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
王石的不行贿有深刻的制度基础,就是股权结构 或治理结构的基础,万科的股权结构或治理结构 令他没有动力为了让别人发财而自己坐牢。因为 王石不是股东,他对个人财富疯狂增长的动力小 于他为全体股东实现利润、积极贡献社会的价值 观的驱动力。而黄光裕的国美是家族控制的企业, 他追逐个人财富的动力要远大于王石,他可以为 了个人家族财富的增长去冒他认为可以承受的风 险。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他是最大的受益者,即使 是浅规则,他也是付出他应付的成本去追求他企 图得到的更大回报。而王石则不然,他没有这样 疯狂逐利的制度基础
◆ ◆
对经理人的有效激励机制应是“一揽 子”的,包括年薪、持股、期权和高额的 退职金等。
◆
衡量公司内部治理成功与否,一是看 公司内部制衡机制是否形成;二是看企业 决策是否实现了重大事项董事会集体决策, 避免了一个人说了算;三是看企业风险防 控能力强弱。 有些公司因为决策权与执行权没有完 全分开,形成了“一把手决策,一揽子决 策,一边倒决策”的局面。不能集思广益, 没有不同的声音,最终难以规避风险。
私人在一个公司当中所占的股份,既不能太少也 不能太多。占的股份太少了,股东或创办人没有 经济动力,只有道德的动力;而如果股份太多了, 股东或创办人只有经济的动力,甚至会为了百分 之百的利润而完全忽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铤而走 险。在大股东一定的股权范围内,可以保持治理 结构上的平衡和股权的多样性,以及动力和约束 之间的平衡,做到内有动力、外有约束,既有经 济冲动,又有道德自律。这样一种平衡,使他们 在面对政商关系时,可以建立起与政府之间有序、 透明和良性的互动关系。
二是资本市场状况反映公司及经营者的行 为,并给经营者以极大的压力
◆
⑴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为股东监控经营者 提供有效的信息;
◆
⑵公司的市场价值(股票的价格波动)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经营者的能力和努力程度。
◆
⑶而资本市场的兼并、恶意收购和接管对 经营者形成压力; ⑷债权人及时索取债务而对公司的经营者 形成极大的压力。债务可以起到约束公司 经理人员滥用自由现金流,减少过度投资 以及促使经理人员努力经营避免公司被接 管的治理作用,从而提高公司的价值。
当然,公司治理的目标不是单一的权 力制衡。公司治理的宗旨在于保障不断提 升公司的素质和能力。公司治理的具体目 标,一是保障公司决策能力提升;二是保 障公司的规范诚信;三是控制风险特别是 合规性风险;四是培育持续创造持续价值 能力。
公司财产组织制度
组成 股东大会 选 举 性质 最高权力机构 董事 信托 决策机构 委托 代理 执行机构 日常经营管理权 战略决策权 权限 剩余索取权、投票权
股权维度多元化案例
一是上海航天作为国有企业有技术、有人才,但 是原来“差一口气”的就是市场活力和分配动力。 在上海航天向民营企业浙江杉杉股份和深圳大族 激光转让了其部分股权,引进民企之后,直面市 场、灵活通达,并采取了经营者持股、重奖科技 人才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二是民营企业蒙牛集团向国有企业中粮集团转让 部分股权后,对企业效益的提高也起了积极作用。
一、内部治理
1、内部治理的定义 即通常说的法人治理。是根据权力机构、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 权责明确、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原则实 现对公司的治理。
2、内部治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即代理成本问 题; 中小股东与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即隧 道行为问题。大股东有强烈的动机,利用 其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和控制权便利,进 行隐蔽的市场操纵,其中不排除有各种形 式的“利益输送”,从而侵占了中小股东 的利益。这必然会给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带 来更严峻的挑战
用人机制
治理机制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第一节 内部治理
治理是一种“注入秩序,缓解冲突,实现共赢” 的手段。依据治理手段的来源不同,公司治理分 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如果说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的话,21世纪就是公 司治理的世纪。管理问题最终要受制于治理问题。 管理可以提高效率、产生效益,但管理不能防范 公司丑闻,解决治理缺陷。未来公司的竞争不只 是管理的竞争,更是治理的竞争。公司的治理已 经成为比管理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问题。
◆ ◆
防止恶意收购的对策⑴
◆
董事
◆
董事的主要责任:
一是信托责任,即董事作为股东利益的代表,受股东的 委托的委托管理公司资产,因此必须根据股东利益行事。 二是勤勉(注意)责任,即董事作为一个具有特殊责任 的管理者,应当努力履行股东赋予的职责。
◆ ◆
董事会
董事会要大小适度,如过大,即人数过多, 个人难以获得说话的时间,很难真正讨论问题, 而且成员之间很难形成统一意见。当然,董事会 规模也不能过小,这样会缺少代表性。 董事会一般9–11人为最佳。 我国为了明确董事的具体责任,董事会也实 行了分工负责制,下设了若干专门委员会,如治 理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报酬委员会和战略委员 会等。从而使各董事之间能够有效地实现分工合 作。
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新论
主讲嘉宾:张银杰 上海财经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股权结构、股东 的权利和利益 内部治理 董事会的构成、董 事会的功能和业绩 经理人选拔、经理 人的激励和约束 公司治理 (按类型) 外部制度
外部治理
