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热油式加热机使用操作规程

导热油式加热机使用操作规程

导热油式加热机使用操作规程
1、开炉前的准备
(1)检查各单元设备及工艺管道是否完善;
(2)系统运转设备、传动机构是否按照要求加入润滑油脂;
(3)检查锅炉设备,确保无机械故障;
(4)将各单元逐个试验运转,检查设备运转情况,声音是否异常;
(5)检查各单元电器、仪表控制是否安装完善;
(6)管道系统用干燥空气进行吹扫,彻底将水分吹扫干净;
(7)检查各阀门的开度,为注油试炉做好准备。

2、冷态调试
(1)检查注油流程,接好注油管线,确保注油管路流通顺畅;
(2)打开高位槽放空阀、辅助排气阀,然后开启注油泵往高位槽注油,直至液位为2/3处,关闭注油泵,启动循环泵使管道内空气不断排出,如管内空气过多时,循环泵时开时停,防止高位槽发生喷油,并时常切换循环泵
(3)及时补充高位槽内的液位处于2/3处;
(4)冷油循环时间不少于4小时,观察循环油泵电流表、进出口压力以及系统压力表、温度表等仪表显示是否正常,直至电流表、压力表波动平稳,检查系统内无泄漏、无堵塞,及时清理过滤器内的焊渣、铁屑等异物,清理至少2-3次。

3、烘炉调试
导热油炉的烘炉升温是运行操作中较危险的阶段,需要特别谨慎。

烘炉升温过程要遵循“一慢二停”的原则:一慢即升温速度要慢,二停即在90~120℃和210℃~230℃两个温度段要停止升温、让温度持续一段时间。

【升温过程】
(1)冷炉点火后,控制升温速度10℃/h,直到90~95℃。

因为冷炉时,油的粘度较大,受热面管内流速较低,管壁油膜较厚,传热条件差,如升温速度过快,容易使局部油膜温度过高。

(2)95~120℃范围是清除系统内残存水分和导热油所含微量水阶段。

升温速度控制在5℃/h范围。

当高位槽放空管处排汽量较大时,底部有水声,管道振动加剧,各处压力表指
针摆幅度较大时,必须停止升温,保持恒温状态,必要时可减弱燃烧。

这个阶段的时间的长短,根据系统内残存的水分的多少和导热油质量的不同而不同,短的可以十几小时,长的可能要几天,在95~120℃之间反复几次,才能将水分排尽。

不能盲目加快升温脱水过程,因为一旦系统内水分剧烈蒸发汽化,体积将迅速膨胀,不仅可能引起“突沸”,使油位急剧膨胀而大量喷出,而且可能会使整个系统压力急剧升高,导致受压元件破裂,造成重大事故。

(由于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体积至少增大3-400倍,即使微量水也会压力的波动)
(3)当锅炉和管道中响声较小,循环油泵不再出现抽空现象时,可以5℃/h的速度再升温,但绝对不能超过120℃,直到放空管不再有气体排出,电流表、力表波动平稳为止。

(4)脱水过程完成后,以20℃/h的速度继续升温,但仍应注意可能会有残余水
蒸发,必要时停止升温,当温度达到210℃~230℃时要停止升温,这时主要为脱去导热油中的轻组分,导热油中轻组分的存在,使闪点降低,一旦泄漏,引起爆燃的可能性就大,在液相供热的有机热载体炉中,轻组分以气相存在,会造成“气阻”。

使循环油泵压力不稳、流量下降甚至中断,当放空中无气体排出,循环油泵电流表、压力表波动稳定,即可继续以10℃/h的速度升温。

(5)从230℃至290℃,以20℃/h的温度升温,这时应全面检查各测量、控制仪表的指标、动作是否灵敏、准确;各配套辅机、附属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全面检查锅炉和供热功当量系统工作是否正常,能否满足生产需要。

【升温中注意事项】
(1)当导热油的温度升到200℃以上时,应对设备及整个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对所有的螺栓连接部位进行一次紧固,消除因热膨胀所引起的泄漏。

(2)注意导热油的膨胀量,不含水分的热载体的体积膨胀与温度有关。

低于100℃时为6%左右,100~200℃为7%左右,200~300℃为7.5%左右。

液相供热系统热载体的膨胀量是由高位膨胀槽吸纳的。

若膨胀槽的液位过高,应打开放液管,将热载体放入低位贮罐,以免热载体从高位槽中大量溢出引起事故。

(3)冷炉点火必须先开循环泵再点火。

(4)液相炉点火升温过程中脱去的水分以水蒸气形态经膨胀管通往膨胀槽,其中一部分以气体从排空管排出,另一部分凝成水分沉于膨胀槽、低位槽底部,要避免这些水分再次进入循环系统,在升温过程中必须定期打开膨胀槽、低位槽底部的排污管,放出冷凝水。

【降温过程】先停炉(不停循环泵)使油品温度降至80℃以下时,再停循环泵。

4、正常运行
(1)确保高位槽的液位处于2/3~3/4处,如液位过低或者低液位报警时,及时将低位槽的油抽至高位槽进行补充。

(2)检查高位槽处的辅助排气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煮油完毕后,将辅助排气阀关闭) (3)必须先开循环泵再点火。

(4)正常运行过程中,及时检查循环泵电流表、压力表波动是否正常,循环泵、鼓风机、引风机、烟气排放等运行是否正常,管道系统是否有泄漏。

5、停炉
(1)计划停炉:必须保持循环油泵一直运行,停止输送生物质和鼓风,引风机继续运转至生物质完全烧尽后停止引风,待管内油温低于80℃时再停循环泵;
(2)紧急停电:当循环油泵因紧急停电不能运转时,停止输送生物质,由于炉膛内温度7-800℃,使炉管内导热油因急剧升温而超过导热油最高允许使用温度
致使导热油加速裂化结焦,此时,迅速打开冷油置换阀门,使高位槽内的冷油将炉管内的热油置换至低位槽内,此过程在5分钟内完成。

6、日常管理注意事项
(1)避免局部过热,使导热油劣化:保证系统管道内导热油的流动性,管线内导热油流速大于1.5m/s,炉管内导热油流速大于2m/s;
(2)避免空气氧化劣化:确保正常运行时,高位槽油温低于70℃,由于油温高于70℃时,与空气接触会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随着油温的升高氧化劣化的速度加快;如高位槽油温高于70℃时,及时排查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3)防止水、酸、碱及低沸点物质进入导热油管线系统中,并防止机械杂质进入并定期清理过滤器;
(4)及时掌握在用油的品质情况(根据GB24747:残炭不大于1.5%、酸值不大于1.5mgKOH/g、闪点不小于60℃、粘度不大于50mm2/s),若其中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考虑换油;
(5)运行过程中严禁超温使用,确保导热油的正常使用寿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