方寒冷地区也可以在晚秋季节上冻前播种干种子,第二年春季出苗。
这样苗期苗壮。
产量高于春播。
4、开沟在距畦边4cm处开沟,沟宽2—4cm,沟深1—2cm,行距18-20cm为宜。
5、播种催芽的种子应晾至表水脱去,呈松散状态方可播种,可采用矿泉水瓶或饮料瓶打眼做点播器播种,也可把种子用沙子或细土拌均匀后撒播种。
也可以联系购买小型药材简易播种机播种。
6、覆土覆土厚度一般应掌握在0.5cm左右,不能超过1cm,为保证出苗率,播种要及时灌水,并覆盖一层覆盖物,如稻草、草帘等,以保持土壤湿度。
同样播种的桔梗有覆盖物的要比无覆盖物的出苗率高50%。
播种后温度条件适宜时,3—5天即可出苗,出苗80%时可撤去覆盖物。
7.化学除草;播种盖土等工作结束后,可用封闭除草剂施田补乙草胺封闭除草,按说明用各自用量的一般混匀,按土壤封闭对水量兑水喷施到床面上。
苗后可用杀禾本科的除草剂、盖草能和精喹禾灵等。
三、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在苗长至5—7cm左右要及时间苗、定苗,间去过密苗和弱苗,按苗距4—6cm留或拐子苗。
间苗时应选择土壤较湿时进行防止带出壮苗或带土漏风,影响幼苗生长。
2、除草、松土、施肥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在苗草能够区分时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并且根据苗生长情况结合松土追施生物肥。
四、病虫害防治1、根腐病夏季高温多湿季节易发生,发病初期白天叶片萎蔫,傍晚至次晨恢复,反复几日时根腐烂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续防治3次。
2、溃疡病在温度潮湿,结露持续时间长及雨水多时易发生。
叶片呈褐色茎内由上向下变褐,防治方法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连续防治3—4次。
3、轮纹病表现特征是叶面出现同心轮纹的圆形病斑,防治方法用波尔多液1:1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续防治4次。
以上病害可用药材专用杀菌药预防,结合专用增产素兑到一起每年喷几次,既防病治病又增加产量,效果非常好。
4、虫害地上害虫可用乐果和敌敌畏防治,对于地下害虫可用速杀毙500倍液喷施地面防治。
五、收获种植后在第2年秋季采收种子后收割地上部分,采收时可用铁锹,铁叉收获,也可以用犁收获;注意不要伤根,面积大可以使用根茎起收机,速度快,降低成本。
黑龙江地区无霜期短,黑龙江的桔梗应以2年生为宜,一般可亩产干品300-400kg、鲜品1200-1500kg。
外省积温高的地区有的当年也可以收获,同样2年生的产量要高于黑龙江,亩产干品500-600公斤。
黄芩高产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黄芩适合在气候温暖而略寒冷的地带生长。
人工栽培以选择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为宜。
如有条件于种植之前,每公顷施用腐熟厩肥30-37.5吨作基肥,然后深耕细耙,平整做畦。
2.繁殖方法:生产上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分根繁殖,但极少采用。
一般于4-5月间采用条播法下种,播种地要求土壤墒情良好,否则必须先浇地后播种。
按行距30 - 45厘米开浅沟,条播,覆土1-2厘米,播完轻轻镇压,每公顷地播种量7.5 - 11.25千克左右,如土壤湿度适宜,大约15天即可出苗。
黄芩种子小,覆土浅,极易因土壤缺水而导致大量的缺苗断垄,为保证苗全苗齐,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下述各种方法:(1)坐水播种:播种时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应先开沟浇足水,等水下后播种。
(2)浸种催芽:播前用40 - 50℃温水浸种5-6小时,捞出置于20 - 25℃条件下保温保湿催芽,大部分种子裂口“露白”时播种。
(3)覆盖保墒:播种后在畦上覆盖树叶、作物秸秆和地膜等。
如覆盖地膜北方地区应在3月底4月初以前完成播种,以免地温太高烧苗烂种。
(4)雨季播种: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可以趁雨季播种,只要小苗能够正常越冬,黄芩种于在一年四季均可以播种。
(5)育苗移栽:可以在阳畦或温室集中培育壮苗,苗高5-7厘米时按行株距27厘米×10厘米定植。
栽后应及时浇水或结合降雨定植。
定植时注意不要损伤幼根,否则容易萌发多数侧根,影响药材质量。
也可以采用平移法,具体作法参考甘草的移栽技术。
3.田间管理:苗期保持土壤湿润,适当松土、除草。
苗全后,注意中耕除草,一般不浇水。
6-7月为幼苗四周适当培土。
根据苗情酌施追肥,通常每公顷施用过磷酸钙300千克、硫酸铵150千克。
追肥后应随即浇水。
当地如没有方便的化肥,亦可追施腐熟稀释的人粪尿,每公顷4 500 -6 000千克。
