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A)第十一章概率第一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一)--- 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广西桂林中学关剑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运用枚举法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引入来创设情境,将一些生活问题构建成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学生的构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归纳定义时用到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解题时利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
通过枚举法、图表法、排列的基础知识来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学生对古典概型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到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部分数学史,知道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有规律性,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及其求法。
三、教学难点:等可能性事件的判断以及如何求某个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索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创设情境问题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请问:事件分为哪三类?(生)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
(师)好!问题2、(师)我们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来求值。
是不是所有的随机事件都需要大量的重复试验来求得呢?(生)不一定。
(师)好!请同学们观看视屏(播足球比赛前裁判抛硬币的视频)。
问题3、(师)刚才的视屏是足球比赛前裁判通过抛硬币让双方的队长猜正反来选场地,只抛了一次,而双方的队长却都没有异议,为什么?2、逐层探索,构建新知问题4、(师)这是一个均匀的骰子,抛掷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每一种结果的概率分别为多少?通过前面抛硬币和掷骰子这两个随机事件的实例,大家观察到只做了一次试验就可以求出其概率,其结果与大量重复试验相吻合。
问题5、(师)这两个随机事件有什么共性呢?(尽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1)、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的;(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我们把具有这两个特征的随机事件叫做等可能性事件;为了方便描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我们引进一个概念----基本事件的概念。
(1)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问题6、(师)哪位同学能根据基本事件和前面的两个特征概括出等可能性事件的定义?(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归纳,然后老师给予启发和补充)(2)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由n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的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这个事件叫做等可能性事件。
问题7、(师)请同学们根据等可能性事件的特征举一些学习和生活中是等可能性事件的例子。
(通过举例可以提高学生对等可能性事件两个特征的进一步了解,为后面建构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做好铺垫)问题8、(师)如何判断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呢?(比如说:“硬币必须是均匀的,骰子必须是均匀的,球的大小要相等、质地均匀等)学生对等可能性事件有了充分的了解后顺利的引入课题。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同来探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即古典概型。
问题9、(师)抛掷一个均匀的骰子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呢?(前面学生对事件A 只包含一个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已经有所了解,现讲两道求事件A 包含多个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问题10、(师)不透明的袋子里有大小相同的1个白球和2个已经编了不同号码的黑球,从中摸出1个球。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摸出是黑球的结果有多少个?摸出是黑球的概率是多少?问题11、(师)我们知道有一种数学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两个实例,概括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定义。
4、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n1,如果某个事件包含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I card A card n m A A P ===基本事件总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事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5、概念巩固练习:1、先后抛掷2枚均匀的硬币(1)一共可能出现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出现“1枚正面、1面反面”的概率是1/3,对吗?6、创设情境,构建数学模型设置情境(有两兄弟,一天妈妈单位每人发一张精彩的球票,他们都想去看,可票只有一张,怎么办呢?这时哥哥走到正在玩飞行棋的弟弟旁边说:“我们来玩一场游戏,拿一个骰子,每人各掷一次,若点数之和为6,票就归你,若点数之和是7票就归哥我,如果都不是则继续掷,怎样?如果你是弟弟,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建立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
设问:如何建立等可能性事件的模型?即:将一个均匀的骰子先后抛掷2次,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其中向上的数之和分别是6和7的结果有多少种?(3)向上的数之和分别是6和7的概率是多少?(分小组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让方法比较简单的小组代表上黑板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
看学生能否发现规律:中间数的概率最大,其他的点数和的概率关于这个数对称)解:(1)将骰子抛掷1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有,1,2,3,4,5,6这6种结果,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一共有6636⨯=种结果。
