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银行员工规章制度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学习体会近期我行集中开展了规章制度学习,通过对职业操守指引、员工合规手册和重要制度的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法律法规,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下面根据学习情况,结合个人实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这次规章制度学习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熟悉规章制度就不可能按章操作,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
当前金融系统发生的许多案件除故意犯罪因素外,大多数都是因个别员工规章制度意识不强,违规操作而造成的,不但给国家造成了损失,而且也毁了自己的人生和前程。
因此,掌握学好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和用运上下功夫。
各种重要制度的学习不是一蹴而蹴,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理解和运用,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员工。
学习重要制度,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内熟悉确有难度,而且做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中够熟练地用运。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支付结算管理办法》和内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会计、出纳基本制度》、《人民币结算帐户管理办法》、《会计业务印章管理办法》、《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等我们就要重点去把握、去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要做到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使每一名员工不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规约束自己的自觉性。
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并能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三、通过学习要强化制约、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当前,金融业电子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个别犯罪分子利用我行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进行金融科技犯罪。
因此,通过近一个时期的学习,联系自己所从事的岗位,我认为当前关键要加强对基层一线操作人员的选用和教育,切实把那些政治思想上靠得住的员工放到重要岗位上;要强化制约,严格遵守业务操作流程管理,严格遵守授权操作管理办法,尽职授权,严格审查每笔业务的发生,业务运作不能交叉,柜员离岗必须人走章收、正式签退操作柜员号,从源头上杜绝作案机会;同时要加强事后监督,监督金融会计凭证的真实性,账户、账表数据的有效准确性。
四、规章制度的全面推行与严格实施,有助于我们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制度建设,通过这次规章制度的认真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我们作为一个团体的纪律性和组织性,更加深刻地明确了严明的纪律对于一个团体的重要性。
制度不仅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指示灯,更是规范各个部门使其顺利工作的保障。
因此,我将在工作上努力按照规章制度中的各项要求,规范自身行为,认真完成工作,改进不完善之处,发扬自身优点,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篇二:中国银行业内部控制重要性分析中国银行业内部控制重要性分析摘要: 2007年美国“次级债券危机”引发的全球股票大跌, 虽然目前已经得到控制, 但它带来的影响却远远没有消除, 尤其是对金融行业。
笔者通过对美国次级债券风险的分析, 认为我国银行业要想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 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 银行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银行的业务能根据董事会制定的政策以谨慎的方式进行。
完善和加强金融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是防范金融风险, 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 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是落实金融法规, 强化内部管理, 依法依规经营的前提条件。
当前迫切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为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经营氛围。
一、目前我国银行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一)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实行力度不够。
每个金融机构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大到信贷现金计划, 小到安全保卫措施。
但在实际执行中一遇到具体问题, 于己有利的就严格执行, 于己不利的就采取变通办法予以回避, 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二)没有做到未雨绸缪银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然而目前我国银行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中普遍存在着重事后检查、轻事前防范的问题,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一些金融机构的领导重经营轻管理倾向严重, 热衷于争规模、讲速度、求政绩, 忽视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或不安全隐患的防范与分析, 而面对已经出现的经营风险或资产损失,再要求稽核等监管部门去查找原因, 堵塞漏洞, 为时已晚。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金融机构的每个职能部门, 只有齐抓共管、有的放矢,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然而, 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只依赖于几个职能部门去监督管理, 尽管职能部门竭尽全力也只能是顾此失彼, 得不偿失, 陷于“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境地。
加之, 各职能部门缺乏协调合作, 各自为政, 使得控制目标出现重复或空白监管, 甚至形成多头监管的状况。
(四)银行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到位, 自我约束不够由于我国银行业起步较晚, 一些银行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到位, 自我约束不够。
有的银行把内部控制简单的理解成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装订、汇总, 有的银行缺乏严格地制约和监督决策管理者的制度, 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素质不高, 行为不受约束, 在某些部门, 仍存在一些人员为了部门利益, 身兼数职的现象。
有些银行出了问题, 往往就事论事, 推诿客观原因, 不首先从内控方面找原因。
(五)责、权、利严重分离, 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我国商业银行现行内控机制最大弊端是责、权、利严重分离, 形成职工吃银行大锅饭, 银行吃国家大锅饭, 有益处的归功自己, 该负责的属于他人, 职能不明、责任不清, 导致内控机制无法有效实施。
