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跟踪突破9古诗词曲鉴赏山水田园一、(2018宿迁)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①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注】①贾至曾调守到此。
1.两首诗黄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高山__、落叶、秋风。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
二、(2018南充)诗歌鉴赏。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阙描写春天(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兰芽、子规。
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借溪水西流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爱国忧民三、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湘南即事戴叔伦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绝句(或七言绝句)。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秋季(或深秋)。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四、(2018南通)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泛海怀通州宋·文天祥江波无奈暮云阴,一片朝宗①只此心。
今日海头觅船去,始知百炼是精金。
【注释】①朝宗:归向大宋王朝。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临危不惧的坚强意志和忠贞报国的思想感情。
2.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文天祥在通州的艰难处境?请简析。
此诗首句写景,“江波无奈暮云阴”描写波涛浩渺,暮色苍茫,反衬出艰难困苦的处境。
咏史怀古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诗的第二句中一个“梦”字写出了六个短促的王朝相继衰败、覆灭的史实,突出了变幻之速;而一个“空”字,则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迹而生出的感慨、怅惘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最为人称道,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进行赏析。
示例一:运用拟人手法,用台城柳不管王朝兴亡,不解诗人感慨,反衬出对历史衰败的无奈,角度巧妙。
示例二:运用对比手法,将台城柳烟笼长堤的生机勃勃与王朝衰败形成对比,突出历史的无情,耐人寻味。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王安石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②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隐藏着种种危机。
②征帆去棹: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1.本首词上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中运用了远去的船只、残阳、西风、酒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开阔旷远(或萧索悲凉)的意境。
同样写落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夕阳,表达了作者思乡念亲的情感。
2.请从借古讽今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词的最后一句。
这一句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流露出词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边塞征战七、(2018岳阳)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1~2题。
少年行王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围绕“侠骨豪情”“英雄气概”“爱国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纵”和“犹”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八、(2018乐山)古代诗歌鉴赏。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
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不好。
“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写景抒情九、(2018菏泽)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1~2 题。
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若有若无,给人以清冷之感。
2.三、四句运用白描手法,展现了一幅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心自安闲、极度愉悦的心情。
十、(2018金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颔联中的“野花落”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即事感怀十一、(2018荆门)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住,气节为时人所重。
1.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壮年漂泊(飘零)、暮年孤冷(孤寂、凄冷、凄凉等)的心境。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①虚写:上片回忆少年歌楼听雨时红烛罗帐的温馨欢愉的画面,以及中年客舟听雨时江阔云低、西风悲雁的漂泊落寞的场景。
②实写:下片实写而今暮年独在僧庐下听雨时凄凉孤寂的处境。
③虚实结合,感怀已逝岁月,慨叹目前境况,表达时光易逝、一生漂泊孤苦的情感,并暗含对国家由兴而衰而亡的叹惋。
十二、(2018济宁)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窘况为许衡州①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赠友送别十三、(2018泰州)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题目。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àn):竹席。
②蛩(qiónɡ ):蟋蟀。
③江亭:江边的亭子。
④君:指其弟子由。
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夜凉和寒蛩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
2.赏析划线句。
一路上的愉快经历记忆犹新,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
这两句,通过写梦的美好与现实中秋夜的难眠对比,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好友的深切思念。
思乡怀人十四、(2018长沙改编)古诗文阅读。
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
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
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
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2.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①这是诗人的想象之词,李白是渴望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会与投身汨罗的前贤屈原有相似的心境,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摩。
②全诗抒发了对李白深切的牵挂与思念。
咏物抒情十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③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1.下面诗所押韵脚与本诗最相似的一首是(B)A.《秋词》B.《商山早行》C.《野望》D.《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首联:色美(花色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颔联: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品高(将菊花的色香同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怀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为官望得到重用的心情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