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商代晚期青铜器(1)
北九高
中三一
央六五兽
研 究 院 历 史 语 言 研 究 所
年 河 南 安 阳 小 屯 三 八 八
·
·
九 , 口 径 一 一
三 厘 米
面 纹 觚 商 代 晚 期
藏号
墓
出
土
中一通
国九高
社五二兽
会 科 学 院
九 年 河 南
二 , 口 径
面 纹 觚
考 古
安 阳
一 三
商
研 究 所 藏
武 官 北 地
·
八 厘 米
二、商代晚期青铜器的特点
1. 器物厚重。尺寸比较大,如前所述司母戊方鼎,高1.33米。超过1米的 青铜器也有不少。这种情形在商代晚期以前以及以后都不多见。一般来 说,高度超过50厘米的器物就算是大型铜器。从这个标准来衡量,商代 晚期是大型铜器最多的时代。由于尺寸大,加之器物的壁比较厚,所以 重量也很惊人。因此,从外形看,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硕大、厚重、端庄、 伟岸,以个头取胜,以气势夺人。
3. 鼎、鬲、甗等器的足以柱足为主,平底器锐减,圜底器剧增。卵形底爵、 圜底斝流行。爵、斝等器的 上多有兽头。流行扉棱装饰,增加了器物的 美感。
4. 纹饰精美。前述商代晚期以前的青铜器纹饰比较简单。从层面来说,只 有器表面一层纹饰,叫单层花纹;从部位来说,往往在器物的主要部分 如腹部、器物口沿下装饰一条带状纹饰,纹饰在器表面所占面积不大。 在商代晚期,见到的是另一种现象,无论在耳部、腹部还是在口沿下及 足部,都装饰有花纹,显得五彩缤纷,光耀夺目。更神奇的是,有相当 一部分青铜器上的花纹不是单层而是多层的,有一层地纹,在地纹上有 主纹,在主纹上又加刻花纹,形成“三层”纹饰。这种三层满花纹饰, 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显现出青铜器的无穷魅力。
8.器物组合由中期的爵、斝组合为主演变为以觚、爵为主。一般小贵族墓 只随葬一对觚爵,地位稍高者拥有两对以上的觚爵。妇好墓随葬53件觚, 40件爵。
安 阳 殷 墟 商 代 墓 葬 位 置 示 意 图
图版来源:《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
图版来源:岳洪彬《殷墟青铜礼器研究》
殷墟一期
一期铜器的种类较少,炊食器以鼎为主,偶见甗, 不见簋。酒器的种类比较丰富,有斝、尊、爵、瓿 和壶等。水器有盘。
三 六 年 河 南 安 阳 小 屯 二 三 二 号
·
·
二 ○
六 , 口 径 一 五
一 至 一 五
兽 面 纹 鼎 商 代 晚 期
·
墓八
出厘
土米
山一高
西 省 博 物
九 六 六 年
二 六 厘 米
兽 面 纹
馆山 鼎
藏西
忻商
县 连 寺 沟
代 晚 期
出
土
中一通
国九高
社五一
会 科 学 院 考 古 研 究 所 藏
纹饰以单层花为主,多以细线条勾勒而成。纹饰内 容单一,以各式兽面纹为主,辅以连珠纹或凸弦纹 等,构成带状纹饰。整体风格简洁明快,与郑州二 里冈期的纹饰特点较为相似。
器物组合以觚、爵为主,另有尊、瓿等组合形式。 中型墓内以鼎、斝、觚、爵为基本组合。
台一通
北九高
中 央 研 究 院 历 史 语 言 研 究 所 藏
商代晚期青铜器的重要考古资料有殷墟妇好墓、殷墟小屯村北18号 墓、武官村大墓、西北岗1004大墓和1040大墓、小屯圆葬坑、殷墟西区 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殷墟之外重要的有山东益都苏埠屯、山西的永和、 柳林、保德、石楼以及陕西的清涧、绥德、吴堡等地。南方有湖南南宁 乡、醴陵、常宁、湘乡、衡阳、湘潭以及广西武鸣等地出土的商代晚期 青铜器。
商代晚期青铜器
一、商代晚期青铜器概述
本期年代自武丁至帝辛,公元前13世纪一前11世纪中叶,铜器则以殷 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商代晚期,随着奴隶制的蓬勃发展,青铜器的 发展也步入它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众所周知的司母戊大方鼎就产生在这 个时期。在小学和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都载有这件铜器的图片。它高 1.33米,重875千克,是现存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最重者。
6.此时青铜器上已常见铸铭。除较短的自铭体铭文外,有长达三、四十字 的叙事体铭文,这对青铜器年代的断定和商代历史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7.铜锡青铜器含锡量较高,可高达20%。三元铜器则含铅量高。商代晚期 青铜容器合金成份以锡青铜与铜锡铅三元青铜为主,其含锡量高或中等 偏高。从而提高器物的硬度,说明本期已基本掌握合金比例规律,技术 日臻成熟。少数含锡量高或中等的三元青铜器,部分为明器。铅青铜器 多出现在帝乙帝辛时。
2. 新出现方彝、觯、觥、豆、斗等器种。至此,商代所能见到的器种在晚 期均已具备。礼器的完备体现了商代礼制的高度成熟。形式多样,造型 别致。不仅有常见的圆器如圆鼎,更有方器,如方爵、方斝、方尊、方 罍、方壶、方觚、方觯。簋有无耳簋、双耳簋,鼎有方鼎、圆鼎、扁足 鼎、分裆鼎,尊有大口尊、觚形尊、鸮尊、方尊、觯形尊,觚有方觚、 圆觚,觥有圈足觥、四足觥,甗有连体甗、分体甗、三联甗等。
年 河 南 安 阳 小 屯 三 三 三 号 墓
·
·
二 , 口 长 一 五
五 , 口 宽 八
代 晚 期
一
号
墓
出
土
台一通
北九高
中三一兽
央六三面
研 究 院 历 史 语 言 研 究 所 藏
年 河 南 安 阳 小 屯 三 八 八 号 墓 出 土
·
·
九 , 口 长 一 三 , 口 宽 六
九 厘 米
纹 爵 商 代 晚 期
台 北 中
央
一 九 三
六
通 高 一 六
兽 面 纹
研 究 院 历 史 语 言 研 究 所 藏
九 年 河 南 安 阳 武 官 一 号
·
八
四 , 口 径 一 六 厘 米
蝉 纹 鼎 商 代 晚 期
墓
出
土
台一通
北九高
中三一
央六九兽
研 究 院 历 史 语 言 研 究 所 藏
年 河 南 安 阳 小 屯 三 三 三 号
·
·
四 , 口 径 一 六
二 至 一 六
面 纹 鼎 商 代 晚 期
·墓八出厘来自土米台一通5. 制作奇巧。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一件三联甗,其形制前 所未见。由并列的三个甑和一个长方形案状的鬲组成,犹如长条桌上放 着三只带耳的蒸锅,案上有三个圈形灶孔,用来承置甑体。不但放置稳 当,且一次能加温蒸好三锅饭,可见其构思之巧妙。1975年湖南省醴陵 县狮形山出土的象尊,精美绝伦。通体作象形,其腹部宽大结实,四足 粗壮,踏地有声。象鼻卷起,略呈S形,既有凝重感,又流畅而不呆板, 活脱脱是一头现实生活中象的形状。如此艺术品在商代晚期铜器中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