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未来发展建议2009年7月以来,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网上发布权威信息、与网民在线交流等方式,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满足了民众知情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对党和政府增强与民众沟通、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构建党群政群关系、加快民主政治进程、提升党和政府网络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这一制度在发展和运用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总结、解决。
一、实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1.网络新闻发言人概念。
在西方,“新闻发言人”这一个概念特指“那些根据官方授权就某些事情对某一特定群体发布新闻信息的人”。
在中国指“代表某一政权机关或组织发表意见的人”。
根据上述新闻发言人的定义,本文认为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应是由党和政府制定的,由专业人士对外发布党和政府的网络新闻和政务信息,并就网络媒体和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答复,从而积极应对网络舆论而建立的一种网络行政制度,是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
网络传播形成了强大的民意场,催生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面对网络传播的优势及强大的网络民意,党和政府开始重视互联网这一舆论平台,新闻发布已不再单单面向传统媒体,同时也开始了网络新闻发言人这一制度的尝试。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公关框架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通过媒体向公众提供信息,与媒体和公众实现沟通,用政策议程引导传媒议程和社会舆论的职能。
”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的这段话同样适合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2.实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网络新闻发言人产生有了客观的现实条件。
截至2011 年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 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宽带网民规模为3.9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3.18亿。
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达208.9%。
2011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设立,进一步加强了互联网信息管理。
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零距离接触,党和政府提升互联网管理机构规格,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网络民意的重视,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政治时代。
3.各地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情况及模式。
(1)建设情况。
2009年2月12日,江苏省睢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的通知》后,引起网上热捧,随后,各地纷纷推出相关举措。
2010年2月21日,无锡市根据网络问政的形势发展需要,在全市推行党委新闻发言人、政府新闻发言人、网络新闻发言人“三位一体”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发布重大决策部署、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的权威信息,在网上舆情引导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实现模式。
目前,各地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一是通过政府部门网站发布权威信息或与网民互动交流。
能够及时发布各种政务信息和新闻,或通过互动栏目与群众进行有效的互动,回复网民诉求、质疑。
二是通过电子邮件回复网民诉求或质疑。
能有针对性地回复网民,对不宜公开或提问人不希望公开的问题回复。
三是通过QQ号和QQ 群与网民在线交流。
就某一主题与网民进行讨论,收集网民意见,回复网民诉求。
四是通过非官方网站论坛与网民互动交流。
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网站上开通政民互动栏目,注册本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实名ID,主动发布党务政务相关信息,回复网民的建议、投诉。
五是通过认证的官方微博发布信息。
主要以国内微博用户最大的新浪和腾讯微博为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发布便捷,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
4.推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效果。
(1)有利于扩展民意沟通渠道。
2009年1月“镇江论坛”开通时,当月仅有意见投诉不到50条,至4月份正式运行时,当月各类建议、意见投诉贴即达到了322条,8月创纪录地达到了738条。
1月到8月,共收到网帖近5000个,回复率超过95%,问题办结率近90%。
(2)有利于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
2010年7月4日深夜,无锡雪丰钢铁有限公司夜班接送车起火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充分发挥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引导作用,在本地主要网站以新闻通稿形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人民网、中新网等近740家网站先后转载报道830余篇,新浪、腾讯等网站新闻跟帖总量达到10500多条,当地论坛跟帖3100余条,网民点击率38万多人次,及时澄清了事实,防止谣言信息扩散传播。
(3)有利于构建和谐党群政群关系。
网络新闻发言人及时处理回复网民反映诉求,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民情和包容、开放姿态,有利于夯实执政基础,密切党群政群关系。
(4)有利于加快民主政治的进程。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使网民的政治参与具有了便捷性、平等性、直接性、交互性的特点,大大激发了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加快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有利于提升党和政府网络形象。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从过去的被动回应变为现在的主动回复,是党和政府从管理到服务理念的转变。
浙江宁波市镇海区网络新闻发言人在其“雄镇论坛”以公开身份形式,重点关注“民声快递”中的咨询、求助和投诉内容,规定各部门在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要在发帖3小时内(非工作时间顺延)作出初步回应,增进了当地党群和政群关系。
