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第五章第二节基层连队政治工作的三把把钥匙
11第五章第二节基层连队政治工作的三把把钥匙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史
主讲教师:
高耀东副教授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举
第二节 基层连队 政治工作的“三把钥匙”
成为打通连队工作之门的三把重要 钥匙 :
一是立功运动; 二是团结互助运动 三是新式整军运动
一、立功运动——英雄主义教育的 尝试
实践证明,“立功运动是建设人民军队,争取自 卫战争胜利的政治工作有力武器”,“提高了部 队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思想”,“发扬了革命英雄 主义与正气”,“解决了部队政治工作领导方法” 的问题,许多做法和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第二,“派遣打入敌军内部工作,须要去做”, 但“不宜过分强调派遣干部去做”,“反是派遣 俘虏容易,希望大”;
第三,“掀起群众性的瓦解敌军热潮”,“配合 地方党部发动敌军官兵家属,召开座谈会,宣布 我军政策,要她们去号召丈夫儿子回家分田分地 ,安居乐业”;
第四,“鼓励敌兵大量逃亡与哗变”,“均应予 以热情欢迎,不当俘虏看待”,“不准强留参军 ,愿回籍者,发资遣送,借以扩大宣传”;
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以及北 平开明人士的敦促,傅作义终于接受解放军提出 的和平条件,1月21日双方达成《关于和平解决 北平问题的协议》。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 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思想政治工作加上 军事实力,是成功解决北平问题的两个法宝。
三、教育改造国民党被俘、起义 部队
劳”;对党员提“党员做模范,更要立功劳”; 对新解放战士提“功劳看以后,以后建功劳”; 对犯过错误者提“将功折罪,立功赎过”;对无 信心者提“没有功劳有苦劳,苦劳上面建功劳” 或“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对各行各业提 “行行出状元,人人可立功”或“人人立功,事 事立功”。
▪ 这些口号目标明确,生动具体,号召力强。思想 认识问题一经解决,立功运动很快顺利地开展起 来。
陈毅元帅曾说过 :“淮海战役是 用小推车推出来
的。 ”
3.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 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
党中央为了保护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 战争破坏,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一再向国 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提出积极建议。 1948年春,北平地下党就通过傅作义的女儿傅 冬菊(中共党员)、至交密友邓宝珊(华北“剿 总”副司令)、老师刘厚同、同乡曾延毅、华北 学院教授杜任之、联络处长李腾九等向其表示, 希望和平谈判解决北平问题。11月9日,辽沈战 役结束。从中旬起傅作义曾经几次派人同解放军 接触,表示愿意和平解决,但实际上仍动摇于和 战之间。
三是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查清每个人的阶 级成分,并针对个人在思想、工作、战斗中的现 实问题,用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 法,揭发和批判存在的地主富农思想和官僚主义、 军阀主义、斗志不强等现象,端正干部战士对土 改的根本立场和态度,纯洁思想和组织,提高工 作效率,增强战斗意志。
四是把整军运动同部队的各项任务结合起来,组 织干部战士表决心,订计划,开誓师会,振奋士 气,号召大家将热情投向练兵和杀敌立功运动, 把政治觉悟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高树勋 :反内 战起义 第一将
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 令长官高树勋率万余人 在邯郸起义,编入解放 军
高树勋是西北军旧部,时任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 司令长官兼新8军军长,一直受蒋介石集团的排 挤、歧视。1945年8月1日给八路军副总司令彭 德怀写信,表示愿意合作。晋冀鲁豫军区司令 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得知消息后即派人展开 工作,刘伯承亲笔回信,使高树勋深受感动。 10月30日,高树勋率部近万人在邯郸前线起义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瓦解敌军的第一个成功范 例,在国民党军队内部造成强烈影响。中共中 央于11月12日发出《关于扩大邯郸起义宣传的 指示》,要求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扩大邯郸起 义的宣传,从国民党在内战中的致命弱点上来 痛击国民党,瓦解国民党军队”。
既有具体的组织性,又有广泛的群众性,便于发 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作用,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 来;也有利于开展竞赛和协调指挥,特别是在战 斗中的相互策应、相互援助,成为打不垮的坚强 集体;密切了同志间的思想感情和联系,有助于 “推动积极分子,团结中间分子,教育落后分 子”;也“有利于大量干部的培养”,对巩固部 队,增强战斗力,完成作战、训练、群众工作等 各项任务起了保证作用。
3、建立制度,加强领导。