另一方面是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不公平, 违反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置, 对员工没有产生足够的压力。
加之有的基层行负责人素质不高, 没有切实履行管理者责任, 以致许多制度形同虚设, 对一些违章操作和越权行事的人起不到约束作用。
(六)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人员管理存在缺陷随着我国加入wto, 金融行业开始对外开放, 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 同时也使我国的银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 各种新型业务、新型的理财方式不断出现, 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由于发展时间太短, 有些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对新型的业务缺乏应变能力,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经常导致错误发生, 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另外, 银行对会计人员也缺乏有效的管理, 监督不到位, 使得账务管理混乱, 不能给银行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持。
二、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一)增强内控风险意识第一, 加强领导干部依法管理意识。
在管理过程中, 领导干部应端正经营思想, 同时树立法制、风险和效益并重的意识, 像抓存款、拓业务一样, 建立内控制度“一把手工程” , 并从依法管理的高度努力寻求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第二,加强员工的依法经营意识。
通过组织学习、教育使员工认识ckyj到每份工作、每个岗位都是内控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 都有可能造成金融风险, 从而提高全员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
第三, 加强稽核人员依法监督意识。
稽核工作要切实按照国家和央行的金融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落实, 就必须依法建立起按业务种类规范化管理的稽核操作程序, 由稽核人员严格依法对银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控。
(二)完善稽核监督机制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 建议对现行行长领导下的总稽核负责制、逐级下派稽核人员的稽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实行彻底的垂直管理, 自上而下建立一个具有权威、超脱、高效的稽核监督管理体制, 由总行进行垂直管理, 作为商业银行内控监督的主管机构。
(三)严抓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大部分共同构成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中心内容。
会计部门是银行业务的核心部门, 也是内控制度的一大重点。
银行业务经营活动最终都要企业问题探讨在会计部门得到体现, 因此会计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对独立又完整系统的内控制度和较先进的手段, 才能保证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使风险降到最低点。
完善会计管理体系,统一会计管理, 是落实内控制度的重要手段。
不仅查错防弊,堵漏及时, 而且可以保证会计帐目和报表的正确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同时在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和增强集约化经营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此外, 要重视内部管理控制。
即银行内部组织设置必须严谨, 以保证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保证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
搞好内部管理控制应抓好以下工作: 其一,建立经营决策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要按公司化管理原则, 健全决策和管理机制, 明确国家所有和法人经营之间的关系,建立信贷审查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各种经营决策机构, 协调部门以及提供咨询等, 并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 确保业务决策的权威性、科学性、准确性。
其二, 加强人事管理。
由于金融事业快速发展, 金融队伍不断壮大,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对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构成了威胁。
因此, 必须从内控制度上严格人员管理, 严肃人事纪律, 明确内部各层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定岗定责落实到人, 制定各种业务操作手册、行为规则和纪律守则。
(四)构建三道防线, 防范金融风险第一道是建立以一线岗位员工提高自身素质为基础的事前自控防线。
即重视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岗前和在岗培训, 全面提高员工政治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 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二道是建立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的事中互控防线。
即强化对各部门和各业务环节重要风险点的把握与控制, 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步骤从事经营管理。
第三道是建立内部稽核、事后监督部门对各业务部门的事后监控防线。
事后监督是管理层为了把错误和犯罪降至最低, 对业务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和检查的行为, 肩负着监督其它业务部门现存的内控是否能防止或察觉重大错误和犯罪, 以及发生错误和犯罪时能否有效减少损失的职能。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 一方面将各级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纳入系统管理, 确保会计人员能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落实岗位制度。
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渠道, 确保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创造全体员工均充分了解且能认真履行职责的内部控制氛围。
人是实施内部控制的主体, 会计内控机制的成效最终还要依赖会计人员所具备的素质, 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银行内控制度的质量, 因此, 强化银行内部控制,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增强合规操作意识; 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 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完善干部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 严格执行业务交接管理制度, 真正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建立一套责权明确、奖罚分明的会计考评工作体系, 按照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不同, 分别制订岗位责任制, 并定期组织考核, 奖优罚劣, 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进一步强化会计内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