二、推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使“透明政府”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由于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近两年出现的新事物,尚处于成长阶段,各地党和政府都还在不断摸索中,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其推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1.制度不够完善。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涉及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报、交办、发布、跟踪、监督等一整套日常工作机制上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网上民意诉求、与民意形成平等互动方面,缺少反馈、监督等机制的约束和跟踪,使得在推行一段时间后产生无人过问和打理、信息无法及时发布、诉求无法及时回复等问题。
2.形式和程序不规范,发言缺乏公信力。
目前,网络发布的形式和程序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网络发言行为随意性大,没有相应程序控制。
有的地方简单应付,故意隐瞒事实真相,发布信息的公信力难以建立。
有的地方还停留在回答网民诉求上,特别对突发事件缺乏有效的网络新闻信息发布,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新闻发言人发布机制、引导网络舆情的作用。
有些地方粗暴应付,对反映的问题不是主动认真解决,而是通过关系封贴删帖,压制网友的正常言论,大大影响党和政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协调沟通渠道不畅通。
网络新闻发言人在信息的加工和整理,以及对网上舆情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尤其在发生公共突发事件时,可能涉及到几个部门,协调解决的环节比较多,处理一旦不及时,很容易造成谣言蔓延传播,形成网络热点,最后无法控制。
科学的协调解决问题的机制是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4.网络新闻发言人管理不规范。
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发言人的选拔和培训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网络新闻发言人属于兼职,发言人的职业化程度不够,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不具备发言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在面对网上突发事件时不主动说、不敢说、不会说,从而造成工作质量下降,极大地影响“网络新闻发言人”作用的发挥。
二是发言人权力不够。
党委政府职务序列还没有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位置,具体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和责任还不明晰。
网络新闻发言人收集到的网络舆情都要经领导批示后再做处理和回复。
由于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很快,必然会错过最佳的处理时机。
三、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对策1.加强制度化建设,不断健全保障体系。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需要一个团队和一套完善的制度,涉及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报、交办、回复、跟踪、评估等环节,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联动制度保障体系,形成网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长效监督机制,才能推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持续、长久的发展。
一是规范日常工作机制。
明确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报、交办、回复、跟踪等工作程序和人员分工。
二是建立舆论跟踪反馈机制。
关注与当地政府和部门相关的网络舆论报道,做好重点、热点问题的分析,及时对外发布权威信息、消除网络谣言。
三是建立危机处理机制。
对突发事件进行公关管理,整合一切信息资源和宣传协调资源,做好与网络媒体和网民的日常沟通,尤其是危机发生后网络舆论的跟踪、评估、反馈,及时进行必要的澄清,降低负面影响,维护政府形象。
四是建立监督问责制。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要落到实处,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督问责制来配合,对网络问政制度形同虚设、信息不全、敷衍民意的情况及时进行问责,保障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保障网民的知情权。
2.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齐抓共管。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需要自上而下的决心和智慧,而制度的落实和发挥则需要自下而上的支持和配合。
只有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沟通协调制度,统一行动的步调,统一对外的声音和形象,才能真正实现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在组织上成立由相关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本级党委政府网络新闻和信息发布工作,在遇到网络舆论事件或突发事件时通过网络联席会议协调各部门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联络员队伍,负责收集、处理涉及本地区、部门、单位的网络信息。
二是部门合作制度化,减少信息在流通环节中的损耗和消减,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舆情通报、敏感问题答问口径通报、信息发布工作通报等制度,加大部门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各部门要保持密切关系,及时沟通并互相学习借鉴。
三是通过召开联席会议,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研判、部署网上舆情管理引导工作,制定应对预案,审核网络新闻发言的内容,统一网络发言的口径。
3.加强平台建设,规范网络发言的形式和程序。
在政府门户网站或者本地主要新闻网站开设网络新闻发言人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以多种方式及时发布新闻和信息,回复网民诉求,引导网络舆情。
在网络新闻发言人平台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就党委政府重大活动重大决策,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及时发布网络新闻,向民众进行通报。
二是就热点问题或网民关注的问题邀请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做客“网络直播间”,就相关问题进行解释与说明,与网民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三是遇有突发事件时,在平台上及时发布事件最新进展或澄清事实,化解危机,树立党和政府权威。
四是通过互动专栏,及时处理、回复网民诉求,解决实际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激化矛盾。
4.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网络新闻发言人的综合素质。
网络新闻发言人作为应对网上舆情的一线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工作水平,不断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情感态度。
对部分网民偏激或是缺乏理性的谩骂、指责,网络新闻发言人需要较高的宽容度,要体现出解决问题的真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