立功运动从立功的发动、报功、评功、记功、奖 功、贺功、追功以及立功的报道等各个环节,必 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完备易行的规章制 度,才能确保运动健康持续地发展深入。战斗单 位一般在排设报功员一至三人,连设记功委员会 五至七人,均以民主方式推选产生;团以上政治 部(处)设评功委员会五至七人,其他司、政、 供、卫各机关部门,按伙食单位及行政班排或生 产工作单位,分别组成报功员,记功委员会等。 也有的部队记功委员会、评功委员会均由各级首 长兼任。具体工作由各级政治机关负责。职务的 高低、功的等级不同以及平时、战时,评审机关 各不一样。
立功创 模运动
2、制定标准,把握方向。
为使运动健康发展,各部队从两个方面把握立功 方向。一是有利于发挥广大干部战士高度自觉的 积极性、创造性,而不是少数人的活动,更不能 评出情绪和矛盾;二是同本单位的作战和工作结 合起来,不能离开当前任务和本职工作,体现了 “服务、服从”职能随着立功运动的深入和经验 的积累,各大战略区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都对立功的标准和功劳的等级作了一些原则规定, 力求适合群众的水平和要求,“既适用于鼓励积 极分子,也能动员广大中间分子,并适合于提高 落后分子,而达到普遍发挥群众高度自觉的积极 性、创造性、责任心和提高工作效能的目的。”
二、团结互助运动——集体主义 教育的创举
有经过长期革命战争锻炼的老战士,有土改翻身 后参军的新战士,还有放下武器的原敌军士兵补 入我军的解放战士。这三种战士各有所长,相互 间也存在一些矛盾。为了增进他们之间的团结, 互相取长补短,把积极性、创造性吸引到杀敌立 功运动之中,集中到赢得自卫战争胜利这一大目 标上来,晋冀鲁豫野战军首先开展团结互助运动, 其中最突出的典型是“王克勤运动”。
1、动员教育,思想领先。
为人民立功,是指战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 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各部队都注 重以诉苦为主要形式的阶级教育、时事战局战绩 教育和英雄模范事迹的宣传,打好思想基础。
通过讲解立功运动的内容、意义,反复说明什么 是功、为什么立功、为谁立功、怎样立功等基本 问题,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加强战争观念与群 众观念。提出各种不同的口号和要求,处理好先 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 如对英模提 “有了功劳不骄傲,功劳上面加功
1.加强思想教育,建立各项政治工作制度
程潜、 陈明仁 起义部 队接受 改编举 行授旗 典礼。
除做好组织上的改 编与整顿,更注重 思想政治教育
在教育和改造大批被俘、起义、投诚与和平改编 的国民党官兵时,坚决贯彻党的方针原则,除做 好组织上的改编与整顿,更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对他们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战争性质与形势教育 ,将我们的目的、纲领、理论、方法与国民党的 作对比分析;同时讨论他们的人生观,明辨他们 过去的是非及将来的前途出路,以达到动摇瓦解 他们的反动思想与成见,争取大多数同情与赞成 我们今天的事业。在此基础上进行诉苦、追根教 育,从根本上提高阶级觉悟,使他们懂得为谁当 兵、为谁打仗,初步具有人民战士的思想基础, 然后再逐步进行人民解放军的传统教育,以增强 做一个人民战士的责任感和政治荣誉感。
新式整军运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许多新鲜 经验: 首先,提高干部战士的政治觉悟,是全面提高战
斗力的中心环节。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要走群众路线。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认识规律。
第三节 高树勋运动与瓦解敌军 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瓦解敌军的方针办法
4、奖功庆功,隆重热烈。
为使立功运动深入持久,各部队都采用鼓舞人心、 激励来者的奖励办法:对立功人员颁发立功奖状、 立功证书、立功奖章,登报表扬,酌量给予物质 奖励,并将功绩记入档案;对立功单位授予锦旗, 其中有重大特殊功绩者授予称号,并举行隆重的 授旗、授号大会;对牺牲的功臣进行追功活动, 并由部队和地方政府予以慰问抚恤。各部队的庆 功大会都开得隆重热烈,功臣和立功单位代表披 红戴花,坐荣誉席;首长宣读嘉奖令,号召全体 指战员赞英雄、学功臣。
12月22日和24 日,人民解放军攻占新保安、张家 口,切断了傅部西逃之路。和平谈判解决北平问 题的时机成熟。中央下令加紧开展工作,并通过 地下党转达对傅的六条意见。出八项和平条件。同日,傅作义的全权代 表邓宝珊与解放军进行第三次谈判。15日,天津 解放,90万人民解放军很快兵临北平城下。次日 ,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政治委员林彪、罗荣 桓写信以公函形式给傅作义,提出和平缴械或出 城改编两项办法。
地前沿竖起了许多巨幅标语、宣传牌和旗子,上 边写着醒目大字:“放下武器一律优待!”“死 守突围都是死路,只有投降,才是生路!”有的 在阵地前沿插上了许多路标,指明投降的方法和
路线;有的部队装置了扩音机,在阵地前沿喊话
;有的成立了投诚官兵“招待所”或“接待站” ,一来就给饭吃,给衣穿。
1949年元旦晚上,有的部队还把肉包子、花生和 宣传品做成“救生袋”,设法运至前沿,送给敌 人官兵,饿慌了的敌军官兵深受感动,有许多人 就跑过来投降了。淮海战役中,从围困到最后总 攻的二十天中,敌军官兵有1.4万余人投降。不 但在数量上削弱了敌人,更重要的是瓦解了敌军 士气,为最后全歼敌军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2.淮海战役中的政治工作 图为淮海战场一角
在整个战役过程中,中央军委、毛泽东等特别重 视政治攻势和瓦解敌军工作。1948年12月17日 毛泽东亲自为中原、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写了广播
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呼吁他们向起义、
投诚的将领学习。中原、华东野战军也写了劝降
信。这些劝降书信通过各种方式散发到敌军阵地 。有的用六10炮把宣传弹打进敌人纵深,散发 “传单”和“招待证”、“通告证”;有的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