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硬笔书法基础教程

硬笔书法基础教程

目录第一章硬笔书法基础1、书法基础2、硬笔的坐姿与执笔第二章硬笔楷书笔画的写法1、横的写法2、竖的写法3、撇的写法4、捺的写法5、点的写法6、提的写法7、折的写法8、钩的写法9、复合笔画的写法第三章硬笔楷书笔画运用1、横的运用2、竖的运用3、撇的运用4、捺与点的运用5、折的运用第四章硬笔楷书偏旁范例第五章硬笔楷书词汇范例第六章硬笔行书的笔法与结构第七章硬笔行书基本部分第八章硬笔行书偏旁范例第九章硬笔行书词汇范例第十章书法章法第一章硬笔书法基础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历过习字写字的过程,在写字时,没有一个人不想把字写得美,以便表达自我审美意识。

这种活动正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心理根据。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谁也逃避不了书法艺术对他的影响。

楹联、牌匾随处可见,在旅游胜地、名山大川,文人雅士题诗作赋所刻碑碣摩崖也是屡见不鲜。

人们熟识书法,更有大批人在研习书法。

1、书法基础●书法的概念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再创造的一门奇特艺术。

简单地说,书法就是汉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高级汉语词典》)。

书法之所以成为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是与汉字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紧密联系的:由于汉字以象形为基本成字方式,其本身就带有图画的性质,具有造型美的因素;汉字构成形象生动、姿态万千;汉字作为典型的表意文字,字字独立,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表示一个完整的语义——这些都为进行艺术加工(包括形态变化和组织构成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说文字只是为创造书法艺术提供了素材,那么中国特有的书写工具――毛笔则为书法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手段。

毛笔能勾画出最富表现力的线条和点画形象,这样就形成了书法以线条为基本表现技法的特点,使文字不但在形体结构上产生了丰富的变化,而且通过点画、字形、字距和行式的分布,构成了优美的章法布局、生动的气韵流转和多样的艺术风格,这些都使汉字的书写带上了强烈的艺术色彩,构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

作为艺术品和装饰品的书法,不能与作为一般应用工具的文字完全等量齐观,而应当有其自身的规律和作用。

一般说,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要求笔画齐全、结构准确、端正匀称,看上去清楚、用起来方便;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书法,则应当在写好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得熟练、美观,具有一定的骨力、体势、韵味和风格,能给欣赏者带来一定的美感。

●书法的功用与性质书法作为交流信息与情感的工具,具有实用性;作为艺术形式之一,又具有艺术性。

书法固然不同与一般的应用文字,但是这二者又没有明确的界限。

一封纯粹为传送信息而发出的书信,其初始目的是为了实用,但往往又是极佳的艺术品,王羲之的许多信札便是一例。

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往往是融为一体的。

今天硬笔作为主要的书写工具代替了毛笔的地位,但同样有了硬笔书法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恐怕连硬笔书法也无用武之地了。

但事物的发展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想,尽管书法的实用性减弱了,但它的艺术性却与日倍增。

艺术的显著特点是形象性。

书法虽然不像其家它艺术形式那样可以直接创造人物或实物形象,却可以在不违背文字本身造型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可变性与表现力,融入作者强烈的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通过线条的组织搭配和构图的布局安排,让人们在静止的形态中看到飞舞活泼的动势,从而加深和丰富内容所要求的思想感情。

如祝允明所说的“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

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这说明书法不仅仅是一门抽象艺术,还有一种情感和想象的作用在内,实际上也包含着形象思维的因素。

● 硬笔书法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

硬笔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面广等特点。

用硬笔书写的汉字仍然是那个用软笔创制的汉字字型,这是不可以违背的,否则将不能被识别。

如果把用毛笔书写的汉字笔画看作是“面”,那么我们可以把用硬笔书写的笔画看作是 “线”——因为硬笔基本已经不能表现软笔笔画在线条粗细变化反差上的表现力了(异型硬笔除外)。

