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球根秋海棠的栽培管理技术

球根秋海棠的栽培管理技术

球根秋海棠的栽培管理技术前言:球根秋海棠是秋海棠之冠,也是世界重要盆栽花卉之一。

本文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球根秋海棠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地理分布、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以及文化等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球根秋海棠、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生产应用、文化涵1.球根秋海棠的概况学名:Begonia tubehybrida Voss.别名:茶花海棠、夫妻花、牡丹海棠科属: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球根秋海棠花大色艳,兼具茶花、牡丹、月季、香石竹等名花异卉的姿、色、香,是秋海棠之冠,也是世界重要盆栽花卉之一。

早在1880年,法国人莱莫因和弗罗皮尔以南美安第斯地区的球根类秋海棠为亲本,经杂交选育出美丽多姿的水仙型和多花型球根秋海棠。

在1960年美国又选育出具茶花型和康乃馨型的巴利里纳球根秋海棠,其花径达15~20厘米。

1978年比利时的黑格曼专门为育种者编著了一本球根秋海棠栽培品种的国际文献目录。

目前,球根秋海棠的栽培十分普遍,美国列为主要盆栽花卉之一,每年生产量不少。

日本1993年生产了610万盆球根海棠,产值达到2400万美元,每年还举办球根秋海棠展览。

朝鲜对红色的球根秋海棠特别重视,栽培也较为普遍,在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展示了球根秋海棠。

在欧洲的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和丹麦等国,都已产业化栽培球根秋海棠,荷兰1995年球根秋海棠的产值为2760万美元,列盆栽花卉的第四位。

在丹麦占出口盆栽花卉的第五位。

其中球根秋海棠的种球生产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比利时的根脱最为有名。

我国引种栽培球根秋海棠的历史不长,主要在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的植物园从国外引种种子,进行小规模试种,其中以地区栽培比较成功。

至今,球根秋海棠已进入规模化生产。

[1]2.球根秋海棠的形态特征与品种2.1.形态特征:球根秋海棠为多年生草本。

块茎肉质,扁圆形,高30厘米左右,地上茎直立多汁,有毛;叶大,互生,叶片基部偏斜,成不规则心形;腋生聚伞花序;花大,有单瓣、半重瓣和重瓣,花径5~10厘米或更大,花色有粉红、淡红、桔红、黄、乳白、白、紫红及多种过渡色,花瓣边缘有皱边、条纹或鸡冠状,重瓣花又有茶花型、月季型、牡丹芍药型、荷花型等多种,品种繁多。

自然状态下7-10月为开花季节,9-10月至2-3月休眠,休眠期间球根形成。

[3]2.2.常见品种:直达(Nonstop)系列,重瓣花,花色有红、深红、鲜红、玫瑰红、黄、杏黄、白、粉红等,生长快,开花早,从播种至开花只需4个月,是目前球根秋海棠市场的领先品种。

命运(Fortune)杂种1代系列,为大花、重瓣品种,广泛用在花坛、窗台、吊盆和栽植箱观赏。

光亮(Illumination)系列,花色有红、白、黄、粉等,花径7~8厘米,重瓣花,主要用于篮式栽培。

挂觉(HangingSensations),花色有黄、白、深红、玫瑰红,花柄长、下垂,是吊盆观赏的主要品种。

另外有全景(Panorama)、半夜美(MidnightBeauty)、炫耀天使(ShowAngels)等系列。

2.3.分布: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观赏。

但由于球根秋海棠要求较高的栽培条件,故在许多地方都不宜大量种植。

我北地区气候千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要栽培好球根秋海棠十分困难。

一般来说,我国沿海的、、,东北的、、,西北的、、和西南的云贵高原地区,比较适合发展这种花卉。

3.球根秋海棠的生物学特性:球根海棠的天然种生长在3000米高的山上。

在那里,植株经常沐浴在雾中。

毫无怀疑,现代杂种也出现了喜湿的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6℃-21℃。

土壤以疏松、肥沃和微酸性为宜。

球根海棠栽培时间最长可以超过10年,种球直径可达20cm或更大。

[8]球根秋海棠为园艺杂种,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

生长适温为16~21℃,不耐高温,超过32℃,易引起茎叶枯萎和花芽脱落,35℃以上,地下块茎腐烂死亡。

块茎的贮藏温度以5~10℃为宜。

由于球根秋海棠自然生长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提供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球根秋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

