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瓦当的前世今生

瓦当的前世今生

中国古建筑艺术——瓦当
摘要:瓦当是古代建筑屋面的构件,是具有双重功能的珍宝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成为记录历史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瓦当,屋檐,纹饰,汉代瓦当,建筑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
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

是古建筑的构件,是用以
蔽护屋檐,其瓦筒部分则遮挡了两行板瓦之间的缝隙,防
止了屋面雨水渗漏,增加了建筑物的牢固和美感,瓦当的
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
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金乌瓦当)瓦当是我国古代宫室房屋檐端的盖头瓦,俗称“筒瓦头”或“瓦头”。

瓦当文字中有自名“当”者,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

瓦当的下面是椽头,当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

所以,瓦当的名称很可能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来的。

迄今为止,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

约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

最早的瓦当集中发
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
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

周代人们便发
明了瓦。

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
有瓦当使用。

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
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瓦和瓦当使建筑增加了美感。

(灰陶半圆形瓦当)
同时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使我国古代建筑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西周的瓦当种类已不少,最大的每个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1.5厘米。

西周瓦当一般多为素面,少数装饰着简单的雷纹。

战国时期千丈之城和万家之邑到处可见。

城邑的扩建促进了建筑陶瓷业的迅速发展。

齐、楚、燕、韩、赵、魏诸国还大力推广应用印纹、刻划、暗花、堆贴等瓦当装饰工艺。

燕齐等国多为半瓦当,燕国瓦当多见饕餮纹、双龙纹、双鸟纹等,齐国瓦当多见树木骑马纹,各种形态的云纹,楚韩赵魏等国瓦
当多见云纹、奔鹿、玄鸟、豹纹和莲花纹、葵纹等。

秦瓦当
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
写实,简明生动。

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画面
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
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

汉代瓦当
在工艺上达到顶峰。

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长生无极)
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

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

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路以卷云纹为主,文字
瓦当锐减。

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反映了富于自信、勇于
创造的时代,不但在诗歌、书法、雕塑、音乐上而且在瓦当艺术
上都抹上了浓郁、健康、瑰丽的色彩,文字瓦当几乎绝迹。

宋代
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
为全圆形。

而汉代,则流行用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时(莲花纹瓦当)期更为兴盛。

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

瓦当图案的题材多种多样,基本以祥瑞纹样为主,有动物,卷云和文字纹等几种。

瓦当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筑构件,瓦当的种类较多。

就质料区分,瓦当主要有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

灰陶
瓦当资格最老,也最普通,从西周到明清始终是瓦当中最主要的
品种。

大约唐代以后出现了琉璃瓦当。

琉璃瓦当是在泥质瓦坯上
施釉烧制而成的,颜色有青、绿、蓝、黄等多种,都是用于等级
较高的建筑物。

宋元明清时期,个别建筑物上使用了金属瓦当。

金属瓦当有铸铁、黄铜和抹金的三个品种。

就形制区分,瓦当有半圆形、圆形和大(琉璃瓦当)
半圆形三种。

西周的瓦当都是半圆形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以半圆形为主,但已经出现了圆形的。

在秦汉时期,圆形瓦当占据主流,半圆形瓦当逐渐被淘汰,到东汉时终于绝迹。

大半圆形的瓦当出现于秦代。

秦始皇陵北
2号建筑基址出土一件直径61厘米,高48厘米的夔纹大半圆
形瓦当。

当面图案由两条造型奇异的夔纹组成,两夔左右对称,
姿态矫健,气韵生动,具有很高的装饰艺术价值。

文物考古界
誉之为“瓦当王”。

这类大半圆形的瓦当在辽宁绥中县“姜女坟”
秦汉建筑遗址中也有所发现。

(夔纹瓦当)就纹饰区分,瓦当可以分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大类。

秦始皇内城西墙出土的云纹图案瓦当,直径15厘米,当心为一圆钮,圆钮周围有一圈小乳钉纹,心外对称均衡地分布着四朵蘑菇形云纹,给人一种强烈的规范化、程式化的美感。

青海民和县土唐代羽人图像瓦当,直径13厘米,当面为一圆睁双目拱手站立的童子,两侧有一对刻画逼真的羽翼,似为天使,天真烂漫,质朴无邪,带有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是中国古代瓦当中难得的艺术珍品。

两汉时期盛行文字瓦当。

瓦当文字数从一字至十二字不等,但目前尚未十一字瓦当。

文字瓦当以四字者为最常见。

东汉以后,文字瓦当日趋衰落;隋唐以后,文字瓦当已很罕见。

(图案之白虎)(图案之朱雀)(文字之千秋万代)(文字之汉并天下)每一个时代的创造物和艺术品都是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反应。

瓦当到汉代已是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所发展的基础上的。

人们常用“秦砖汉瓦”来形容那秦汉两代在建筑材料方
面的成就,由此可见汉代瓦当的地位极其重要。

虽然汉代盛行儒学和经学,但是汉代的艺术创作的特点没有被这一思想束缚。

汉代先贤的艺术嗅觉极其敏锐,艺术感悟极其深远。

汉代瓦当的题材相当丰富,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

而且汉代瓦当造型优美,极富弹力,朴素之中蕴藏着浑厚而沉稳的艺术风格。

圆弧造型既是建筑力学性能的考虑,又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能更加突出整个画面方圆结合的呼应和统一,能够增强艺术形象的整体性的美感。

汉代瓦当纹饰很讲究整体的造型,通常采用中轴对称结构、螺旋结构、发射结构、自由结构等造型,这些都体现出不同的美学内涵和文化价值。

汉瓦当是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

古人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政治的、经济的、艺术的、文化思想的、宗教的各种内容。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

总之,汉代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

瓦当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正因如此,唐宋以来,瓦当已引起了好古者的重视。

在唐宋文献中记载有当时人用瓦当做成砚台使用。

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兴盛,瓦当收藏之风大盛,许多象陈直、陈介祺、罗振玉这样的大学者都倾心于瓦当的搜集与研究,康、雍、乾时期开始了对瓦当的专题著录,而对它的专题研究则是二十世纪后五十年的事情了。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瓦当,已经远远超出建筑物附丽品的地位,成为独具
一格的艺术精品。

它显示出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
术创造的杰出能力,是我国古老文化历史的见证。

它不但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
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焦南峰,等.秦文字瓦当的确认和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0.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99.
[3]叶朗.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陈直.秦汉瓦当概述[J].文物1983。

[5]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新编秦汉瓦当图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
[6] 陕西省《文物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
[7][日]村上和夫.中国古代瓦当纹样研究[M].丛苍,晓陆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
[8]汉阳陵博物院.汉阳陵考古陈列馆[M].图231-233。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