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与金融习题)

财政与金融习题)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A. 政治和文化B. 经济和政治C. 经济和效益D. 政治和历史2、财政最初的表现形式是()。

A. 捐税B. 公债C. 国家预算D.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3、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是在()制下财政范畴的延伸。

A. 奴隶B. 封建C. 资本主义D. 社会主义4、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分配形式一般采用()形式。

A. 货币B. 实物C. 劳役D. 货币和劳役5、财政属于()范畴。

A. 生产B. 分配C. 交换D. 消费6、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 财政部门B. 党政部门C. 国家或政府D. 各级人大7、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 社会产品B. 折旧基金C. 职工劳动报酬收入D. 剩余产品价值8、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A. 维护政权需要B. 人民生活需要C. 经济建设需要D. 社会公共需要9、收入分配的目标是()。

A. 平均分配B. 公平分配C. 共同致富D. 增加收入10、以下不是财政的职能的是()。

A. 资源配置B. 收入分配C. 统筹兼顾D. 稳定经济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属于()。

A. 历史范畴B. 政治范畴C. 分配范畴D. 经济范畴2、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形态的发展,人类社会存在过()。

A. 原始社会财政B. 奴隶制国家财政C. 封建制国家财政D.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E.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3、封建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

A. 官产收人B. 赋税收入C. 专卖收入D. 特权收入E. 贡物收入F. 国王土地收入4、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形式是()。

A. 军事支出B. 债务支出C. 行政经费支出D. 社会经济支出E. 国家机构支出F.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支出5、财政的一般特征是指()。

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B.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C.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 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6、下列各种需要中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有()。

A. 国防B. 行政管理C. 普及教育D. 基础科学研究E. 生态环境保护7、公共产品具有以下()特征。

A.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B. 等价交换性C. 消费的排它性D. 取得的非竞争性8、财政是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存在的,其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

A. 公共产品B. 外部效应C. 收入分配不公D. 经济波动与失衡E. 竞争F. 垄断9、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常把财政职能概括为()。

A. 配置资源职能B. 收入分配职能C. 经济稳定职能D. 经济发展职能E. 社会调节职能F. 经济监督职能10、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主要是指()。

A. 物价稳定B. 经济适度增长C. 充分就业D. 国际收支平衡E. 居民收入提高F. 企业利润增加三、判断并改错1、财政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不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财政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为全部的剩余产品。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政权的需要。

()5、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

()6、市场机制能够提供公共财政。

()7、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能够自动出现。

()8、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共同致富。

()9、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债务收入。

()10、奴隶制国家财政收支主要采取实物和货币形式。

()四、思考题1、如何理解财政的内涵及属性?2、什么是公共产品?具有哪些特征?3、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中国现阶段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

5、如何理解我国现阶段政府的职能和财政的职能?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

A.获取财政资金B.进行收入再分配C.改善资源配置D.稳定经济2、从公共产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

A.政府债务B.国家税收C.企业利润D.政府收费3、国家对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征收所得税是凭借()。

A.社会行政管理权利B.所有权C.法人财产权D.经营权4、垄断性经营的国有企业,其产品的价格通常是由()来制订的。

A.政府B.企业C.市场D.消费者5、罚款是政府的一种()收费。

A.专项筹集性B.事业服务性C.行政管理性D.行为特许性6、按国有资产的经济用途,国有资产可分为()。

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B.价值形态的国有资产和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C.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D.生产性资产和非生产性资产7、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A.增加生产B.提高税率C.厉行节约,降低成本D.增加企业纯收入.8、政府收费中最主要的是()。

A.证照费B.租金C.特定估价D.使用费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等主要形式。

A.税收收入B.债务收入C. 国有经济收入D.一般经济收入E.政府收费收入2、财政收入结构分析包括了财政收入的()等方面的内容。

A.所有制构成B.价值构成C.产业部门构成D.政府部门构成E. 社会成员构成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A.经济发展水平B.基本社会经济制度的选择C.价格D.分配制度E.生产技术水平4、政府收费作为一种特殊的财政收入,其作用是()。

