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三十六国第一、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天山申遗为例)天山山系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平均海拔约4000米,东起中国新疆哈密星星峡戈壁,西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克孜勒库姆沙漠,近东西向延伸,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4国,在中国新疆境内绵延约1760公里。
新疆天山申遗组成地包括博格达峰提名地(含天山天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区域)、中天山提名地、托木尔峰提名地等,占天山山系总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上。
天山申遗提出了4个提名地:托木尔提名地、喀拉峻—库尔德宁提名地、巴音布鲁克提名地、博格达提名地。
4个提名地遗产地总面积575 922公顷(5 759.22平方千米)。
其缓冲区总面积515 592公顷(5 155.92平方千米)。
遗产地面积只有天山山体包括山地、山河盆地、山前平原总面积的1%。
但是包含了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三列山脉中的精华,包含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博格达峰“人与生物圈”国际保护地,还包含了天池国家风景名区兼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喀拉峻自治区风景名胜区,均有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机构,具有相应的保护基础和条件。
这4个提名地是大美天山的浓缩。
新疆天山是全球唯一由巨大沙漠夹持的大型山脉,以深居内陆的地理区位、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众多的冰川河流、绝妙的自然景色、特殊的生物区系和生态过程等诸多自然特征,成为全球温带干旱区大型山地生态系统的最典型代表。
新疆天山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因而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丰富,是很多物种最后的家园。
新疆天山共有野生动植物3000余种,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近500种,包括雪豹、暗腹雪鸡、高山兀鹫、小叶白蜡、新疆郁金香等。
2013年6月21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公布,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新疆天山的评语中写道,新疆天山具有景观和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完整性,符合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管理要求。
评审团认为,新疆天山具有生态和美学价值。
天山申遗成功不仅是新疆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也填补了中国西北地区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
第二、新疆与世界的地理关系(西域和中亚)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更是历史上的重要国家的交汇地。
第三、西域三十六国千百年来,西域一直为人们所热切向往。
因为她拥有不同于中原内地的风物人情,是不一样的中国,因为她自秦汉时起就是一个象征,一个可以让男人驰骋沙场、纵横捭阖、建功立业的沙场,让女人胡旋舞蹈、楼兰美貌、女儿国度的梦乡。
“男儿当建功于边陲,封侯于万里。
”汉代经营西域的时候,那里有36个城邦国家,史称西域36国。
西域36国居位于玉门关以西,帕米尔以东。
罗马史学家称这里为Serindia(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地方)。
千百年来,西域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因而中国、印度、西亚、北非和希腊五大古代文明在这里交织荟萃。
这使西域诸国得以吸收东西方的优秀文化,兼收并蓄,最终导致新文明的产生。
可是,曾经辉煌的西域36国在存在了数百或者上千年过后,无一例外地神秘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之中。
这是一个难解的历史谜团,但又是一个必解的历史之谜。
有的仿佛命中注定。
36国中的乌孙、大宛、高昌等众多国家占据着丝绸古道上的最有利地形,同时他们也处在蒙古高原游牧的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央政府的交织地带。
军事形势的变化和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些西域小国的命运。
有些毁于战火。
高昌王国就是处在唐中央政府和西突厥的夹缝之间,在倾向于大唐,还是倾向于西突厥,摇摆不定。
最后惹怒了中央政府,出大军将其攻灭。
有些因居民搬迁而被废弃。
今天人们发现的尼雅遗址就是当年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精绝国都城所在地,史书上记载,精绝国有人口3336人,部队500人。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其城周围泽地热湿,惟取城中路仅得通过。
上个世纪初,西方探险家就是通过对《大唐西域记》的详细研究而找到尼雅遗址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战略要地的地方,后来却被精绝国的居民神秘废弃了。
有人说,精绝国灭亡于流沙进入;有人说,灭亡于外族入侵;当人们面对保存完好的尼雅遗址,却又不得不将上述观点推翻。
最后的解释只能是一场突然而至的天灾人祸,让精绝居民顾不上收拾家中的金银财宝,就逃出城外,结果他们再也没有回来。
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是美人之邦。