但是硬笔在失去“面”的表现力的同时,在“线”的空间组合和动作的迅捷灵便上又比毛笔高出一筹,加上它广泛的实用性,硬笔书法大昌其道也就顺理成章了。

2、硬笔的坐姿与执笔● 坐姿书写硬笔,首先要注意姿势。

正确的坐姿是:两腿自然平放,膝盖放松与肩同宽;腰背正直,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视线离桌面一尺,胸部离桌子一拳,但不含胸。

两臂自然平放在桌面,两肘靠桌。

右手执笔,小臂向内倾斜45°,使笔尖放在鼻子中线稍偏右,左手按纸。

纸面平正。

桌椅高矮合适。

● 执笔执笔的目的是使力通过臂、腕、指灌注到笔尖,再导送到纸上。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手指自然放松成拳曲状,掌心虚空如执蛋。

手掌自然向外侧翻转,让腕书写硬笔的坐姿骨靠外一侧轻触桌面。

用拇指、食指及中指,三个手指配合捏住距笔尖二至三公分处。

,无名指和小指放松,自然支撑在中指下方。

笔杆虚搭在虎口靠食指根关节处。

笔尖、手腕的中轴和肘关节,基本处于一条直线。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1、大拇指和食指指尖肚外侧从外向内捏住钢笔笔杆大约一寸左右的位置。

2、中指第一关节从内向外抵住笔杆。

3、拇指在后,食指在前,拇指不接触食指。

4、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附在中指的后面,形成五指合力。

5、钢笔在虎口上,与纸面成45--50度角。

6、钢笔尖正朝前。

7、指实掌虚,不紧不松。

关于无名指、小指和纸面的关系,又有三种情况:一是此两指枕纸;二是仅手掌外侧枕纸;三是将小指抻出为支撑。

仁者见仁,个人习惯而已。

错误的执笔方法,一是手指紧张,动作不灵活,长时间书写疲劳;二是食指、中指第一关节内弯,导致大拇指前伸遮挡光线,笔杆过于竖直,看不到笔尖,致使身体侧斜、前倾。

正确的执笔方法错误的执笔方法第二章 硬笔楷书笔画的写法中国汉字数万个,常用的有几千个。

学写硬笔书法,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去学写,而是应该了解、掌握其基本规律,灵活地去学习,要能举一反三。

元代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

意思是说,不论学什么字,都有它的笔法所在,而这种笔法是相对不变的。

汉字是由几十个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因此,从基本笔画入手,熟悉其要领,就是一条熟悉硬笔书法的捷径。

