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炉煤气安全知识培训

高炉煤气安全知识培训


• 3、易爆炸性 • 由于阀门不严、水封和吹扫问题带来的煤气泄漏 或者煤气、空气倒流等原因造成煤气与空气混合达到 爆炸极限时,遇到上述火源会引起爆炸事故 (与空 气混合形成混合煤气,达到煤气界限即产生爆炸)

(四)、煤气中毒的机理
人体靠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来输送氧气 维持人体生命,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 阻碍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使人体缺氧窒息而中毒。 尤其是脑细胞组织缺氧更为严重。因此我们通常讲的 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如下图)
正常氧 气与血 红蛋白 化作用 结合
一氧化碳 与血红蛋 白结合阻 碍了氧气 与血红蛋 白的结合, 使人体缺 氧窒息
(1)氧气和 一氧化碳被 吸入体内
(2)氧气和 一氧化碳进 入血液在
第二节 我厂煤气生产与净化工艺
• (一)煤气定义 高炉煤气是高炉冶炼过程中从炉顶产生出来的气体经过 除尘过滤净化而得到的可燃性气体。是高炉冶炼的副产品。 (二)煤气生产
炼铁厂
第一节 煤气特性
(一)煤气的概念 煤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具有易燃、 易爆、易中毒的特性。我国作业场所最高允许浓度为30毫克 每立方米(24ppm) (二)煤气产生 1、高炉煤气 一氧化碳含量 20%——30% (三)煤气的三大特性 1、易中毒性 各种煤气中均含有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是一种无 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 • • • • •
(2)全线准备工作及安全保障检查。 (3)按计划打开末端吹扫放散管。 (4)监视作业区周围环境变化情况。 (5)监视和控制作业煤气压力。 (6)抽盲板或翻眼镜阀。 (7)从煤气管道始端通入氮气以置换内部空气,在末端放散管 附近取样试验,至含氧量小于2%。关末端放散管后停止通氮气。 • (8)打开管道闸阀,以煤气置换氮气,在管道末端放散管取样 并做爆发试验,至合格后关闭放散管。 • (9)全线检查管道工作情况。
还原炉全貌
重力除尘器
干法除尘器
调压阀组,消音器
点 火 放 散 塔
(三)高炉煤气特点:
高炉煤气是无色、无味、有毒的 可燃气体,发热量3.3 ~ 4.2 MJ/Nm3 ( 800 ~ 1000 kcal/ Nm3),理论燃烧 温度为1500℃左右,着火点700℃左右, CO含量较高,易引起人身中毒,重度1.33 kg/ Nm3,爆炸范围为46 ~ 68%。
待点火送煤气燃着后,再逐步增大供风量和煤气量。停煤气 时,应先关闭所有的烧嘴,然后停鼓风机。
4.1.7
煤气系统的各种塔器及管道,在停产通蒸汽吹扫煤气
合格后,不应关闭放散管;开工时,若用蒸汽置换空气合格 后,可送入煤气,待检验煤气合格后,才能关闭放散管。但
不应在设备内存在蒸汽时聚然喷水,以免形成真空压损设备。
• • • • • • • • • •
材和检测仪器。 (5)吹扫放散管及闸阀的功能检查。 (6)准备好消防器材等。 3、停煤气操作步骤 (1)负责人作业前动员及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全线作业前准备工作及安全措施检查。 (3)具备停煤气条件后关闭闸阀。 (4)堵盲板。 (5)开末端放散管并监护放散管 (6)通蒸汽或氮气。 (7)如人员需要进去,可进行空气置换,化验含氧量 20.5%为合格。且需有人监护。
作业时间
人体反应
30(24PPM)
50(40 PPM) 100(80 PPM) 200(160 PPM)
较长时间
1小时 0.5小时 15-20分钟
4.2.3
。当煤气比重大于空气时,取中、下部各一气样;煤
气比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应早于
动火或进塔(器)前30分钟,检修动火工作中每两小时应重
4.1.4 炉子点火时,炉内燃烧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负压,点火 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不应先给煤气后点火。凡送 煤气前已烘炉的炉子,其炉膛温度超过1073K(800℃)时, 可不点火直接送煤气,但应严密监视其是否燃烧。 4.1.5 送煤气时不着火或者着火后又熄灭,应立即关闭煤气
阀门,查清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 点火。 4.1.6 凡强制送风的炉子,点火时应先开鼓风机但不送风,
• (5)进入管道内部工作,必须取样化验合格后方可签发动 火许可,进入管内清扫管道时,必须有专人监护。 • (6)用水封切断煤气时,都应同时将联用的闸阀关紧关严, 并将水封前得放散管全开。 • (7)在堵盲板处发现漏煤气时,只允许塞填石棉绳,严禁 用黄泥及其他包扎方式处理。 • 二、送煤气置换 • 其实质就是将管道内的空气置换为生产使用的煤气,也 应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进行。 • 1、作业准备 • (1)全面检查管网及设备是否具备投产条件和安全生产要 求。 • (2)辅助设施齐全。 • (3)防护及急救用品。 • (4)危险作业图表经认定无误后方可使用。 • 2、送气步骤 • (1)作业前动员及安全交底。
厚小于安全限度,应采取措施后,才能继续使用。 4.2.11 在检修向煤气中喷水的管道及设备时,应防止水放空
后煤气倒流。
煤气系统检修作业的安全要求
• ⑴ 任何设备检查均应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专人 负责安全工作。 • ⑵ 根据规程采取可靠、完善的安全措施。 • ⑶ 进入煤气设备内部检修应有两人以上。且设备外 应有专人负责监护联系。 • ⑷ 带气抽堵盲板时,应由专职防护人员进行。 • ⑸ 在检修过程中,严禁在煤气生产设备上接电焊机 的接电线,或在上面引弧打火,或冲击、碰撞。 • ⑹ 检修后的施工废料、油污垃圾应即时清理并运煤气抽堵盲板、带煤气接管、高炉换
探料尺、操作插板等危险工作,不应在雷雨天进行,不宜在 夜间进行;作业时,应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操作人
员应佩戴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面具,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 标志等; ——距工作场所40m内,不应有火源并应采取防止着火的 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应离开作业点40m以外; ——应使用不发火星的工具,如铜制工具或涂有很厚一层 润滑油脂的铁制工具;
化碳含量不超过50 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
小时;不超过100 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30
分钟;在不超过200 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
15分~20分。
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
以上。
CO浓度 mg/m3(PPM)
质量浓度与体积浓度对照