如温度高,水分供应不足,茎叶易凋萎倒伏,直接影响生长。

相反,供水过量,盆出现积水和通气不好,块茎常常发生水渍状溃烂。

块茎休眠期要停止供水,保持干燥。

球根秋海棠对光照的反应敏感。

属长日照开花、短日照休眠型植物,开花植株不能放在阴暗的室或直射的阳台。

光照时间不足,叶片瘦弱纤细;光照过强,植株矮小,叶片增厚、卷缩,叶色变紫,花紧缩不能展开或成半开状。

如冬季光照不足,叶片生长瘦弱,甚至完全停止生长。

夏季开花期,要是光照不足,叶片、花数减少,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增厚、卷缩,叶色变紫。

球根秋海棠以410勒克斯光强最好。

对光周期反应也十分明显,球根秋海棠在长日照条件下可促进开花,而在短日照条件下提早休眠。

盆栽球根秋海棠用堆肥土、腐叶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碱性或黏重、易板结的土壤,不利于块茎的生长。

以pH5.5~6.5的微酸性土壤为最好。

温度和光线的急剧变化十分敏感。

[1]4.球根秋海棠的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措施4.1.繁殖方法常用播种、扦插和块茎分割法繁殖。

4.1.1.播种繁殖:球根秋海棠播种应在1月初,温度维持在18.2℃-21℃。

7月末和8月初出售种苗。

到9月时,将产生一个小种球和小花。

球根海棠种子每克约5万粒,播种时,使用4-5倍的细小过筛蛭石和种子混合均匀,最后播种于育苗盘。

另外,常可播种于穴盘(128-256穴)中。

常把几种细如种子大小的基质等量混合,如草炭或细沙,都相当好。

如采用播种专用进口基质有利于发芽生根。

球根海棠种子播种不应覆盖,要防止直射光,也不可过度遮荫。

温度维持在18℃-21℃。

种子播种后需要用玻璃覆盖,保持湿度。

种苗成功养护的主要技术,是基质表面绝不允许干透。

发芽率和播种基质的温度有关。

温度低,发芽率低,温度升高,则发芽率上升。

在某一温度发芽率达到最高,温度再升高,发芽率急剧下降。

在最佳条件下,4周种子萌芽。

有的品种萌芽需要一个月以上。

萌芽后,应当去掉玻璃。

海棠的种子相当小,生长并不快。

第一片绿叶出现阶段,必须进行更为细致的照料,每天要进行喷雾。

种苗在以后的3-4周,生长较为稳定,当第一片真叶开始生长时,约2.5cm高就可进行移栽了。

移栽时,将其放到以草炭为主的介质中。

在第二片真叶出现时必须移栽到新基质中。

移栽时,由于种苗仍然很小,可用13cm长的细棍松开种苗。

还可采用两个竹签,把苗挖出来,然后提起叶片,防止伤害新叶,把种苗移栽到7.5cm深的穴盘(32-50穴)中,需定期使用平衡液体肥料,用细喷头每3天喷一次。

当种苗达到7.5cm高时,应去掉每株植物的生长点,以促进分枝。

移栽后,温度应维持在18℃-21℃。

[8]4.1.2.扦插繁殖:以6~7月为宜,选择健壮带顶芽的枝茎,长10厘米左右,除去基部叶片,仅留顶端1~2片叶。

由于枝茎肉质,剪枝后,稍等切口干燥后再插。

保持沙床湿润,约3周后愈合生根。

插后2个月上盆,当年可以开花。

[1]4.1.3.块茎分割法繁殖:球根海棠从种球到理想花期,需要5个月。

如果想在8月开花,应当于3月中旬种植种球。

如花期要提前到“五一”,可使用荧光灯增加光照,提高温度。

从1月份就可以购买种球。

购买种球后,首先检查种球的好坏,腐烂的部位,应仔细用刀去掉愈伤组织,完全割掉感染的部位,伤口涂上硫磺。

球根海棠生长时间决定后,14天前就把球根海棠放在盘中。