魏晋之时,西域长史驻楼兰城,使之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3世纪的时候,楼兰人迅速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事实上,在楼兰王国崛起之前的4000年前,这一带就生活着一支以游牧为生的金发碧眼的原始欧洲人种,他们给后人留下几具千年干尸后,也就神秘地走了,要知道,楼兰美女,那才是真的美。
楼兰究竟是怎样消亡的呢?那些神秘的欧洲人呢?我们不得而知。
一些人认为,楼兰消失于战争。
还有些人认为,楼兰灭亡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汉朝士兵在孔雀河上游拦截河道后,下游缺水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
也有说,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
也有人说,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
值得一提的还有龟兹、车师、大宛等等每一个西域城邦,这些个创造了灿烂文明,疆域或小或大,最终却都不幸消失的国度。
我们在惊啧之余,不免又扼腕叹息:它们是如何诞生的,经历了怎么的文明变迁,最后又是如何从历史上抹去的;假如,假如它们至今还存在,又是怎样一副模样,咱们中国的疆域,又会是什么样子?还有那《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传说她真的存在过;且弥国,其实是只好色的公猴;月氏国大举西迁,他们又去了哪里,等等。
人们开始觉得,原来西部地区流传至今的传说并非都是子须乌有,他们的确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女儿洞、公主堡、石头城、七女坟……它们既像是一个个遥远的传说,又像是古老文明在苦苦诉说。
种种猜测与说法,给西域36国蒙上的是一层神秘的面纱。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考古学家们,都希望挖掘出西域的历史原貌,把2000年前西域的如日中天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瞻仰,供人们追思,让人们回味。
但是,事与愿为,由于工程量的浩大和许多问题还不曾厘清,编撰一部记录当年西域全貌的书始终搁浅,抱憾千年。
直到如今,得益于数十年来考古和历史研究的深入,西域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整理出一部西域全方面著作的条件才日益成熟,为使遗憾不再延续,还人们一个真实而又饱满的西域,我们特地进行了整理,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汉武帝刘彻建元癸卯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寻访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
虽然出使未获成功,但是却沟通了中原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和交往。
西域三十六国最早出唐书,依次为:(一)乌孙----现新疆伊宁市附近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部分地区。
(二)龟兹---- 现新疆库车、拜城一带。
(三)焉耆---- 现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
(四)于田---- 现新疆和田一带。
(五)若羌---- 现新疆若羌东南,罗布泊西北,离古阳关最近。
(六)楼兰---- 现新疆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旁沙漠中。
后改国名,为鄯善。
现存有楼兰遗迹。
(七)且末---- 现新疆且末县西南,现有周围二十里古城兀立,墙垣断续。
唐玄奘取经,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 现新疆且末县西南,车尔臣河南,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国家最小。
(九)戎卢---- 现新疆于田县南。
(十)弥---- 现新疆南疆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 现新疆策勒县南。
(以上四个小国,全在现和田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沙漠湮没)。
(十二)皮山---- 现新疆皮山县东南,藏桂附近,尚有汉皮山国城墟,当地人叫破城子。
(十三)西夜---- 现新疆皮山西南。
(十四)蒲犁---- 现新疆叶城东一带地方。
(十五)依耐---- 现新疆英吉沙东南东勒库尔依耐和蒲犁两国虽小,但是汉唐以来东西交通要道。
唐玄奘从天竺(现印度)取经回国,取道于此。
(十六)莎车---- 现南疆莎车县,后被于田吞并。
(十七)疏勒---- 现新疆喀什市和疏勒县一带。
(十八)尉头---- 现新疆南疆乌什、巴楚地。
(十九)温宿---- 现新疆阿克苏和温宿一带。
(二十)尉犁---- 现新疆库尔勒、尉犁地方。
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 现新疆南疆拜城一带。
(二十二)卑陆---- 现新疆阜康县以北(二十三)乌贪訾(zi)----现新疆离现玛纳斯北和昌吉附近。
(二十四)卑陆后国--现新疆阜康县东。
(二十五)单桓---- 现新疆玛纳斯东北。
(二十六)蒲类---- 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现新疆乌苏县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现新疆昌吉县以西。
(三十)劫国---- 现新疆呼图壁东北。
(三十一)狐胡---- 现新疆吐鲁番以北。
(三十二)山国---- 现新疆南疆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交河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方。
(三十五)车师尉都国现新疆吐鲁番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现新疆奇台周围。
此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个属于西域的国家,现都不在我国新疆境内了。
第四、认识1、新疆的地形是典型的三山夹两盆。
2、新疆的小国的形成跟绿洲沙漠有重要的联系。
3、这些国家的兴衰与中原关系密切。
4、新疆还是一个缺水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