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煤化工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判断题
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
(√ )
2.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
(√ )
3.国家限制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的用能产品、设备。
(× )
4.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向本单位职工无偿提供能源。
(× )
5.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煤炭等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政策,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
( √ )
6.国家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设备,采用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洁净煤以及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技术。
( √ )
7.国家推动和引导社会有关方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 √ )
8.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 )
9.公共机构采购用能产品、设备,应当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
禁止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 √ )
10.能源管理负责人无需接受节能培训。
(× )
11.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支持节能照明器具等节能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 √ )
12.国家对能源矿产资源实行无偿使用制度。
( × )
13.国家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制度,鼓励电力用户少用电或不用电。
( × )
14.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使用伪造的节能产品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
(√ )
15.一台输送皮带机上一台犁式卸料器工作时,其余都必须处于非工作状态。
(√ )
16. 推焦串序中,9—2串序比5—2串序车辆利用率高。
(× )
17.配煤质量对推焦无影响。
(×)
18.焦炉蓄热室的作用是回收余热和换热。
(√)
19.目前我国常采用干法和湿法两种方法熄焦。
(√)
20.焦炉烟囱排出黑烟是正常现象。
(×)
二、单项选择题
1.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使用的能源以( C )为主。
A石油 B天然气 C煤炭 D风能
2.我国能效标识制度对于企业参与采用( A )实施方式。
A强制性 B随意性 C利益性
3.煤堆温度不得超过( C )℃
A20 B30 C60 D80
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自( D )起施行。
A、 1998年1月1日
B、 2007年10月28日
C、 2008年1月1日
D、 2008年4月1日
5.能源,是指( A )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A、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
B、太阳能、风能
C、煤炭、水电、核能
D、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6.能源按照是否可以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下面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B )。
A、煤炭
B、太阳能
C、工业用水
D、乙炔气
7.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 D ),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A、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
B、开采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C、消费到回收的各个环节
D、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8.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 D ),发展节能环
保型产业。
A、鼓励发展重化工业
B、鼓励发展第三产业
C、限制发展高耗能、资源性行业
D、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9.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 A)的消费方式。
A、清洁型
B、循环型
C、节约型
D、环保型
10.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生产单位,应当执行( C )。
A、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B、能源之星标准
C、节能考核评价制度
D、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制度
11.国家对( A)实行淘汰制度。
A、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
B、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
C、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设备和生产技术
D、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和生产技术
12.国家对家用电器等使用面广、耗能量大的用能产品,实行( A )。
A、能源效率标识管理
B、单位产品耗能限额标准
C、能源之星认证
D、节能产品认证
13.用能单位应当按照( C )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
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A、合理用能
B、经济性
C、技术上可行
D、目标管理
14.下列哪个不是热量传递的基本形式( A )。
A、传热。
B、传导。
C、对流。
D、辐射。
15.列对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经过适当处理的煤、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反应器,以及气化剂,是制成原料气的几大条件。
B、催化反应中的化合过程,能够使原料气实现液化,是间接液化技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C、使用国外某公司研制的催化剂,那么可以得到32%的汽油、21%的柴油和47%的石蜡烃。
D、“间接液化”是一个将煤加以气化,经净化后再借催化剂进行化合反应,最终生成油的过程。
16.在一定的工业加热条件下,单种煤和配合煤之所以能变成冶金焦,其原因是煤具有 (B ) 。
A、黏结性
B、结焦性
C、熔融性。
17.打开上升管盖 带出冒黑烟的火 焦饼呈黑红色且炭化室墙的缝隙小 说明(A )。
A、焦炭生
B、焦炭成熟
C、焦炭过火。
18.荒煤气的作用是(A)。
A、提出化工原料和得到净焦炉煤气
B、炼钢和炼铁用
C、提取空气和氧气。
19.高炉煤气主要由( C)组成。
A、氢气和废气
B、水蒸气和空气
C、氧气和一氧化碳。
20.在下列煤种里 结焦性最好的是 (C) 。
A、长烟煤
B、无烟煤
C、肥煤。
三、多项选择题
1.在自然界中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称之为一次性能源,如(ABCDE )等。
A原油 B天然气 C原煤 D风能 E地热
2.煤化工生产的特点有( ABCDE )。
A、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物质多。
B、高温露天作业粉尘烟气多。
C、生产工艺的条件苛刻。
D、生产规模的大型化。
E、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3.目前,我国煤化工总体水平较低,主要存在的不足是:(ABCD )。
A、高能耗、高污染。
B、煤化工气化技术进步缓慢。
C、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D、低效率、低效益。
4.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要坚持(ABCD ),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A、一体化、基地化。
B、集约化。
C、大型化。
D、现代化。
5.煤的工业分析包括( ABCDE )等的测定。
A、水分。
B、灰分。
C、挥发份。
D、固定碳。
E、发热量。
6.煤的元素分析包括( ABCDE )等元素的测定。
A、碳。
B、氢。
C、氧。
D、氮。
E、硫。
7.1标准大气压(atm)等于( ABCDEFG )。
A、760㎜Hg。
B、1、033㎏f/cm2。
C、10、33mH2O。
D、1、013×105Pa。
E、1、01325bar。
F、0、1013MPa。
G、101、3kPa
8.温度高的物体失去能量而温度降低,温度低的物体得到能量而温度升高的能量转移称为( AB )过程。
A、热传递。
B、传热。
C、传导。
D、对流。
E、辐射。
9.热量传递的基本形式为( BCD )。
A、传热。
B、传导。
C、对流。
D、辐射。
10.焦炉开工生产安全技术包括( ABCD )。
A、扒封墙和拆除内部火床。
B、装煤操作。
C、联通集气管、吸气管及启动鼓风机操作。
D、由烘炉改为正常加热操作。
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