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政协学习文史办五年以来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设想五年来工作总结六届政协换届以来,政协学习文史办在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按照“广征博采、精选精编,在抢救中求创新”的工作思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保持特色,开拓创新,在进一步挖掘整理遵化文史资料的同时,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断拓展文史资料现实价值,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积极推进文史资料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征集、编辑、出版近现代文史资料,是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主要任务。
六届政协以来,政协文史委坚持把文史资料工作作为政协全局工作的重点,结合遵化实际,研究确定六届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征编、出版计划,明确在抓紧抢救建国前史料征集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征集、出版建国后史料工作,继续整理库存史料,积极探索文史资料工作为经济服务的新途径。
——常抓不懈,始终把史料征集摆在文史资料工作的首位。
史料征集是政协文史工作的一项基础性任务,针对由于时间久远和当事人相继离世,建国前后史料征集日渐困难,造成政协文史资料匮乏的窘境,多措并举,继续坚持把史料征集摆在工作首位,常抓不懈。
一是加强文史研究队伍建设。
根据会员实际工作和身体状况对文史研究会成员进行调整,解聘了部分会员,新聘请了一些年富力强、有一定业务专长的同志充实到研究会,并按照会员特点分成5个研究小组,发挥各自会员优势,专门系统的征集文史资料。
二是开通网站,征集并宣传遵化文史材料。
为了更广泛的征集史料,我们开通了“遵化文史网”,利用现代媒体,分块分期的宣传遵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征集有关遵化的近现代文史资料。
三是开办《遵化文史》专栏。
为全面展示遵化各个时期的人文和历史风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热爱家乡、学习历史、以史为鉴,更好地推动和服务于“经济强市、美丽遵化”建设,与《遵化周报》共同开办了《遵化文史》专栏,重点刊载以西铺、沙石峪、鲁家峪等为主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思想发展历程及历史贡献以及遵化的名胜古迹等,对重点内容做了详实的描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
2015年刊登了“勇士的带头人——王佐民”、“无脚飞勇士——孟凡瑞”、“吴荣阁传枪”和“ 民兵连长——张连普”等10期文字材料,进一步激励遵化人艰苦奋斗,为美丽遵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2016年陆续刊登遵化十大名景,激发人们热爱遵化热情。
五年来,通过走访、约谈、电话、信函等方式共征集各类史料7500多万字,图片1400多幅。
——精选精编,文史资料丛书的编辑出版取得了成效。
一是在已出版的文史资料中和新征集的史料中,选编部分价值高、可读性强的文章,编辑出版系列文史丛书。
完成了《唐山文史资料大全——遵化卷》和《遵化文史资料大全》编辑出版工作。
两书分别为上、中、下三卷8编27章856篇300多万字,全面展示了遵化建国前后较详尽的文史资料;二是征集编写并出版了《京东名镇——马兰峪》、《清东陵拾遗》。
两册计60万字的文史书籍,对宣传清东陵、保护清东陵,提高清东陵和马兰峪古镇的知名度,推介遵化旅游资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以“传承历史,弘扬遵化历史文化”为主线,深入挖掘整理遵化古碑碣资料,编辑出版了图文并茂的《遵化古碑碣》,涵盖了遵化境内有分量的碑文200多篇,近40万字,以说明、原碑文、注释、译文四部分为主,清楚明白的阐述了碑刻的主要内容,丰富了遵化历史文化的记忆,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档案。
四是为了传承遵化勤劳勇敢的人文精神,把西下营的“四十勇士” 的精神发扬光大,出版了将近35万字和280多张图片的《西下营四十勇士》一书,让更多的人不忘“四十勇士”战天斗地的事迹,传承勇士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再创遵化新辉煌。
五是出版《遵化地名大观》。
该书共计20多万字,记述了遵化1521平方公里上所辖的25个乡镇、2个街道、648个行政村及部分自然村、39个居委会的发展与变迁,是融史实性、可读性、趣味性、故事性于一体,原汁原味地反映出遵化地名文化的历史渊源,忠实记录了在民间口口相传的地名传说、地名故事、地名神话、地名传奇,是一张容量丰富的地理图,是一本纵横古今的历史书,有利于世人深入了解和认识遵化新版图,为助推遵化经济腾飞服务。
六是出版发行了《遵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收录了我市首批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大类19项,用文字详细记载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和发展情况,同时收录了很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内容翔实,图文并茂。
该书的问世,使大家更加全面了解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变发展过程和当前现状,进一步提高对保护、继承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使我市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传承发展,古为今用,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搞好文史研究,不断拓展文史资料现实价值。
一是为古城改造提供详实的史料。
组织文史委员,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遵化县志州志、深入城内走访调查等形式,对遵化古城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挖掘遵化古城的历史变迁、古城清以前曾经有过的建筑、遵化古城的修建、遵化城内的老商号等相关史料8万多字,提供给“遵化老城开发”领导小组和有关规划设计部门作为参考。
并就古城改造提出了恢复遵化衙署、恢复北城门楼、保留老城内十字街肌里、建筑明清风格建筑、恢复老商业街部分老字号等意见和建议10多条。
二是深入挖掘遵化传统特色。
为使文史工作服务于遵化经济发展,组织委员和有关企业界人士,分别赴山东平度、迁西县、北京怀柔等地考察考察芹菜博物馆、板栗博物馆和农业产业化情况,同时深入挖掘遵化传统手工艺、燕山板栗、娘娘庄香白杏、遵化名吃饹馇、禅林寺银杏等相关史料30多万字,图片200多幅,协助有关部门和企业筹划遵化民俗手工艺品、特产文化科技馆,提高遵化特色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知名度,推动遵化旅游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是围绕工作中心,征集重点史料。
