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
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
( 二)建议 +4 对于伴有房颤的心源性卒中或 "#$ 患者建议长期口 服抗凝剂治疗。 54 如果有使用抗凝剂禁忌证的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 林 6, 3 !5, &’ ( )。 四、一级预防 ( 一)证据 /7)89: 等[6]所做的阿司匹林在卒中一级预防中具有重 要意义的妇女健康研究,!. 16* 例最初健康的女性(;, 岁以 上)接受阿司匹林 +%% &’ 隔天一次,观察 +% 年,结果显示: 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女性首次卒中发生率达 +6-( // %0 1!, .,- 2# %0 *. 3 %0 ..;! < %0 %;),其中缺血性卒中下降 5;( // %0 6*,.,- 2# %0 *! 3 %0 .!;! < %0 %%.),"#$ 下降 55( // %0 61,.,- 2# %0 *; 3 %0 .;;! < %0 %+),同时未增加出血 性卒中的风险。*, 岁以上女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 同时显著减少主要血管事件( 包括心肌梗死、卒中、血管事件 死亡)达 5*-( // %0 6;,.,- 2# %0 ,. 3 %0 .5;! < %0 %%1),降 低心肌梗死发生率达 !;-( // %0 **,.,- 2# %0 ;; 3 %0 .6; ! < %0 %;)。 ( 二)建议 +4 女性健康研究提示在年龄!;, 岁的女性应用小剂量 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卒中的风险,为阿司匹林在卒中一级 预防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8967 研究一共包括 :! !"D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 ;< 1 内给予阿司匹林 !D" %, E ?,共用 ; 周。结果显示阿司匹林 组早期病死率显著下降(>@ >A 比 >@ =A ,! B "@ ";),缺血性 卒中复发率下降(!@ DA 比 :@ !A ,! B "@ "!),出院时阿司匹 林组的死亡和致残率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 #A 比 >!@ DA ,! B "@ "<),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二、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759)的 二级预防
( 一)证据 抗栓试验组对 :<G 个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 析[>],结果显示具有卒中或 759 病史的受试者服用抗血小板 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其总病死率( ! B "@ "":)、血管性病死率 ( ! B "@ ";)、非致命性血管事件( ! B "@ "":)、非致命性卒中 ( ! C "@ """!)和心肌梗死( ! B "@ ""=)。其中阿司匹林使受 试者总血管事件降低 :>A 。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 最有效的二级预防长期应用剂量为 G# F !#" %, E ?。 瑞典阿司匹林低剂量试验对 !>D" 例卒中或 759 受试者 使用阿司匹林 G# %, E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卒中和病死 率下降 !<A( ! B "@ ":)。卒中、卒中合并 759、心肌梗死发 生率下降 !DA F :"A 。 欧洲卒中预防研究H: 对卒中和 759 患者给予阿司匹林 #" %, E ?,结 果 显 示 卒 中 发 生 率 下 降 !<A ,病 死 率 下 降 !>A[#]。 ( 二)建议 !2 对于非心源性卒中和 759( 即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 腔隙和隐匿性 )的 患 者,建 议 使 用 抗 血 小 板 药 物,阿 司 匹 林 (G# F !#" %, E ?)或者使用阿司匹林和双密哒莫的复合制剂 ( &,,IJ+*K)或氯吡格雷(G# %, E ?)。 :2 对于有中高度出血并发症危险的患者,建议使用低 剂量阿司匹林,#" F !"" %, E ?。 >2 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 三、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和 759 的二级预防 ( 一)证据
, VG:AF9@> C?:A89 W:9K9>?7A> C?G)O 54 VEE7I@IO @>) D@E9?O )@?@4 S X9G:AB CI7,+..6,+,+ CGFFB:C+NC664
* C9IA>)@:O F:9K9>?7A> 7> >A>N:=9G&@?7I @?:7@B E7H:7BB@?7A> @E?9: ?:@>D79>? 7DI=@9&7I @??@I8 A: &7>A: D?:A894 V$Y"( VG:AF9@> $?:7@B Y7H:7BB@?7A> ":7@B)C?G)O L:AGF4 M@>I9?,+..!,!;5:+5,,N+5*54
( 二)建议 !2 对于不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 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 !"" F >"" %, E ?,应用 : F ; 周后调整 为二级预防长期用药剂量 G# F !#" %, E ?。 :2 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在溶栓治疗 :; 1 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 !"" F >"" %, E ?。 >2 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 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 ( 三)说明