但一氧化碳可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组织缺 氧,造成中毒,俗称煤气中毒。煤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含量越 高,其发生煤气中毒的危险性越大。 生产、回收、输送、使用煤气的设备和管道及阀门等,一 旦因密封不严、材质选择不合理、防腐或操作不当时,煤气会 有泄漏,如果作业场所的通风设施不良,有毒气体积聚,或者 进入容器内作业时,容器内残存有煤气,作业人员未采取安全 防护措施,就会造成煤气中毒事故,严重者甚至死亡。 2、易燃烧性 煤气中含有 H2 (氢气)、 CO (一氧化碳)、 CH4 (甲 烷)、CmHn(不饱和烃类)等可燃气体,当生产、储存、输送煤 气的设备和管道发生煤气泄漏,在遇明火、高热、摩擦撞击火 花、静电火花、电火花、雷击等火源时易引起着火事故.
——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除应遵守3.1.2~3.1.3的 规定外,还应遵守;用可燃气体测定仪测定合格,并经取样 分析,其含氧量接近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含氧量;将煤气设备
内易燃物清扫干净或通上蒸汽,确认在动火全过程中不形成爆 炸性混合气体。 4.2.8 电除尘器检修前,应办理检修许可证,采取安全停电
——距作业点10m以外才可安设投光器; ——不应在具有高温源的炉窑等建、构筑物内进行带煤气 作业。 4.2.7 在煤气设备上动火,除应遵守4.2.1和4.2.2的有关规 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动火部位应可靠接地,在动火部位附近应装压力表或附近仪
——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上动火,设备内煤气应保持正压, 表室联系;
的措施。进入电除尘器检查或检修,除应遵守本标准有关安 全检修和安全动火的规定外,还应遵守以下事项: ——断开电源后,电晕极应接地放电; ——入内工作前,除尘器外壳应与电晕极连接; ——电除尘器与整流室应有联系信号。 4.2.9
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 12V。
4.2.10
加压机或抽气机前的煤气设施应定期检验壁厚,若壁
第三节 煤气操作知识和技能
一、停煤气吹扫作业 • 1、组织准备。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提出作业计划,确定人员, 组织分工,进行安全教育,申请煤气危险作业手续。 • 2、作业准备 • (1)煤气管道停气后的供气方式及生产安排。 • (2)煤气来源的切断方式及保障安全措施,如需要堵 盲板作业,应在事前检查堵盲板的周围环境,提出保障安全 的应急措施。准备盲板、垫圈、备用螺栓、焊支撑、架设操 作平台及通道等。 • (3)准备好置换煤气的介质(蒸汽或氮气)及连接管 道。 • (4)根据停气后的施工内容和要求,准备好消防器
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30分钟,也应重新分析,取
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重小于空气时,取中、上部各一气
样。
4.2.4 打开煤气加压机、脱硫、净化和贮存等煤气系统的设
备和管道时,应采取防止硫化物等自然的措施。
4.2.5 带煤气作业或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应有作业方案和安
全措施 ,并应取得煤气防护站或安全主管部门的书面批准。
高炉冶炼生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主要燃料是冶金焦,再
加入一些炼铁炉料。在冶炼过程中,预热后的高温空气(鼓风) 进入高炉后,与炽热的焦炭相遇,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
成CO、 H2 、CO2 等气体,沿炉体上升到炉顶部的气体即高炉
煤气。高炉煤气主要成分: CO(~30%) H2 (~2%) N2 (~57%) CO2(~10%)
• 4、简化程序 可靠切断煤气来源——泄压为零(煤气放散管打 开)——置换(用蒸汽或氮气)——检测一氧化碳含量(小 于25ppm)如需进入,还应用空气置换氮气——检测氧气含 量(氧气含量大于等于20.5%) • 5、停煤气注意事项 • (1)停煤气要用可靠的切断装置。常用有二道阀门:闸阀+ 密封蝶阀、阀门+水封、阀门+盲板、水封+盲板、预压式插 板阀等。眼镜阀和扇形阀不宜单独使用。 • (2)通氮气或蒸汽前应关闭或断开计量器导管。 • (3)打开末端放散管前应将蝶阀打在全开部位。 • (4)依靠蒸汽置换煤气时,进气口必须在最低处,排出口 在最高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