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 群落的结构 优质课课件(2019人教版整理详细)

2.1 群落的结构 优质课课件(2019人教版整理详细)


(4)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宿主的个体数有可能减少,有可能不变; 一般情况下,宿主的个体数不会变为零;
了解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
生 物 之 间 的 关 系
种间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竞争 种间互助 种间竞争
分工 互助 食物 栖息地 配偶
原始合作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1.红尾鸲和鹩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 缩小,甚至错开
落的_外__貌__和_结__构__也会随之发生_有__规__律__的变化;
(2)实例
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 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 植物则在夏季到达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 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夏枯草

大多数典型的草原鸟类和高鼻羚羊等有蹄类动物, 在冬季都向南方迁移,到雪被较少、食物充足的地区 生活。旱獭、仓鼠等啮齿类动物在冬季会休眠,有些 动物在炎热的夏季进入夏眠。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垂_直__结__构_和_水__平_结__构_
3.垂直结构 (1)现象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_具_有__明__显_的__分__层__现_象_ (2)植物垂直结构实例
思考: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 象属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成年竹和竹笋属不 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高鼻羚羊
旱獭
仓鼠
七、生态位
1.概念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地__位_或__作__用__,包括所处的
_空__间__位_置___,_占_用__资__源___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 的_关__系__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niche)
2.研究内容 (1)研究动物的生态位 通常要研究它的_栖_息__地____、_食__物____、_天_敌_____以及 _与_其__他__物_种__的__关_系___等; (2)研究植物的生态位 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出__现_频__率__、_种__群__密__度_、 _植__株_高__度___等特征,以及它__与_其__他__物_种__的__关_系_____等
2.物种组成的衡量指标:物__种__丰_富__度__
3.物种丰富度 (1)概念 一个群落中的_物__种__数__目_,称为物种丰富度;
(2)我国森林群落特点 越靠近热带地区,_单_位__面__积__内的物种越_丰__富__
*一般情况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群落的丰富度越低;
(4)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由图可得, 生物A为_被__捕_食__者____,_先__增加_先__减少; 一般情况下数量峰值_高__; 生物B为_捕__食__者_____,_后__增加_后__减少; 一般情况下数量峰值_低____;
4.种间竞争 (1)概念
_两__种_或_更__多__种_生物共同利用_同__样_的__有_限__资__源__和 _空__间__而产生的_相__互_排__斥__的现象; (2)举例: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3)特点:生__活__环_境__、__生__活_习__性__越_相__近__的_物__种__间__斗_争__越__激烈;
4.优势种和常见种 (1)优势种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_数__量__很_多___,它们对群落 中其他物种的_影__响__也_很__大__,往往_占__据__优_势___; 例如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米槠、甜槠、木荷等;
(2)常见种 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__常__见__,但对其他物
种的_影__响_不__大__,它们就_不__占__优_势____; 例如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狗脊、芒萁;
2.1群落的结构
问题探讨
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在稻 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 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 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同时,河蟹的 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 利于水稻的生长。
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河蟹捕食底栖动物,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河蟹和某些底栖动物可能还会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河蟹与底 栖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还包括种间竞争;
现学现用:
在森林中,在乔木的基部和其他被树冠遮住的地方, 光线较暗,适于苔藓植物生存,而属管辖的间隙或其他 光照较充足的地方,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由以上描述体现出的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为_光__照__强__度__
六、群落的季节性
(1)概念 由于_阳__光__、_温__度___和_水__分___等随季节而变化,群
范围和边界、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生态位、种间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1.物种组成的研究意义 物种组成是_区__别__不_同__群__落__的_重__要__特_征____,也是
_决_定__群__落_性__质__最__重_要__的__因_素___;
*注意: ①一个群落必须包括全部 的生物,只要未体现全部 生物,就不能算一个群落; 如某池塘中全部的动物和 植物,就不是一个群落; ②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集 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 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 整体;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重点在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 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生__存__能_力__不__同_时__,__呈__现_“__你__死_我__活__”__的_变__化__; 生__存__能_力__相__当_时__,__呈__现_“__此__消_彼__长__”__的_变__化__;
(4)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5.寄生 (1)概念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_宿_主__)的_体__液__、_组__织__或 _已__消__化_的__物__质_中获__取__营__养_并通常对宿主_产__生_危__害_的现象; (2)举例:马蛔虫和马、菟丝子和植物、噬菌体和细菌 (3)特点:_通__常_对__宿__主_产__生__危__害__________________
2.海星与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四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后四种 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腐殖质等为食,彼此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自然状态下,这五种生物可以共存,但在人为去除捕食者——海 星之后,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之间主要是种间竞争,且占优势 的物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 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
(4)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2.互利共生 (1)概念
两种生物长期_共__同__生_活__在__一_起__,_相__互__依_存__,_彼__此__有__利_; (2)举例: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地衣(藻类真菌共生体) (3)特点:_相__互_依__存__,_彼__此__有__利_(__一__般_不__能__独__立_生__存__)_
思考·讨论
某草原上有羊草、羽茅、糙隐子草、麻花头等,为了研究放 牧强度与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将草原划分为不同区域 进行研究,两年后的结果如表所示:
放牧强度 物种丰富度相对值
优势种
无放牧区
14.11
羊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轻度放牧区
16.50
羊草、糙隐子草
中度放牧区
15.63
糙隐子草
重度放牧区
13.90
碱蓬
1.分析资料,一个群落的优势种和物种丰富度是固定不变的吗?
(6)动物垂直结构实例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群地在 林冠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总 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 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7)决定动物分层现象的因素**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4.水平结构 (1)现象 常呈_镶__嵌__分_布_____;
群落中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
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
2.哪种强度的放牧更有利于增加草原的物种丰富度?
轻度放牧
3.这给畜牧业生产有什么启示?
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四、种间关系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 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种间关系主要有_原__始_合__作_(__互_惠__)_、_互_利__共_生___、 _种__间_竞__争_、_捕_食__和_寄__生___等;
1.原始合作 (1)概念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__受__益_,但是分 开后,各自_也__能__独_立__生__活___; (2)举例:海葵与寄居蟹、鳄鱼与牙签鸟 (3)特点:_双__方_都__受__益_,__分__开_也__能__独__立_生__活__________
思考.讨论
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 每年有数万只水鸟于10月至次年2月在崇明东滩越冬。 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 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 生境2为海三棱藨(biao)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 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中占优势。
*除光照强度外,植物的垂直分布也跟光的波长(光质) 有关,例如海洋中藻类的分布;
(4)植物分层现象的意义* 这种分层现象_显_著__提__高_了__群__落_利__用__阳__光_等__环__境_资__源__的_能力
(5)决定植物分层现象的因素 ①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 _光__照_、__温__度___________ ②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 _水__分_、__无__机_盐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