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逵复杂人物形象分析

李逵复杂人物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李逵复杂人物形象分析姓名学号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11级指导教师 xx2015年4月30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李逵形象形成的时代及生活环境 (3)第一节李逵所处的时代环境 (3)一、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3)二、官员的贪赃枉法 (3)第二节李逵的生活背景 (4)一、李逵的家庭环境 (4)二、家庭环境对李逵的影响 (5)第二章李逵的双重形象 (6)第一节李逵的积极形象 (6)一、勇猛憨直的英雄好汉 (6)二、李逵的忠孝品质 (7)三、鲁莽中的纯真和诙谐 (8)四、对封建社会的反叛性 (9)第二节李逵的消极形象 (10)一、野蛮残忍的嗜血性 (10)二、对女性的极端偏见 (11)三、头脑简单无知 (12)第三章总结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6)摘要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人们对英雄好汉李逵的形象便有了诸多评价,其中以李逵忠义、勇猛、纯真为核心的评价占多数,同时还有对李逵形象中嗜杀成性、鲁莽、头脑简单的评价。

那么李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是忠义勇猛的好汉还是嗜杀成性的莽汉呢?本文就围绕李逵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来分析李逵复杂的形象,对李逵的积极形象和消极形象进行比较综合的深化分析。

通过对李逵勇猛憨直,忠义两全的优秀品质和残忍,愚昧无知的恶性品质的全面分析,让我们对李逵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水浒传》;李逵;时代背景;生活环境;积极形象;消极形象ABSTRACTFrom the “The Water Margin” since the advent of heroes , people the image ofLi Kui has many evaluation . the evaluation to Li Kui loyalty brave, pure as the coreof the majority , also to simple killer , reckless ,Li Kui in mind effect evaluation, Li Kui then in the end is what kind of image is a brave hero ,loyalty or bloodthirsty men? This article on Li Kui the life background , living environment to analyze the Li Kui complex image , a positive image of Li Kui and the negative image comparis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Li Kui intrepid unswerving, loyalty and satisfactory to good quality and cruel, and ignorance of the malignant quality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let us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Li Kui.Key words: “The Eater Margin ” ; Li Kui ; background of times ; environment ; positive image ; negative image第一章李逵形象形成的时代及生活环境水浒传是一部写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作品。

李逵是一百零八英雄好汉中的重要人物,在《水浒传》中位列第二十二位的,号称“黑旋风”,是作者描写最多,性格最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一。

历来学者们对李逵形象多褒少贬。

作为成功而典型的文学形象,我们应该看到人物的正面形象也要看到人物的反面形象。

人物形象的形成与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是密切相连的。

第一节李逵所处的时代环境《水浒传》写的是发生在北宋宋徽宗时期的故事,当时社会内忧外患。

皇帝昏庸无能,官员奸佞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一、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北宋皇帝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

他奢侈享乐,朝政荒废,亲小人而远贤臣。

他在位期间大兴水土广建宫殿,数量之多、规模之宏大,持续时间之长令人震惊不已。

《水浒传》中有记录,因为宋徽宗喜欢奇花异石,所以官员长期从苏州、杭州等地把奇花异石船运到宫中,给江南一带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甚至是灾难。

梁山好汉青面兽杨志便是因为押运“花石纲”,途中遭天气变化翻船,而丢失“花石纲”畏罪潜逃到的(第12回)。

宋徽宗不仅荒淫无度、残忍无能,而且无力为政。

他滥用皇权,长期任用贪赃枉法、仗势欺人的蔡京等小人,造成朝廷内部党派竞争激烈,朝廷混乱。

只因高俅的球技了得就被快速任用,不到半年时间便将一个无所事事的“浮浪破落户子弟”抬举到“殿帅府太尉执事”(第2回)。

这样的统治者致使社会形成一种奸佞当道的局面,朝廷清官也大都被诬陷。

这种混乱的社会局面给平民百姓埋下了苦难的根源。

二、官员的贪赃枉法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在朝廷中,蔡京等人为首的“六贼”本就贪赃枉法、心狠手辣,再加上受到宋徽宗的极度宠爱,这些奸佞小人更是仗势欺人,无法无天。

他们成功蒙蔽了昏庸皇帝的双眼,垄断了朝廷的统治。

排挤朝廷贤臣、欺压百姓,贪婪无耻,无恶不作。

为了给蔡京庆生辰,他的女婿梁中书准备了十万贯金珠宝贝作为大礼,他们的这些钱财从哪里得来的呢?分明是出自平民百姓之手。

他们为了满足一己之欲,搜刮平民百姓辛苦得来的财物,导致百姓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更可恶的是他们不顾国家安危,接受大辽丞相的贿赂(第89回)。

如此奸佞当道的社会,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就连正直清廉的贤臣也不免遭受莫名的陷害。

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在东京仗势欺人,淫垢别人妻女。

就连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妻子也胆敢下手,为了得到林冲妻子而设计重重圈套,想要置林冲于死地,逼得林冲家破人亡,落草为寇(第7-11回)。