1、横横是汉字中最常见常用的笔画,也是汉字最重要的骨架之一。

横分为长横、短横、右尖横、左尖横等。

用笔方法简单说来,就是“起笔顿顿,收笔顿顿”。

书写要领:首尾顿笔,中间略提。

运笔节奏:重—轻—重。

长横:轻抬笔尖自左上斜切下,由轻到重向右上行笔。

到收笔处略提向右下轻顿。

短横:形态与长横相似,起收笔稍轻。

右尖横/左尖横:将长横分成首尾两个部分。

分别向左向右出锋。

(体例原因,部分笔画的写法尚未讲解,可参考本章其他小节。

下同。

)小知识:➢ 一个汉字中占空间最大、最突出的的笔画(或部分)称为“主笔”。

长横一般只有在作为主笔的时候,才会把起收笔交待得特别清楚。

如果笔笔顿挫分明,反而会显得生硬呆板,同时也会影响书写的速度。

2、竖竖是汉字最重要的骨架之一,分为悬针、垂露、曲头竖等。

用笔方法为顿笔入纸,匀速垂直下行,悬针迅速出锋,垂露驻笔向左上回锋。

书写要领:起笔略顿,收笔出锋或回锋。

运笔节奏:重—稍轻—轻(或回)悬针竖:①由左上向右下轻切顿笔;②垂直向下匀速行笔;③快速出锋。

垂露竖:①②同悬针竖;③至笔画末尾稍驻;④向左上轻提回锋。

曲头竖:①由左上向右下轻切顿笔;②斜向右下匀速行笔;③顿笔回锋。

小知识:➢竖又称“弩”——用力也;➢竖画只有在汉字的末笔时,才能写成悬针。

➢“曲头竖”其实就是顿笔稍长一些的短竖,一般用在字的左侧,下方向右倾斜。

运笔可从重到轻,也可以从轻到重。

3、撇撇分为平撇、斜撇、竖撇、柳叶撇等。

书写时,先向右下切入顿笔,再转动手腕向左下微呈弧状行笔,到收笔处轻提快速出锋。

撇的书写难点,在出锋。

书写要领:起笔略顿,弧状行笔,收笔出锋。

运笔节奏:重—轻平撇:①由左上向右下轻切顿笔;②转笔向左迅速提笔。

斜撇:①由左上向右下轻切顿笔;②转笔回上;③向左下迅速提笔。

竖撇:①向右下轻切顿笔;②作竖意略左斜;③向左弯曲后迅速提笔。

柳叶撇:①提笔空中;②从上往下切笔;③到笔画中段后向左迅速提笔。

小知识:➢撇又称“掠”,所以写撇的关键在于节奏明快,出锋迅速有力。

4、捺捺分为斜捺、平捺、反捺等。

捺在一字之中往往是主笔所在,写好能使整个字神采焕发。

写捺的难点在于“一波三折”。

书写要领:一波三折,出锋自然。

运笔节奏:轻—重—轻斜捺:①从左往右轻落笔;②转锋向右下轻按;③向右迅速出锋。

平捺:写法同斜捺,第二部分角度稍平,多用于承上的捺。

反捺:写法同斜点,角度稍平,长度拉长。

多用于重复的点的变化。

5、点点是笔画的基础,在基本笔画中形态变化最丰富。

点的形态虽小,却具有顾盼之情、点睛之效。

点分为斜点、直点、左点、撇点等。

书写要领:形态微小,锋势齐全。

运笔节奏:轻—重—轻斜点:①向右下轻切顿笔;②稍驻笔;③向下轻提拎笔。

直点:①向右下轻切顿笔;②折锋垂直向下匀速行笔。

直点用于长横上方。

左点:①自右上向左下轻切顿笔;②稍驻笔;③向下轻提拎笔。

撇点:①由左上向右下轻切顿笔;②转笔向左下迅速提笔。

6、提的写法提分为平提、斜提。

书写要领:顿笔出锋,短促有力。

平提:①由左上向右下轻切顿笔;②转势向右上方迅速提笔。

斜提:写法同平提,角度更斜。

形势稍短。

7、折折多见于复合型笔画,运用频率较高。

通常讲写字要有笔锋,这里的“笔锋”除了体现在起、收笔外,还主要体现于行笔过程中笔画的转折处。

折有横折、竖折。

书写要领:或顿或转。

横折一:①向右下轻切顿笔;②行至折笔处略提;③顺势折笔向下作竖。

横折二:①向右下轻切顿笔;②行至折笔处略顿;③向内折笔再向下。

竖折:①向右下轻切顿笔;②斜向右下匀速行笔;③连势向右作横。

小知识:➢竖折有连断两种书写形式,可连作一笔书写,也可分成两笔;➢竖折又有向背之势,主要体现在左竖的写法上。

可参考范字中“出”和“区”的写法。

➢一般后一笔盖前一笔,在竖折中即为横盖竖。

8、钩钩在古时称为“啄”,书写时节奏似鸡啄食,精巧准确。

钩分为竖钩、弧钩、横钩、竖弯钩、斜钩(戈钩)、卧钩(心钩)等,体势因其在字中的位置而定。

注意钩的出锋不宜过长。

书写要领:欲钩先顿,用笔快捷。

竖钩:①同竖法;②到收笔处稍顿;③向左上轻快出锋。

成45°角或指向下一笔画。

弧钩:写法与竖钩基本相同,差别在于竖画中上方向右弧出。

注意起笔与收笔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横钩:①写好一个完整的横画;②稍顿笔;③向下一笔画轻快出锋。

竖弯钩:①顿笔斜向左下作竖;②转笔向右弧出;③稍驻向左上出锋。

转笔处与出钩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斜钩:①顿笔落锋;②向右下弧出;③稍驻向上或左上出锋。

高宽比例约为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