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1、技术与人
(1)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2)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类便产生了技术。人类的需求不断提高,技术也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3)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4)技术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造福人类。
五、作业:(准备下节课集体讨论和辩论活动)
(D)B超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A)学习文化知识。
(B)吃饱穿暖
(C)把美好的东西留存下来
(D)检查和了解身体内部奥秘
[思考1]:
(1).原始人最初为什么要选择穴居或者在树上居住?
抵抗不良环境,防止野兽、病菌等侵害的方法和手段
(2).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肉以外,还有什么用途?
1、调查或网上查找当今社会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2、有人认为,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也有人认为,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请就次问题展开辩论。(分两大组,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
六、教学反思
第2课时技术的价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
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拓展知识】介绍合理运用核能技术的“人造太阳”
教师根据本节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初步形成假设,然后全班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1)分析下列技术的产生分别满足了人们的那些需求?
[课件展示]:
(A)印刷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B)农耕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C)摄像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取火技术熟食,人类脱离野性,营养改善,大脑发育健全,智慧提高
工具制造解放了人的双手,扩大了人的能力
医疗技术战胜了疾病,延长了寿命
车船制造技术解放了双脚,缩短了旅途时间,方便出行
电子技术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结论】:2、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讨论】: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便捷、舒适,但是也可能使人们过分依赖现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锻炼,以致影响身体健康,还造成交通事故隐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运用现代技术你有好的建议和方法吗?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
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讨论]:
如果没有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回到原始社会,成为赤裸的人)
[小结]:体现了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
由此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一、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
[展示课件]: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得出假设,然后教师总结。
(1)人类对于光明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学生回答)
2.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解和对具体问题的讨论、思考等活动来加深对技术的价值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了解技术、尊重技术、热爱技术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难点:对技术价值的理解。
【由次引出技术的涵义】技术是什么?
[课件展示]:技术的涵义
技术就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大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设问]:技术在我们身边可谓无处不在,谁来说说你所知道或周边有哪些技术?
[学生]……
[观看幻灯图片]:衣服、灯、建筑、汽车、电话机、航天飞船、基因工程等。
[实物展示]:穿针引线工具,收音机,MP3等。
1、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准备:投影机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
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
1、首先钉一枚铁钉到木条上(任选一件工具)
习惯上学生一般选择铁鎯头。
【提问】为什么选择铁鎯头,而不钳子?
因为铁鎯头专门用来敲的,而钳子是用来剪和钳东西的。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2、如果出现铁钉钉弯、钉错位置时需要拔出铁钉。(学生也会很自然用羊角铁鎯头)
种植草皮、树木,圈养牛羊
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大气污染
使用清洁燃料
水质污染
禁止污水排放,污水净化
白色污染
减少泡沫塑料、塑料袋使用
总结: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大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讨论: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改变?
教师总结: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和方便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
思考分析:中美日之间技术水平
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作为新世纪一代的你们任务是艰巨的。
教师归纳:技术对社会作用
【总结、提示】合理安排时间,坚持科学锻炼。生产、使用建身器材,在汽车上安装感应或传感系统。(比如:汽车与人、其它机动车间的距离报警提示,超速提示,应急逃生装置,油门与刹车传感系统(以免采错)等)
[阅读]:爱迪生的故事
介绍我国小发明家张今是如何发明太阳能热水器
【结论】:3、技术具有发展人的作用
[本节课总结]:
5、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内化技术的目的性即是“因人而生,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具体表现;
2、通过讨论及案例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3、通过讨论分析身边的常用物品感受技术活动具有跨学科性质;
4、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培养技术意识,破除对技术及创新的神秘感;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第1课时技术的价值
一、教学目标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案例又说明了些什么?
[总结]:1、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类便产生了技术。人类的需求不断增长、提高,促使技术不断地发展。
2、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改变和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讨论】:照明技术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能源,自然能源是有限的,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更大的效益?
教师总结:
依赖于技术,并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思考:让学生举出来自生活中常见到的相关于利用技术的实例
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输、退耕还林。
思考: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解决对策?
问题
解决对策
温室效应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荒漠化加剧
2、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知道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投影机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在个维度阐述了技术的价值体现,同时也了解到技术的重要性,那么技术究竟是什么?它涉及哪些知识呢?今天我们将来讨论技术的特征!
5、总结:钉、拔铁钉,羊角铁鎯头比其它工具使用方便,满足了人们木工上钉与拔铁钉和敲、砸等需要,因此它是一种技术。而平嘴钳又是另一种技术。
一种技术具有它的合理性、规范性、应用性等,但不一定是完美的。比如羊角铁鎯头只适合于木工,而不适于钳工、金匠工、鞋匠工或其它工种。你又能发现些什么问题?提些什么建议或改造它吗?(课后思考)
板书: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我们知道技术的价值是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推动社会发展,合理利用自然等。这也正是技术的目的。
1.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六、课后作业―――分组讨论: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分组讨论并列举出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很大的技术,然后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出全班同学公认的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