答:先后抛掷骰子2次,一共有36种不同的结果。
(2)在上面的所有结果中,其和为6共有3种组合1和5,2和4,3和3组合结果为:(1,5)、(5,1)、(2,4)、(4,2)、(3,3)共5种;其和为7共有3种组合1和6,2和5,3和4共3种;组合结果为:(1,6)、(6,1)、(2,5)、(5,2)、(3,4)、(4,3)、共6种;答:在2次抛掷中,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结果有5种,向上的数之和为7的结果有6种;(3)由于骰子是均匀的,将它抛掷2次的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出现的,其中向上的数之和是6的结果(记为事件A )有5种,因此,所求概率为41()369P A ==.其中向上的数之和是7的结果(记为事件B )有6种,因此,所求概率为41()369P A ==; 61366)(==B P 。
答:抛掷骰子2次,向上的数之和为6的概率是365,向上的数之和为7的概率是61。
因为36561>,所以弟弟不应该同意。
那怎样更改游戏规则才公平? 7、再创情境,拓展思维在他们重新商定了游戏规则,准备继续的时候,爸爸回来了,问清原委后,爸爸也想参予;爸爸说,他在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神曲》的炼狱篇第6节中看到,在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贵族们玩一种游戏:三个人每人掷一次骰子,猜点数和是多少?当时他们都认为出现9,10,11,12这4个数的可能性一样,都是最大的。
我们三人就从这4个数中各选一个吧。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4个数出现的可能性一样大吗?为什么?(分小组进行讨论)9=1+2+6=1+3+5=1+4+4=2+2+5=2+3+4=3+3+3;10=1+3+6=1+4+5=2+2+6=2+3+5=2+4+4=3+3+411=1+4+6=1+5+5=2+3+6=2+4+5=3+3+5=3+4+412=1+5+6=2+4+6=2+5+5=3+3+6=3+4+5=4+4+4强调:1+2+6是6种组合,而不是1种组合。
提醒学生注意有序和无序的区别。
经过探究发现只有10与11出现的概率最大且相等(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按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步骤来做,在判断是否等可能和求某个事件的基本数上多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难点。
)及时表扬答对的学生,因为这个问题整整过了三个世纪,才被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伽利略解决。
后来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在他的著作《分析概率论》中,把伽利略的这个解答作为概率的一个基本原理来引用。
(适当的渗透一些数学史,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可以激发学生课后去进一步的探究前辈们是如何从不考虑顺序到想到考虑顺序的)8、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回想一下有什么收获?1、基本事件和等可能性事件的定义。
2、等可能性事件的特征:(1)、一次试验中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的。
(2)、每一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求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步骤:(1)审清题意,判断本试验是否为等可能性事件。
(2)计算所有基本事件的总结果数n 。
(3)计算事件A 所包含的结果数m 。
(4)计算P (A )=m/n 。
(老师)其实,概率论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好它可以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因为概率论在天气的预测,保险行业,信息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用途。
希望同学们学好概率。
9、课后作业:1、P 141 习题11.1 2,3,52、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为桂林微笑堂设计一个十一国庆商场促销的摸奖活动方案。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学说明一、概念及其解析1、概念(1)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2)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由n 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的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这个事件叫做等可能性事件。
(3)等可能事件性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n1,如果某个事件包含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I card A card n m A A P ===基本事件总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事件。
2、概念解析(1)核心内容: 概括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概念和构建等可能性事件模型。
(2)思想方法:特殊到一般的方法——通过举特例概括等可能性事件和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概念;类比的思想方法——类比抛掷一个均匀骰子两次到抛掷一个骰子三次;对称的数学思想——通过图表观察出对称的规律。
3、古典概型的地位和作用古典概型在概率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意义在于:(1)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当研究这种概型时,频率的稳定性容易得到验证,从而概率的稳定值与理论上算出的概率值的一致性容易得到验证,从而概率值的存在性易于被学生理解。
(2)有利于计算事件的概率。
在古典概型范围内研究问题,避免了进行重复试验。
(3)这种概型的实际应用较广,因而学习这种概型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运用枚举法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 概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引入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经过小 组讨论后可以将一些生活问题构建成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学生的构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在归纳定义时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解题时运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
通过枚举法、 数状图法、图表法、排列组合等方法来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学生对古典概型有个 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