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间隔10-15天喷施2次药材专用叶面肥,这样效果更好。
8月份开始喷施药材专用叶面肥和药材膨大素3--4次,每次间隔10-15天,可增加产量30%。
二年生植株4-5月份开始返青,6-7月抽薹开花。
种子田开花之前要多施磷钾肥,促进花朵旺盛,结籽饱满。
于大部分种子成熟的8月底至9月中旬,沿果穗下部将地上茎叶剪除,集中晾晒,脱粒,收获种子。
如果阳光强烈、温度高,避免在水泥地面晾晒,否则影响种子发芽。
一年生一般不采种。
非采种田,初花期时剪除花序,待第二次花序出现时再剪一次;或者在盛花期喷40%的乙烯利水剂1-2次,也可以有效地控制生殖生长。
这些做法能有效地控制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增加药材产量。
4.病虫害及其防治:黄芩生长期间的病虫害较少。
(1)叶枯病: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发病,开始从叶尖或叶缘发生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逐渐向内延伸,并使叶干枯,严重时扩散成片。
防治方法:秋后清理田园,除净带病的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洒1:1:120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10天喷药1次,连续喷洒2-3次。
(2)根腐病:栽植2年以上者易发病,往往根部呈现黑褐色病斑以致腐烂,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雨季注意排水;除草、中耕,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实行轮作。
(3)黄芩舞蛾:黄芩的重要害虫。
以幼虫在叶背作薄丝巢,虫体在丝巢内取食叶肉,仅留上表皮,在北京一年发生4代以上,10月以蛹在残叶上越冬。
防治方法:清园,处理枯落叶等残株;发生期用90%敌百虫晶体或40%乐果乳油l 000倍液喷雾防治。
(五)采收与加工:有日本商要求栽培1年的黄芩,作饮料的原料。
我国黄芩药用一般二年生时采挖。
于秋后茎叶枯黄时,齐地面剪除地上茎叶,选择晴朗天气将根挖出,刨挖时注意操作,切忌挖断。
修剪根茎,抖落泥土,晒至半干,用机械或麻袋等撞去外皮,然后迅速晒干或烘干。
在晾晒过程中避免因阳光太强、曝晒过度而发红。
采挖过程特别注意不能接触雨水,否则根易变绿发黑,影响生药质量。
栽培黄芩一般为条芩(野生多为老根中空的枯芩)。
一等条芩长10厘米以上。
中部直径1厘米以上,去净粗皮;二等条芩条长4厘米以上,中部直径1厘米以下,不小于0.4厘米,去净粗皮。
以条长、质坚实、色黄皮净者为佳。
黄芩专用除草剂需要提前预定桔梗栽培技术2008-12-13 19:43【大中小】【我要纠错】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又名大药,为常用中药。
具祛痰止咳、消肿排脓之功能。
主产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省。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一、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高40~50厘米,体内具白色乳汁。
根肥大肉质,长圆锥形或圆柱形,外皮黄褐色或灰褐色。
茎直立,上部稍分枝。
叶近无柄,茎中部及下部对生或3~4叶轮生;叶片卵状披针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锐锯齿;上端叶小而窄,互生。
花单生或数朵呈疏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裂片5;花冠阔钟状,蓝紫色,白色或黄色,裂片5;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子房下位,卵圆形,柱头5裂,密被白色柔毛。
蒴果倒卵形,先端5裂。
种子卵形,黑色或棕黑色,具光泽。
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二、生长习性桔梗为深根性植物,根粗随年龄而增大,当年主根长可达15厘米以上;第二年的7-9月为根的旺盛生长期。
采挖时,根长可达50厘米,幼苗出土至抽茎6厘米以前,茎的生长缓慢,茎高6厘米至开花前(4-5月)生长加快,开花后减慢。
至秋冬气温10℃以下时倒苗,根在地下越冬,一年生苗可在-17℃的低温下安全越冬。
种子在10℃以上时开始发芽,发芽最适温度在20~25℃,一年生种子发芽率为50%~60%,二年生种子发芽率可达85%左右。
且出芽快而齐。
种子寿命为一年。
桔梗喜凉爽湿润环境,野生多见于向阳山坡及草丛中,栽培时宜选择海拔11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栽培在富含磷、钾的中性类沙土里生长较好,追施磷肥,可以提高根的折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