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文/兰松
论文提要: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实行等级严密的封建制度,尤以英吉利、德意志等国为盛。
同时,皇权与神权的矛盾,也让政教冲突成为当时主要的问题。
中世纪的主要封建国家中,先后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形成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力图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的国王受到了贵族、教会和市民的反对和制约,英法等国的议会制度开始形成。
关键字: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政教冲突、封建等级制
正文
与同时代的中国封建社会相比,西欧的政治状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中国在秦始皇时建立了中央集权,其皇权至高无上,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皇权得到巩固,但西欧并不像中国那样有强大力量的皇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西欧虽也是封建社会,国家却长期四分五裂,政治的发展曲折艰难,连其中最大的查理曼帝国也不过存在了短短四十余年就分裂成了三国,稳定的国家很难形成,长期处于封建分裂状态中。
在西欧中世纪,与中国类似,有完整而严密的封建制度。
在任何国家和地域,土地都是社会主要财富,西欧也是如此。
西欧当时施行的是分封制。
国王是大封建主,他将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大的封建主——即我们说的“诸侯”,大封建主又将自己的土地分封
给小封建主。
每层封建主分封了一批数量不等的骑士作为武装力量。
层层分封,形成了公侯伯子男骑士六等爵位,这就是欧洲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体系。
领主与附庸上下级之间应尽的义务也有严格的规定。
领主应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
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
每一个封建主就像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封建贵族住在城堡里,有自己的骑士武装;他们的经济生产单位叫庄园,一般自给自足,很少外界交往。
庄园里建有必需的设施,最大的是封建主的城堡,还设有天主教堂、耕地、农奴的住宅等,就像一个小型的国家。
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统治着基督教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
天主教会作为封建社会名义上的精神领袖,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几千年间,皇权和神权的不断冲突,构成了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
八世纪中期,意大利地区形成教皇国。
当时欧洲主要信奉天主教,因而教会拥有很大的权威,国王经常请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保障统治的神圣性,但这种做法也意味着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因为未经过教皇加冕的国王是不被承认的。
当时人们相信权力是上帝赋予的,为了此权力的归属问题,教会和国王明争暗斗,不断碰撞,教皇废黜国王,国王驱逐教皇的例子非常常见。
直到后来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等运动时,二者的力量才慢慢衰落下去,但仍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教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也为此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打下了基础。
中世纪后期,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城市兴起。
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行会的出现,新兴城市多以商业和手工业为支柱产业。
在西欧城市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市民阶级,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
商人和银行家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而为其工作的手工业者则成为早期的无产阶级。
相比于两大阶级的矛盾,贵族和第三等级的矛盾才是当时主要的社会矛盾。
13世纪早期,欧洲一些王国的君主力图重振王权,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其结果是——王权被法律限制,国王不甘心权力的削弱,挑起内战。
国王战败,被迫接受条件。
13世纪后半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萌芽。
后议会逐渐发展成为上下两院。
国王必须通过议会规定赋税,制定法律。
到14、15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相继出现限制王权的法律或政体。
等级代表制度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
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等联合起来斗争,迫使国王坐下来,与他们商讨有关关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封建王权受到制约。
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起源,也为欧洲民主政体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因此,我们由以上事实可以得知,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是必然的,是其自己造就的,并对后来欧洲社会的发展历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