10cm深的育苗盘是栽培球根海棠种球的最佳容器,基部要有足够的排水孔。

栽培基质应有15%-20%的透气性。

育苗盘中先放5cm厚的基质,种球放在表面,凹面朝上,上面再覆盖基质,直到种球埋深1.3cm即可。

种球的生长应当在穴盘中给予足够的空间,种球间至少有5cm的距离。

用基质完全覆盖,有利于促进根系萌发,防止水分积蓄在种球凹处。

以后,球根海棠应保持几周温度不高于7.5℃。

高于这个温度,球根海棠休眠将被打破,出现粉色的生长点。

如生长点发生过早,应当抹掉。

以后温度升高到10℃以上,湿度适宜,将刺激种球打破休眠。

种球在穴盘中,大多数将在3-4周萌芽,个别的在12个月后萌芽。

每天需喷洒基质,保证足够的基质湿度。

这个阶段要产生尽可能大的根系。

当茎生长到4cm-5cm高时,应当从基质中轻轻地拔出球根海棠来,查看根系的生长发育。

应当强调,决定移栽的关键是根系的发育。

根发育到长5cm-7.5cm时,就可移栽了。

根球几乎能够充满手掌时,植株应当从温床上移栽到大小适宜的花盆中。

种球越大,根系越大。

花盆需要选择比种球大5cm的花盆。

球根海棠最常用的盆径为14cm×12cm、或者16cm×14cm的塑料盆基质使用草炭土为主的基质,透气空隙度达到15%-20%不需要二次换盆,基质的理化结构能持续5-6个月,不产生任何的副作用。

植株放在盆中央的一层基质上,种球距盆口有5cm-6.5cm的距离,从种球的顶部到盆底有9cm10cm的空间。

种球的周围添满基质,用指头压紧,种球的表面要完全覆盖。

上盆后,温室的温度维持16℃-21℃,不可降到16℃以下。

要防止直射光,过度遮荫将导致花茎长,花量少。

在此期间,栽培条件尽可能一致,将达到最好的结果。

栽培条件大的变化将导致植物生长受阻,进一步影响到花期。

[8]4.1.4.组织培养法繁殖采用球根秋海棠的幼茎、花瓣和花梗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细胞分裂素BA或激动素KT以及生长素NAA或2, 4-D.通过1个月的培养,获得愈伤组织.芽的诱导在附加BA2 mg/1+MAA0.5 mg/1+间苯三酚1 mg/1的Ms培养基上获得最高分化率.增殖阶段以附加BA0.5 mg/1+NAA 0.1 mg/1的马铃薯培养基最经济有效.通过不加激素的Ms液体培养基的浅层培养得到健壮的小苗.无根小苗在1/2Ms+NAA0.1 mg/1或不加NAA的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经过适当练苗,移栽的小苗即可正常生长开花。

[9]4.2.栽培管理措施4.2.1.土壤的选择:球根秋海棠属浅根性植物。

盆栽需用疏松、透气好(最好将气孔度维持在15%-20%)、排水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泥炭土或腐叶土。

4.2.2.水肥的供给:球根秋海棠喜水喜肥,应常保持盆土湿润,未及干透即浇水补水。

花期正值初夏,气温逐日升高,要求遮荫和喷雾,保持一个通风、凉爽的环境。

如果浇水不当、光线太强和气温过高都会造成叶片边缘皱缩,花芽脱落,甚至块茎腐烂。

为保持土壤肥力最好先施足底肥(腐熟的畜禽肥即可),每月还应追施一次花卉专用颗粒复,或每周施一次稀薄叶面肥。

入秋后应适当减少肥水量,促其休眠。

4.2.3.整形及花期管理:球根海棠在上盆两周后,需要使用立柱来支持球根海棠的主茎。

在基质中茎的背后插入60cm长的支柱,粗度1.3cm较为合适,为以后的生长提供支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