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层递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层递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层递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是本人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与不断探索的总结。

所形成的层递教学法的依据主要是:《九程序教学法》、《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其实践应用为:《中学化学学习指导》。

着重谈依据学生的实际在课内外指导学生学习中学化学知识的过程。

关键词:层递教学法 探索 实践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我还是大学学生时,人们震惊:知识象原子弹爆炸那样增长。

我们深感:如果不立即采取对策,不但我们老师很快就会被日益增长的知识所陶汰,更甚者,我们的下一代也将无法在此潮流中立足。

这样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以现有教材中的知识为基础,以每一知识的历史(即每一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包括相关的最新发现)为依托去大幅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此为中心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研究、创新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心理素质?在这种紧迫感的催促下,我一九八三年一回到雷州市第一中学就接受市教研室、学校、化学科组交给的教学改革试验任务。

二、层递教学法的形成一九八三至一九八四学年度,在我所教的高一(1)班和高一(2)班分别采用“启发思维式”和“满堂灌式”进行教学对比试验。

“启发思维式”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在备课时,根据课本中每一知识的叙述过程和人的认识规律(在中学化学课本里,大多数知识在课本中的叙述过程与人的认知过图 1): 实验体验 ————→感性材料 计算 图1如,气体摩尔体积一节的思路为(图2):决定和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定义 概念— 单位应用图2原子结构↓解释 用途 氯气的化学性质 应用— 存在 拓宽图3在课堂里,将思路分段板出或投影出来,每步都根据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推理,直到完成思路为止。

效果列表比较如下:地对化学科产生了兴趣,自学能力也较强。

总之,获得上面的结果(“启发思维式”优于“满堂灌式”),令市教研室、学校、化学科组和我都满意。

在各位化学老师、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五年度,全部采用“启发思维式”教学。

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效果更令人满意。

学生普遍反映:这样教学能使我们很透彻地理解知识,再通过一些练习容易使知识达到熟练程度;在后期的超前学习时,我们已能通过推理理解了大多数知识。

在一九八五年的全国青年化学竞赛中,原高一(l)班(采用“启发思维式”教学)的王丽君同学荣获国家二等奖。

一九八六年王丽君同学考上浙江大学化学系。

经过两年教学实践后,在一九八五年暑假期间,我走访了许多优秀学生,全面回想了我的学习方法和我的所有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我的家训,运用哲学、自然科学的方法论、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化学教学理论、理论的发现、发展过程(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总结出了如下教学程序:(一)、新知识的作用(根据具体内容采取具体的措施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的学习该新知识的动力);(二)、新知识的知识体系(将有联系的知识按分类系统或发展过程形成图景,用来确定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利于温故知新,学新复旧,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率);(三)、新知识的思维骨架(根据课本叙述新知识的程序和人的认识规律设计,用于提出学习新知识的要求、找出基础知识和根据学生的实际启发学生推理,理解新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自学等能力);(四)、学习新知识的要求(由新知识的思维骨架可以看出:怎样学、学习的深刻层次和广度、学会或提高思维方法,找出知识的关键、重难点,通过任务强化学习动力);(五)、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在按思维骨架推理时用到的知识。

列出以利于复习达到熟练);(六)、理解新知识(将思维骨架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转化成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这是学习每一新知识的关键。

);(七)、熟悉新知识的思维骨架习题(习题的模式是:某结论或知识是怎样推出的?以便学生复习,使学生从思维推理过程的高度回忆新知识);(八)、运用新知识习题(按从简到繁的顺序设计应用新知识的习题,使学生达到熟练地掌握新知识的境界);(九)、知识体系和综合题(按从简到繁的顺序设计新的知识体系和将该体系中各部分知识综合起来运用、拓宽知识面的习题,使新知识的知识体系中的各知识达到心口归一的最高境界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一九八五至一九八六学年度,我运用以上教学程序结合化学科特点展开教学,教学效果更显著了。

在一九八六年的全国青年化学竞赛中,宋资聪同学荣获二等奖。

一九八七年宋资聪同学考上了清华大学化学系。

直到现在,八六、八七届的许多学生还盛赞我的教学在帮助他们透彻地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

其中林伟同学自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写出在各类、各层次报章杂志上发表论文80多篇,还由于教学效果显著,被评为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教书育人先进老师。

在一九八三至一九八六年三年的化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于一九八六年的暑假又总结出《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从一九八六至一九八八年,我进一步将以上所列的九大程序教学的方法与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边教学实践边编著了《中学化学学习指导》一书(分高一、高二、高三册》。

三、《中学化学学习指导》的实施从一九八八年开始,在指导学生学习每一新知识(即每一节)前(最迟一天前),将《中学化学学习指导》(下面简称为《学习指导》)中相应的部分印发给学生。

在课中和课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按下图(如图4)具体指导学生学习:图4下面按图4所指的顺序分九个部分说明。

(一)、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即《学习指导》中的“一、新知识的作用”)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

