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学生学习必备的一种能力,阅读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以英语为工具,查阅英语资料,获取有关信息。
通过阅读帮助自己获取信息是阅读的目的。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将知识结构与文章的书面符号产生联系,有选择地捕捉最有意义的语言信息,进行着一系列的预测、验证和判断等的思维活动。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有效地吸收有用的信息。
随着英语新课改的深化,新教材的推出,教师应探求符合学生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的阅读教学形式。
一、转变英语阅读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师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教材为指向。
教学以教师满堂灌的讲授为主,强调知识的建立。
按部就班地复述教材内容,注重单词、句型、语法的死记硬背,学生只是为了记住教师所教的语言知识来通过考试。
阅读形同走过场,学生成为被动的阅读学习者。
许多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依旧薄弱。
只是简单核对答案对错,而没有真正理解阅读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学生不能通过阅读展开知识的探究,没有发现阅读的魅力,缺乏了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教育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阅读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启发者、帮助者。
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掌握学习规律,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
位。
完成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角色转换。
让学生自主建构阅读过程,改变以往教学的无意识的茫然状态。
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整体学习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新课标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的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听、说、写的能力。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信息、参加外语实践的重要途径。
因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文如泉涌。
二、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
”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
英语阅读教材具有丰富的德育内容。
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
学生获得了情感的熏陶,能升华道德意识。
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价值观。
比如,从阅读者了解国外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著名人物等,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理解各种差异,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师通过自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情感可以激发热情,而没有热情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和动力。
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h·h·stem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
①英语教师有必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要允许学生的个性和选择,不能摆出权威的面孔。
要热爱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课堂上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阅读学习活动。
②教师教学充满情感,鼓舞和感染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应情绪饱满、精神焕发。
这种积极的教学状态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而且还会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
在阅读示范中,教师抑扬顿挫、饱含激情,语言绘声绘色。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深深吸引了学生。
让学生对阅读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了阅读的欲望。
四、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由于课堂英语阅读教材内容有限,不能保证充裕的阅读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有的学生埋头于应付考试,认为课外阅读浪费时间。
得不偿失。
更不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这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两
者达到互补。
相辅相成的功效。
丰富地阅读文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积累了知识,就能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尤其是自己的兴趣出发,以“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为标准,选择一些适合自己读的书来读。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深层次的阅读思维活动,包括阅读和理解两方面。
美国某心理语言学家指出:“阅读不是一种消极的活动。
读者要想获得知识。
必须做出积极的贡献。
至少要做出与作者同样大的贡献。
”这里所说的“贡献”就是指读者积极的思维活动。
英语教学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1.提出阅读问题。
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善于设疑,围绕教材内容的中心问题巧妙地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启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教师的提问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紧扣教材,层层推进,通过引疑、激疑、质疑,引导学生从观察、猜想中提出问题,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考探究学习,
2.学会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
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
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在阅读中要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归纳方法来理解教材内容,形成知识的规律性,提高理解能力。
如,归纳动词,归纳文章人物,突出重点人物等等。
3.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
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
这样,有的放矢,使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更强,对阅读理解加深,便于教师解决阅读中学生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总之,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更需要人们面对大量的知识进行广泛有效地阅读,因而对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语阅读能力是中学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的铺垫,中学英语教学仅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理解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总结教学经验,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够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