如果是平凡百姓,结局只会更悲惨吧!吴用借买鱼的幌子到石碣村试探阮家三兄弟的心意,问道:“官府为什么不捉拿王伦那伙打家劫舍的恶人?”阮小五的回答颇具典型,他说:“如今那官司,一处处动弹便害老百姓。

但一声下乡村来,倒先把老百姓家养的猪羊鸡鹅,尽都吃了,又要盘缠打发他。

如今也好,教这伙人奈何。

那捕盗官司的人,哪里敢下乡村来!”依他所说,官府连强盗都不如。

古人云“苛政猛于虎”,这不正是苛政猛于“盗”吗?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有为数不少是被贪官污吏迫害而落草为寇。

如解珍、解宝兄弟,受知府文书三天内捕获大虫,苦等三日,好不容易捕到一只,不料大虫滚入毛太公家的后院里。

阴险狡诈的毛太公勾结官府,以大虫邀功倒打两兄弟一把,逼两兄弟屈打成招,使兄弟两人差点送了性命(第49回)。

对平民百姓而言,无论哪个朝代,只要他们能够维持生活,便能忍受一切,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都是农民被逼得走投无路才采取的措施。

这样一个皇帝昏庸无能、官员贪赃枉法的时代环境使李逵形成了一种厌恶官府,反抗朝廷的态度。

他虽从未做官,却一直视朝廷为敌。

[1]第二节李逵的生活背景李逵生活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的最底层,承受着最严酷的剥削、过着最艰难的生活,他总是为生计四处奔波。

形成了厌恶封建统治,愤世嫉俗的心理。

一、李逵的家庭环境《水浒传》中李逵首次出现是在第三十八回。

戴宗介绍,李逵祖籍沂州沂水县百丈村,长得一身黑肉,力大如牛,乡人称李铁牛。

李逵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小山村里,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有一长兄叫做李达。

因为父亲去世早,家中一贫如洗。

哥哥为了养家糊口,在富人家中做长工,收入微薄。

家庭情况决定了李逵要过早走上了社会,闯荡生活。

虽然兄弟两个付出足够劳动,但是不能维持基本生活。

维持生计都困难更不用说给他提供文化教育了。

后来,李逵由于“打死了人,逃走出来”在戴宗手下当个小牢子(第38回)。

他一人漂流在外,随处安身,当宋江找他时,别人的回答是“他是个没头神,又无住处,只在牢里安身。

没地里的巡检,东边歇两日,西边歪几时,正不知他哪里是住处”(第39回)。

李母也因为在家思念李逵而“眼泪流干,瞎了双目”。

为生活的基本生计而四处奔波的悲惨生活以及家人的遭遇,使得李逵对朝廷的统治,官吏的残酷怀有深刻的仇恨,对他性格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对李逵的影响李逵生活在山旮旯,他自小为了生计东闯西荡,又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教育,这就难免形成了粗陋无知、粗放不羁的性格。

传统的礼教规范、虚假的人情俗态在他看来都一无是处。

他按照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情感和意志自由地成长,逐渐养成一种不拘一切礼法的莽悍性格。

如陈忱在《水浒传论略》中说李逵“天机所发,触成成趣”。

而金圣叹评李逵“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评语”。

[2]对李逵的评价是极为高等的。

然而,他这种粗率刚直,说干便干的性格,也使得他有残忍的一面。

如三打祝家庄时,他起了杀性,哪里还管青红皂白,只顾抡着大斧横砍竖杀。

用他的话说就是:“谁鸟耐烦,见着活的便砍了!”虽然,其中看到了他率直的性格,但不免太过于残忍,不近人情了。

李逵生活在这种被封建专制统治残酷压迫的农民阶级,身上集中体现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抗,以及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也体现了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农民小生产者狭隘的性格特征,以及长期受剥削压迫形成的消极形象。

综上可知,李逵生活在社会底层,他能真实、直接地感受到统治阶级的剥削,具有受黑暗社会、残酷现实压迫形成的强烈反抗意识,是农民阶级形象的典型代表。

李逵形象对梁山英雄这场农民起义有着重要作用。

[3]第二章李逵的双重形象李逵作为《水浒传》中不可或缺的典型人物形象,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对这个人物形象颇感兴趣,而且评价甚高。

金圣叹称其为“李大哥”,李卓吾则称其为“我家李逵”,可见学者对李逵形象的赞扬。

但在诸多学者中也有为数不少对李逵形象提出了质疑。

只有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李逵的双重形象,才能真正认识李逵。

第一节李逵的积极形象李逵是一个家喻户哓的英雄好汉,虽然他相貌丑陋,性情急躁,甚至武艺平平,胸无点墨,但他是《水浒传》中最受欢迎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具备那个时代特有的勇气和脾性,给人们留下了美好形象。

一、勇猛憨直的英雄好汉李逵从第38回出场到之后的82回里,将近50回都有他的身影。

从李逵外貌形象以及出场形象的描写上可看出李逵是一个五大三粗,粗犷豪放的勇猛英雄。

他勇猛憨直,具有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江州劫法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宋江被送往法场,李逵没有和任何人联手,独自一人去劫法场。

如此看来,他只是一心拯救他敬爱的宋江哥哥,并没有在乎自己的生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