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4-2 结构面力学性质及岩体力学试验
4-2 结构面力学性质及岩体力学试验
max
法向变形刚度(Kn):
是反映结构面产生单位法向变形的法向应力 梯度。 它不仅取决与岩石本身的力学性质,更主要 取决于粗糙结构面接触点数、接触面积和结 构面两侧微凸体相互啮合程度。
一般情况下,法向变形刚度不是一个常数, 其大小与应力水平有关。 根据古德曼的研究,法向变形刚度可由下式 表示:
下凹型(上凸型),如图c所示→塑弹性岩体
dp 随p↑而↓,结构面发育且泥质充填的岩体或粘土岩、风化岩 dw
属于此种类型。
复合型→塑-弹-塑性岩体 呈阶梯或“S”型,如图d所示。 结构面发育不均或岩性不均匀的岩体多属于此种类型。
Em 10
RMR 10 40
挪威的Bhasin和Barton等(1993)岩体分类指标Q值— 岩体质量分级(巴顿)
Vmp 1000lg Q 3500 Vmp 3500 Emean 40 (Q> 1)
三、岩体变形曲线类型及其特征
(岩体中存在结构面,与岩块的峰值前的变形曲线区分开来)
K n K n K n 0 n 0 max K n 0 max
2
式中:K n 0 —结构面的初始刚度。
1984年班迪斯(Bandis)通过对大量的天然、不 同风化程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非充填结构面的试验研 究,提出双曲线形法向应力 n 与法向变形 n 的关 系式: n
将“弹性区”单位变形内的应力梯度称为剪切刚度 Kt。根据古德曼的研究,剪切刚度可由下式表示:
Kt Kt 0 1 s
(3-10)
式中:Kt0—初始剪切刚度, s—产生较大剪切位移 时剪应力的渐近值。 试验表明,对于坚硬的结构面,剪切刚度一般是常 数;对于比较松软的结构面,其大小随法向应力的 大小而改变。
JCS n tan JRC lg b n
b
(3-12)
式中:JCS—结构面的抗压强度, —岩石表面的 基本摩擦角;JRC—结构面的粗糙性系数。
对于具体的结构面,可以通过直剪试验或单倾斜拉 滑试验得出的峰值剪切强度和基本摩擦角来反算 JRC值:
4.4.3 抗剪强度
结构面最重要的力学性质之一是抗剪强度。
结构面在剪切过程中的力学机制比较复杂,构成结 构面抗剪强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结构面抗剪 强度可以用库仑准则表述:
n tan c
(3-11)
n 式中:c, 分别是结构面上的粘结力和摩擦角; 是作用在结构面上的法向应力。
矿山岩体力学
华北科技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
2014-7-8
1
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地下水渗流分析通常把岩体视为由岩块 (结构体)与结构面组成的地质体。
问 题 的 提 出 ?
岩体工程中的软弱夹层问题: 如黄河小浪底水库工程左坝肩的泥化夹层; 葛洲坝水利工程坝基的泥化夹层; 黑河水库左坝肩单薄山梁的断层引发的渗漏问题; 长江三峡自然坡中的软弱夹层等。
对于粗糙的结构面,可简化图3-3所示力学模型。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剪应力作用下,模型上半部 沿凸台斜面滑动,除有切向运动外,还产生向上的 移动。
这种在剪切过程中产生的法向移动分量称之为剪胀。
如果使凸台沿根部剪断或拉破坏,则结构面 在剪切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明显的剪胀作用。 因此,结构面的剪切变形与岩石强度、结构 面的粗糙度和法向应力有密切关系。
实验表明:
低法向应力时,结构面上有剪切位移和剪 胀; 高法向应力时,凸台被剪断,结构面抗剪 强度最终变成残余抗剪强度, 在剪切过程中,凸台起伏形成的粗糙度以 及岩石强度对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起着重要 作用。
考虑到上述三个基本因素(法向应力 n 、粗糙度 JRC、结构面壁岩石强度JCS)的影响, 巴顿(Barton)等人于1977年提出结构面的抗剪强 度准则,该准则为一经验公式:
(3)随着结构面尺寸的增大,达到峰值强 度时的位移量增大,峰值剪胀角减小; (4)由于尺寸的增加,剪切破坏形式由脆 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化;
( 5 )随结构面粗糙度减小,尺寸效应也 减小。
对充填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影响因素有:
充填物的厚度
颗粒大小与级配
矿物组分
含水程度
充填程度及厚度的影响 充填度:充填物厚度d与面起伏差h之比(d/h)。 一般地,d/h越小,τ越大;反之,抗剪强度越小。
式中:P—承压板单位面积上的压力(Mpa); D—承压板的直径或边长(cm);W,