A.进行特殊管理B.筹集财政收入C.抑制准公共物品的过度消费D.增进社会福利E.提高服务效率5、政府来自国有资产的收入形式主要有()。

A.上交利润B.股息红利C.承包费D.租赁费E.折旧费6、目前,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主要有()。

A.利润B.租金C.股利D.所得税E.资产占用费7、政府收费可以分为()。

A.证照费B.租金C.特定估价D.资产占用费E.使用费三、判断并改错1、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低,在处理中央和地方两级利益时,要以坚持中央利益为基本原则。

()2、国家凭借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可以取得一定的资产收益,通常的基本形式是税利。

()3、国家凭借所有权对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征收所得税。

()4、森林采伐权收益属于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入。

()5、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的一部分构成国有资产收入而不是全部构成财政收入。

()6、政府收费的受益与支付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而一般性税收没有这种直接联系。

()四、实践课堂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原理,思考并提出加快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增长的建议和设想。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国债是指()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A.企业B.团体C.政府D.个人2、国债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范畴。

A.政治B.财政C.历史D.自然科学3、"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是()发行的。

A.1949年B.1950年C.1954年D.1981年4、国债的形式特征包括()A.自愿性B.有偿性C.灵活性D.固定性5、短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的国债。

A.1年以内B.1年以上5年以内C.1年以上,10年以下D.10年以上6、国债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A.固定利率国债B.市场利率国债C.保值国债D.普通国债7、()也是政府偿债资金的一种特殊来源,它手续简单,成本最低,但危害最大。

A.国家预算资金B.发行新债收入C.偿债基金D.发行纸币8、当国债采取()发行时,如果银行无法将国债全部推销出去,则可能导致非经济货币发行,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A.直接公募法B.间接公募法C.承受法D.公卖法二、多项选择题1、国债制度在()社会得到发展。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E.垄断资本主义社会2、国债具有()的特征。

A.强制性B.无偿性C.有偿性D.灵活性E.自愿性3、新中刚成立后,先后发行的国债有()。

A.爱国公债B.人民胜利折实公债C.国家经济建设公债D.国库券E.军需公债4、决定国债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A.金融市场利率B.国家信用好坏C.银行利率水平D.社会资金供求状况E.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5、世界各国发行国债的方法主要有()。

A.公募法B.强制摊派法C.承受法D.公卖法E.支付发行法6、国债的偿还方式主要有()。

A.分期逐步偿还法B.抽签轮次偿还法C.到期一次偿还法D.市场购销偿还法E.以新替旧偿还法7、影响国债价格的因素很多,包括()。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投机因素D.新债数量8、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企业税后留利B.国家预算资金C.预算盈余D.发行新债收入E.偿债基金三、判断并改错1、国债和税收都属于财政范畴。

()2、我国发行国债始于唐朝。

()3、到了封建社会,国债得到了真正的大规模发展。

()4、国债的利率是随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5、折价发行指国债的发行价格高于国债的票面价值,但国债到期后仍要按票面价值偿还本金。

()6、国债利息率是指国债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7、实行公募法,国债的发行价格是由证券市场的供求行市决定的,并且不断波动。

()8、包销法是政府委托推销机构利用金融市场直接售出国债。

()9、发行纸币不是政府偿债资金的一种来源。

()10、有借有还的国债不存在社会负担问题。

()四、思考题1、如何理解国债的含义和范畴?2、国债一般有哪些分类方法?3、如何理解国债的功能?4、在怎样的情况下,国债将给后人造成负担?5、国债的发行条件有哪些?6、国债的偿还可采用哪些方式?7、影响国债价格的因素有哪些?8、国债的管理目标是什么?五、实践课堂对所在社区的居民进行国债投资情况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