面向全市广大人民征集有关西铺、沙石峪、鲁家峪等红色文化和“五小工业”(小钢铁、小化肥、小农机、小纺织、小五金)等方面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得到了社会文史爱好者的关注与支持,征集“周总理在遵化”、“红枣情”、“沙石峪变迁”“穷棒子社”、“沙石峪的托儿所”和遵化有关五小工业等文字材料10余万字,珍贵图片30多张。
如政协委员史唤庚、周立军收藏的上世纪毛主席像章、语录及反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遵化发展变化的连环画、小人书、报纸等物件,蔡家岭的商井喜收藏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部队的各种武器、通讯设备等。
这些藏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为研究整理文史资料提供了实物史料。
此外,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契机,搜集整理有关遵化境内长城抗战、鲁家峪抗战等材料30多万字;向省市有关文史刊物推荐遵化的抗战文章,渲染遵化鲁家峪、罗文峪等抗战主战场,让更多的人了解遵化的抗战史,扩大宣传队伍;为唐山政协出版的《冀东抗战十三年》史料专辑提供人物、事件、文物遗址、纪念建筑物等方面的有关文字5万多,图片20余张。
四是开展《天南地北遵化人》资料征集活动。
2016年按照唐山市政协《天南地北唐山人》资料征集工作会议精神,文史办组织开展了遵化市《天南地北遵化人》征集活动,以2009年《遵化人》作为征集基础,先后召开了各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和各工作组组长参加的征集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做好〈天南地北遵化人〉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深入到市委办、武装部、一中、招商局等单位搜集在外知名人士有关资料,征集整理了89位在外遵化名人的相关信息资料,按时上报唐山市政协。
二、认真开展考察调研等活动,为遵化经济发展出力献策开展专题考察调研活动,是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六届政协以来,学习文史办以为“遵化经济发展添活力、减阻力、聚合力”为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较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得到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采纳。
几年来,带领所属工作组政协委员围绕遵化的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旅游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视察考察活动12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协商等会议12次,提交调研考察报告和建议5份,反映社情民意16件。
——2012年,绕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开展调研活动。
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考察了栗源、广野、美客多、平安食品、山源、尚禾园等1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赴山东平度、北京怀柔、天津蓟县、迁安、迁西等地学习考察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摸清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找出了“农业主导产业不突出、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程度还较低、农产品品牌优势还不突出、农产品市场法规还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培育优势产业、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园区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12条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关于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的调研报告,呈报市委、市政府。
——2013年“对接京津,打造环首都经济圈,把遵化作为旅游支点”开展调研活动。
一是按照唐山市政协关于开展“建设沿海强市”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玉田县政协,就唐山政协提出的“深入把握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新形势,新特点,围绕充分发挥唐山扼守首都‘东大门’的地缘优势和‘冀东工业重镇’的产业资源优势,就如何把唐山打造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建议,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就目前遵化、玉田的发展态势,找准切入点,以旅游为题,针对两县市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融合,撰写了“注重协同创新,主动对接京津,努力把遵化、玉田建成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旅游支点”的调研报告,上报唐山政协。
二是围绕“实现遵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开展调研。
组织有关政协委员及有关景点景区负责人开展了座谈,了解了遵化20多个大小景区的详细情况,并带领部分政协委员深入禅林寺、汤泉等景区进行实地摸底调研,找出了“旅游宣传营销不到位,品牌形象不突出,缺少专业旅游人才”等实际问题,提出了“发展遵化旅游,应尽快建立遵化旅游快速道,从体制规划上一盘棋,捆绑式发展”等意见和建议6条。
——2014年,开展遵化境内文物保护开发与利用调研活动。
结合文管所,了解遵化文物古迹的情况,从现有的112处田野文物中重点选取了马兰峪王府、官房、汤泉北山石刻、捣药口祠堂、王各庄古桥等10处作为勘察调研点,了解现状及保护情况,并组织文史组委员召开座谈会,针对遵化境内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论证。
撰写了“关于对遵化境内文物保护开发与利用的调查与建议”调研报告,提出了加强文保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和开发利用的力度、制订科学的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和加快遵化市综合博物馆建设等意见和建议,呈报市委、市政府。
——2015年开展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