We—为相应P下的总变形和弹性变形;ω—与承压板形状、刚度有关系数,圆形板
ω=0.785,方形板ω=0.886。μm—岩体的泊松比。
★ 定 义: 岩体变形模量(Em):岩体在无侧限受压条件下的应力与总应变之比值。 岩体弹性模量(Eme):岩体在无侧限受压条件下应力与弹性应变之比值。
(1)承压板法
刚性承压板法和柔性承压板法。 各级压力P-W(岩体变形值)曲线 按布西涅斯克公式计算岩体的变形模量Em (Mpa)和弹性模量Eme(Mpa)。
2 PD(1 m )W E m W 2 PD ( 1 E m )W me We
图6.1 岩体的压力--变形曲线
(2)钻孔变形法
钻孔膨胀计
利用厚壁筒理论(弹性力学)得:
dP(1 m ) Em u
式中:d为钻孔孔隙(cm); P为计算压力(Mpa); u为法向变形(cm)。
图6.2 钻孔变形试验装置示意图
与承压板比,钻孔变形法的优点:
① 对岩体扰动小; ② 可以在地下水位以下笔相当深的部位进行;
③ 试验方向不受限制;
赋存环境条件如地下水、地应力。
岩体的变形性质
一、岩体变形试验及其变形参数确定
变形参数包括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按静力法得到 动力法得到
E动
E静
承压板法 狭缝法 (扁千斤顶法) 静力法 钻孔变形法 原位岩体变形试验 水压洞室法 (按原理和方法分 ) 单(双)轴压缩试验法 声波法 动力法 地震(波)法
④ 可以测出几个方向的变形,便于研究岩体的各向异性。 缺点:涉及岩体体积小,代表性受局限。
(3)狭缝法(狭缝扁千斤顶法)
水平的,也可以是垂直的。如图6.3所示。
图6.3 狭缝法试验装置
二、岩体变形参数估算
现场原位试验费用昂贵,周期长,一般只在重要的或大型工程中进行, 因此,岩体变形参数的很多情况下必须进行估算。 两种方法: ① 现场地质调查→建立适当的岩体地质力学模型→室内小试件试验资料 →进行估算; ② 岩体质量评价和大量试验资料→建立岩体分类指标与变形参数间的经 验关系→进行估算。
古德曼1974年,将剪切变形曲线从形式上分
为:
(1)峰前应力上升的弹性区;
(2)剪应力峰值区;
(3)峰后过程是:
结构面微凸体的弹性变形、劈裂、磨粒的产 生与迁移、结构面的相对错动等,但是剪切 变形不管在那个过程中,剪切变形是不可完 全恢复的。
结构面间隙呈非线性
减小
应力与法向变形之间 呈指数关系,
古德曼(Goodman 1974)通过试验,得出法向应力 与结构面闭合量有如下关系:
n n s n max
t
—结构面 —原位压力,有初始条件决定; 式中: 最大可能闭合量;s, t —结构面几何特征、岩石力学 性质有关参量。
其中,摩擦角可表示成 i , 是岩石平坦时表 i 是结构面上微凸台斜坡角。 面基本摩擦角,
b
b
图 3-4 为图 3-3 凸台模型的剪应力与法向应力的关系 曲线,它近似呈双直线的特征, 结构面受剪初期,剪应力上升较快, 随着剪应力和剪切变形的增加,结构面上部分凸台 被剪断,此后剪应力上升的梯度减小,直至达到峰 值抗剪强度。
通常有两种结构面形式,如下图所示。
4.4.2 剪切变形
1)非充填型粗糙结构面,当剪切形变发生时,剪 切应力上升相对较快,达到峰值后结构面的抗剪能 力出现较大的下降,并产生不规则的峰后变形或滞 滑现象,如图中的A曲线;
(2)平坦(或有充填物)的结构面
初始阶段的剪切变形曲线呈下凹型,随着剪切变形 的持续发展,剪切应力逐渐上升,但没有明显的峰 值出现,最终达到恒定值,其曲线如下图b所示。
裂隙岩体变形参数估算
比尼卫斯基(Bieniawski,1978)(南非) Em =2RMR-100 (RMR>55)
Em变形模量,RMR分类指标值,RMR =9lgQ+44 。
Q
RQD J r JW J n J a SRF
(巴顿岩体质量分类) (RMR≤55)
Serafim和Pereira(1983)
n
a b n
(3-8)
n
a a , b —常数。当法向应力 , 式中: 。 b 则法向刚度可由(3-8)式得出:
max
Kn
n 1 n a b n 2
(3-9)
4.4.2 剪切变形
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作用下,结构面在剪切作用下将 产生剪切变形。
充填物的结构特征
结构疏松且具定向排列时,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较低,反 之,τ较高。 水的影响 指的是充填物中的水对结构面强度的影响。 用含水率表征,τ随含水率的增高而↓。
在岩土工程中经常遇到岩体软弱夹层和断层 破碎带,如果它们的含水量增加,由于水对 泥夹层的软化作用,使泥质矿物内聚力和结 构面摩擦系数急剧下降。 因此,它们的存在是导致岩体滑坡和隧洞坍 塌的主要因数,也是岩土工程防治的重点。
(1)法向变形曲线
直线型,如左图a所示 →弹性岩体 dp/dw =k(岩体的刚
陡直线型 (刚度大, 不易变形, 弹性变形为主 ) 度) 缓直线型 (刚度低, 易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