老师只需说,学习了本新知识后将容易且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用投影将题目显示在银幕上)。

这时,学生就迫切需要了解新知识,从而使同学们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l、对能设计具有神奇现象的实验的内容,可设计实验并做实验。

如,在教学白磷、红磷的知识时,我先给学生一小瓶无色液体,然后请他滴几滴该液体在用铁夹夹着的一小片滤纸上。

不久发现:有白烟从滤纸上散发出来,并很快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白烟。

这时,同学们很兴奋,并提出,那液体是什么?等问题。

我仅回答:只要你们学习了磷的知识,就很容易且圆满地解决它们(板出课题)。

此时,同学们在对磷的知识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学习动力。

2、对于方法、技能、理论等内容,可先请同学们解几道用将要学的知识才容易解答或才能解答的题目。

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法时,先请同学们配平如下反应式(投影显示)。

K2Cr2O7 + H2C2O4 + H2SO4——K2SO4 + Cr2(SO4)3 + CO2↑+H2OCu+HNO3 ——Cu(NO3)2+NO↑+H2OCu2S+HNO3——Cu(NO3)2+NO↑+ H2SO4 +H2O当同学们用3分钟还未完成一条反应式的配平时,我请同学们停下来看我配平。

我写写看看很快配平了以上几条反应式。

同学们立即问:老师是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法配平的吗?我说,不错,我正是用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法——化合价升降法(板出课题)的。

这样,同学们在对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法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学习动力。

3、对发现的历史有教育意义或有意想不到的应用前景的知识,可印发能在2-3分钟内看完的该知识的发现简史或应用前景的资料,请同学们看.这样也可使同学们对该知识产生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如,在教学原子结构时,印发原子结构的研究简史,请同学们看。

在教学有机物一节时,印发C60系列物质的应用前景,请同学们看。

4、对与工农业生产、自然界或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可先带同学们参观工农业生产并访问有关人员或要求同学们观察自然界、体验日常生活。

如,在教学氮气的知识前,请同学们分组访问老农。

在同学们知道了“雷雨长庄稼”这谚语,而同学们和农民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的情况下,激发了同学们对氮的知识产生兴趣,并形成了学习动力。

在教学原电池、金属腐蚀及其防护前,我组织同学们到工厂调查(或选一篇关于钢铁由于腐蚀而造成的损失、现有的防锈技术的短文,请同学们看),并请同学们写一篇提出更切合实际的防腐法或建议的小论文。

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原电池和金属防腐知识的兴趣并形成了强大的学习动力。

到此,已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但怎样学效率才最高、以思维能力为中心的其它能力才大幅度地提高?(二)、形成新知识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接触某知识体系的次序,以相应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要学的新知识的知识体系。

老师用投影片总结。

如,化学键体系用图5表示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图5)l、教学离子键时,启发题为:在中学阶段,在化学键体系中还有哪些知识待学?同学们思考一会后,将备有图5的投影片投影。

2、教学共价键时,启发题为;共价键属什么体系中的知识?在此知识体系中已学过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知识待学?请同学们画出该知识体系图。

老师将备有图5的投影片投影。

3、教学金属键时,启发学生回想:已学过此体系中的什么知识?请同学们画出该知识体系图。

将要学的新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后,根据学生接触该知识体系的次序和学生的能力,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案。

方案一、对要学的新知识在该知识体系中是第一次接触或第二次接触,但能力较差的学生,按如下程序详细地指导他们学习。

(三)、新知识的思维骨架(简称思路)将新知识的思路投影显示出来,并说明设计思路的依据。

如,教学化学键体系中的离子键时(即第一次接触化学键体系),投影显示如下思路(图6)活泼金属、活泼定义:非金属形成化合性质:物的轨道表示式:形成条件:电子式:→结论概念→影响其强和能稳定存在的弱的因素、事实规律:(图6)或教学化学键体系中的共价键(第二次接触化学键体系)、且学生的能力较差时,也投影显示思路(如图7):和作用的本质元素的分类和离子键的形成条件→提出问题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定义:物质的轨道表示式:性质:电子式:→概念形成条件:电子云的作用:影响其强弱的因素、规律:稳定存在的事实其强弱的定量表示及其与键强弱的关系:(图7)(四)、学习新知识的要求:根据思路提出学习新知识的要求(投影)。

如,根据学习离子键的思路提出的要求为:l、要学会用轨道表示式和电子式表示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化合物的过程;2、要根据形成的化合物的轨道表示式和电子式及它们能稳定存在的事实提出概念,然后总结出它的本质特征再定义它,找出它的性质、形成条件;根据库仑定律找出影响其强弱的因素及其规律。

接着指出新知识的关键部分、重难点。

每种物质的关键是结构,重点是化学性质。

(五)、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在课前收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的信息,以便在课堂里因材施教。

l、如果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基础知识,那么可直接进入下一步,即理解知识。

2、如果学生对许多基础知识不熟,在理解新知识前先复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