监管部门
产品市场
市场
资本市场
经理人市场
股权结构
治理结构
资本结构
机构设置 公司治理 (按内容)
负 债
董事会 聘 任
负 责
经理层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的条件
1、合理的股权结构,股东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很 好的保证。 一方面,要有若干个形成梯度并可以相互制衡的 大股东,他们以追求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实践 证明大股东的存在有其积极的一面,可以减轻管 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正常情况下第 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状况正相关; 但也有大股东为了获取私有收益,损害小股东利 益的消极的一面。如果大股东独断专行也会对公 司治理产生负面影响。 外部大股东的监督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
按照《公司法》超过50%的股权,在任何 经营上面你都可以为所欲为,如果超过三 分之二的股权,公司如何进一步运营,你 可以随时清算、清盘。
另一方面,股权身份(维度)多元化 股权维度不同,追求的目标和行为方式都不同, 从而影响公司业绩,如: 私人股东更倾向于企业利润最大化,国有股东相 对多地考虑企业的一些社会目标; 国有大股东往往更多地运用“用手投票”方式表 达自己的意思和实现自己的目标,私人小股东更 多地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 维护自己的利益。 国有股是稳定股,民营股是激励股,战略投资者 股是发展股。
◆ ◆ ◆
董事会
◆
董事会具有双重身份、双重性质:
◆
“代表性”:董事会由全体股东和其他主要利益相关 者选举产生,受托掌管企业,对股东和其他主要利益相关 者负诚信责任,是企业内股的股东和所有利益相关者代表 主体。 “权威性”:董事会负责对重大经营事项作出战略选 择,是企业内的经营决策主体。 董事会实行集体决策,一人一票。董事以个人身份参加 董事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作出独立判断行使表决权,董事 之间的地位平等。董事会集体对所有者负责,每一位董事 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
3、有一个由董事会按竞争原则遴选的合 格的CEO或总经理,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的约束机制。 总经理与CEO的区别:
◆ ◆
CEO的产生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重心下移有关, 总经理通常掌握企业的经营权,CEO除了掌握企
◆
业的经营权外,还掌握着董事会授予的企 业的部分控制权。所以说,CEO的权力通常 大于总经理。
◆ ◆ ◆
◆
2、市场是如何实现对公司的治理的?
一是产品市场占有率覆盖率直接反应公司 及经营者行为的好坏。
◆
在产品市场上,公司的产品若缺乏价格、质量和品种等 方面的竞争力,就很难赢得消费者,扩大或保持自己的市 场份额,保证公司的经济效益。产品市场的监管,是消费 者用手中的购买力投票的过程。
◆
市场是如何实现对公司的治理的?
2、有一个维护股东和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 益和按照股东和主要利益者愿意行事的董 事会,并且董事会的构成要合理,董事会 的功能要完善,董事会的绩效要友谊 董事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理论上其作用 在于帮助解决公司结构中存在的代理问题。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良好的公 司治理结构,要求公司制定董事规则,明 确董事职责,规范董事会的权利。
董事
●股东董事
●占外部董事的10%
内部董事
●经理董事
左右,他们通常与公 司有较稳定的长期利 益关系,如商业伙伴、 大的债权人和律师等。
董事
●关联(灰色)董事
外部董事
●独立董事
不在公司担任董事以外的其它职 务,并与其所受聘的公司及其股 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 观判断关系的董事。
●
由来: ●最初是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和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 ●为改良“一元制”董事会的缺 陷。
在国外,公司治理比较好的公司,相 应要求董事会中过半的成员是由独立董事 来担任,而不是由执行董事来担任。 我国董事会构成的基本上是大约一半 是股东代表,三分之一是独立董事,六分 之一是高管。
◆ ◆
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独立董事制度, 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大背景下,旨 在防范风险,控制代理成本,监督制衡经 营者不会背离所有者的目标,促进代理与 委托双方利益一致的一种制度安排。以 1940年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为例, 该法规定,投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应该 有不少于40%的独立人士。
董事主导型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别于大股东主 导型公司治理和内部人主导的公司治理,强化董 事高管的专家治理功能,强化公司治理的民主协 商功能。董事是公司法人的法律责任的直接承担 主体,对公司行为承担个别的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和道德义务。董事会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居于 专业主导地位,负责制定并执行公司的重大战略 决策,选聘、评价、监督和解雇公司的高级管理 层,推进公司进入专业化、职业化的经营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