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
所谓正义一般分为以个人价值为标准的道德正义和以法律约束为准则的理性正义。
正如一千人心中有一个哈姆雷特,道德正义就如同一张普罗旺斯的脸,千变万化,没有一般的标准。
因此,今天我方要谈的正义是法律追求的人人平等与公正。
所以我们要讨论迟到的正义是不是正义,那就看他是否符合上述的标准。
我方认为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理由有二:
第一,说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不仅仅因为曾经的实体结果是错的,而是那些曾经的错误的判决结果揭出当初审判过程中不公正。
比如在赵作海冤案中,法院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承认赵作海案确实存在刑讯逼供,才得出9次有效证词。
而且实体结论的过迟产生会直接损害司法裁决的及时性,党的十六大提出关于司法制度中曾提出效率是公正的主要内容,佘祥林案发是1994年,第一次判决在1994年,终审是在1998年。
赵作海案发在1999年,复核是在2003年。
案件的羁押未决首先会让被告人处于一种长时间的被限制自由权,财产权甚至生命等实体性权利。
这就好比我打了你一个耳光,然后再去买糖给你吃,你说我是对你好还是不好呢?
第二,迟到的正义损害了无罪公民的人身权益,受害人承受的痛苦与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佘祥林,湖北省京山人。
1994年1月2日,他的妻子张在玉因患精神病走失失踪,佘祥林因涉嫌杀人被批捕,佘祥林判处15年有期徒刑。
而在2005年3月28日,佘妻张在玉突然从山东回到京山。
最后经过胜利宣判佘祥林无罪并且赔偿70万,可是他失去的是什么,11年的青春,赡养老母亲逝去的机会。
同样的道理,当年参与赵作海的几个审判员是受到了制裁,但是这种因果报应并不能改变妻离子散的现状。
对方辩友,你告诉我,他得到你们所说的正义了吗?
其实今天我们说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并不是说这种行为不好,而是说这种行为没有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正义的标准而已。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