! $>?7?=:A&HA?7I ":7@B7D?DP 2ABB@HA:@?7A>4 2ABB@HA:@?7K9 &9?@N@>@BOD7D AE :@>)A&7D9) ?:7@BD AE @>?7FB@?9B9? ?=9:@FO EA: F:9K9>?7A> AE )9@?=, &OAI@:)7@B 7>E@:I?7A>,@>) D?:A89 7> =7’= :7D8 F@?79>?D4 QRS,5%%5, !5;:6+N1*4
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
4 4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 ( 一)证据 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评价过阿司匹林的作用,尚
未评价过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 包括噻氯吡啶、氯吡格 雷、阿司匹林和双密哒莫的复合制剂)。目前已经完成两个 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包括国际脑卒中试验( 567)和中国急性 卒中试验( 8967)[!,:],均在卒中发病 ;< 1 内应用阿司匹林 ( 567 平均用药在卒中发病后 != 1,8967 则是 :# 1)。
通信作者: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 $%&’(:)*+,-.+/&+,!!!0 )&1**2 3*%2 3+
阿司匹林应该尽早使用,原则上在发病 ;< 1 内使用。 如果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使用肝素类 药物的话,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是安全的。阿司匹林的禁忌证 包括胃肠道出血和过敏,此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抗血 小板药物。
567 研究一共入选了 != ;># 例患者,结果显示阿司匹林 组患者 !; ? 病死率显著降低(=@ "A 比 =@ ;A ,! B "@ ">),缺 血性卒中复发率明显减少(:@ <A 比 >@ =A ,! C "@ ""!),出 血性卒中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 比 "@ <A ); 阿司匹林 组 随 访 D 个 月 患 者 的 死 亡 和 致 残 率 显 著 降 低 (D!@ :A 比 D>@ #A ,! B "@ ">)。
5 2$C"::@>)A&7D9) FB@I9HANIA>?:ABB9) ?:7@B AE 9@:BO @DF7:7> GD9 7> 5%,%%% F@?79>?D J7?= @IG?9 7DI=@9&7I D?:A894 2$C"( 2=7>9D9 $IG?9 C?:A89 ":7@B)2ABB@HA:@?7K9 L:AGF4 M@>I9?,+..6,!;.:+*;+N+*;.4
中华内科杂志 :""D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4 81’+ L 5+MJI+ NJ?,L&+.&I) :""D,O*( ;#,P*2 !
·<!·
·标准与讨论·
4 4 【 编者按】4 大量的研究奠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新近 的抗栓试验协作组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 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四分之一,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三分之一,血管性死 亡减少六分之一。但在国内对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用药尚未达成一致,为规范阿司匹 林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特约请国内心血管和神经学科专家充分 讨论并最终达成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的专家共识。
( 收稿日期:5%%,N+%N5*)
( 本文编辑:丁云秋)
欢迎订阅中华内科杂志
[ [ 中华内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内科领域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 +.,! 年,其发行量在中华医学会系列 杂志中名列前茅。创刊 ,% 年来,一直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享誉国内外,很早即被美国权威检索刊物《 #>)9U R9)7IGD》收 录,近些年一直被医学最权威的数据库 R9)B7>9 收录,近 , 年来被收录的论文数逐年增加(5%%% \ 5%%; 年分别为 ,5、+!.、+,.、 +*1、+1! 篇)。5%%% 年被国际 * 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 2$)收录,5%%; 年又被俄罗斯文摘杂志( $S)收录。我刊为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从所刊论文被引用情况看,5%%; 年总被引频次为 5!*1 次,影响因子为 +0 5*;,他引总引比为 %0 .*,即年指标为 %0 +6*,位于中国科技期刊前列。5%%+ 年我刊入选新闻出版总署颁布 的“ 中国期刊方阵”的“ 百种重点科技期刊”。5%%5 年底,我刊获得“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 刊一等奖”。5%%, 年初,我刊获得了我国期刊界的最高奖———“ 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荣获“ 第三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连续 , 次获得中国科协“ 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在《5%%! ( 5%%; 中国期刊年鉴》中被作为重点介绍的惟 一医学学术期刊。为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事业发展,经编委会研究 决定,本刊从 5%%* 年第 + 期起版面由目前的每期 1% 面增至 11 面,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