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原崛起及其战略选择

中原崛起及其战略选择

现发展模式的战略转移,必须把人力知识化、新型工业化、体制创新化、乡村城镇化和政治 民主化作为重点,走出新型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经济总量 大,人均水平低,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中原崛起,建立在科学论证和坚实基础之上,经过 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 7
6元,在全国3 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2 0位,比全国
O 2
平均水平2
6元低2

0元。实现中原崛起的核心指标,是确保2

O年的人均G
P达到当时全国的平均水平,即人均G 未来1 8年河南G

P达到3


0美元。经测算,要实现这一目标,
P年均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1.3~1.4个百分点,达到8.5%~
8.6%。经过努力,这一增长速度是可以实现的。
D O O
2年
P在中西部地区的l 9个省市区中排名第7位,低于黑龙江、新疆、吉林、湖
北、内蒙古和湖南。河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中西部1 9个省市区中排在第1 2位(仅比 黑龙江、山西、安徽、甘肃、宁夏、青海、贵州略高)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中西部1 9个 省市区中排名第6位,比中部9省平均水平2
2 6
9元低5 3元。中原崛起意味着河南的经
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都要居于中西部地区前列,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河南地处华夏腹地,“得 中原者得天下”是历代治国名言。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中,“中原平台”的构建,对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具有全局的战略意义。
二、中原崛起的可行性
2 0 0
2年河南G
9 D 9
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还比较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将大
幅度提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从l 相关关系看,河南人均消费水平每增加1元。G 0年以来G

P和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
P要增加2.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居
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G
以目前来算,河南G


P的拉动是很显著的。如果河南人均消费水平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而释放出来。河南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在“原”字号、高耗能行 业的比重过大,随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整个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会有大的提高,投资对 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从投资主体看,2
O 0
0~2 0 O 2年;非公有制经
济的投资比重,河南比全国平均低2.2、2.3、4.3个百分点,说明河南民营经济的
中原崛起及其战略选择
吴宏亮副教授
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 内容摘要:中原崛起,是河南省的重大决策。实现中原崛起,就是基本实现河南的工业化,
努力使河南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现代化水平较低的河南,要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必须瞄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水平,实
O 2 0
一个巨大的消费动力。同时,如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够增长7%左右,到2
年其收入和消费水平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些都将有力地推动我省消费市场的快速增 长。河南人口多、市场大,2 费品零售额超过2
0 0 0 0
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
1 8
9.8亿元,是全国社会消
O亿元的8个省之一,说明河南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河南目前
2年,河南连续1 0年实现了
“一高一低’’的战略目标,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1 0.5%,河南年增1 2.9%,年均
增长速度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增长9.2 0‰.河南为7.7 8‰。低于全国1.4 2个千分点。“一高一低”的背后,是观念、结构、发展战略等方面
的变化。从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看,我们将面临经济的国际化、经济的城镇化、经济的工业化
0 0
P将增加3
0亿元。
其五,从经济结构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看。河南目前的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
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过大,2
0 0
2年,河南第一产业比重为2 0.9%,高于全国5.5
个百分点。众所周知,农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一般只有5%左右,而第二、三产业的年均增长
速度则在l 0%以上,随着河南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蕴藏在第一产业中增长潜力将随着第
要意义。
首先,从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审视,中原崛起意味着河南走出“中原洼 地”,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在全国棋盘中的位置得以较大提升。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之一,在北宋以前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河南几度衰 落,到新中国成立时,已成为全国最贫穷的省份之一。1
P达到3 大贡献。
0 O
0 2
0年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即人均G

O美元。由于河南人口基数大,届时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比现在提高1.5
个左右的百分点。这不仅标志着河南的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对国家的发展也是一个重 其次,从河南自身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中审视,中原崛起意味着河南完成从农业社会
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基本实现工业化。这对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 会革命”。1
5 2 0 0
2年全省有从业人
2万,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l位;同期职工平均工资9


4元,相当于全国的7
3.9%,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一国或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
在生产过程使用较多廉价劳动力,减少使用昂贵的资本,其产品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具有竞争 力,那么该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河南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较 低,这种低成本优势正是发达地区转移资本和技术所追求的核心内容。四是市场化优势。实 证分析结果证明,哪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高,哪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活性成分就多,哪个地区
1.O 9 4
9年河南省工农业总产值为2
2亿元,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4.5%: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有5 0.3元,只
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 9%,排在全国2 0位之后。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发展速度和成就有 目共睹,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全国发展水平特别是与东部先进省份相比,仍处于“洼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有近一亿人口,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均水平偏低的河南来说,就是 要经过不懈的努力,走出“中原洼地”,达到2
工业化就是到2 说,到2 远的。
O 2 O 2
5%、
农业劳动力占6 3%以上,而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工业、现代服务业的1/1 0。基本实现 0年,非农业劳动力要占6 0%以上,城市人口占5 0%以上。也就是 0年,河南的城市人口要翻一番,非农业劳动力与农业劳动力的比例要倒过来,
使河南真正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它对河南社会发展乃至全国的发展的影响都是极为深 再次,从河南与同处于经济相对落后地位的中西部省份相比来审视,中原崛起意味着河
和城市化相互融合、经济的民营化趋势。由于河南在这四个方面的发展潜力大,随着这四大
趋势的推进,我们有理由认为,河南仍可能具有较长时间的经济高增长期,能够保持近年来 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取得比全国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实现未来1 8年河南经济年均增长
8.5%~8.6%。
其次,从河南拥有的比较优势来看。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河南位于联结东、中、西三 大地带的中国中部腹地,有着承东启西、接北进南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目前东部加速 产业升级和西部实施大开发的形势下,一方面便于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 移,迅速接受其示范和辐射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将中西部地区发展成为河南的潜在市场, 予以大力开拓。既可以利用紧邻东部沿海的良好区位,又可以积极争取中西部地区的优惠政 策,独具“双优”特点。二是丰富的资源优势。河南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多种矿
产的保有储量和潜在价值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河南农业资源丰富,粮、棉、油、
畜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投资少、见 效快。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对开发生 产文化旅游产品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是低廉的成本优势。2 员5
9 4
9年河南农业总产值为1
8.7
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
9.1%,
0.9
远高于全国7 O%的平均水平,而工业总产值仅有2.2 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l
%.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增
加值总量已居全国前列,但工业落后的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近7

6.7亿元,居第9位,
占全国的3.5%,财政支出6 民可支配收入6
4 5 4
9.2亿元,居第8位,占全国的4.1%。人均财政收
0 0
入水平不到全国的一半。居民收入水平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2年,河南省城镇居
7 0
5.4元,在全国排在第2 4位,比全国平均水平7
2 l
2.8元低1

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就旺盛强劲。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市场化进程数据说明,河南市场化程 度在中部九省中处于领先地位,非公有制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水平也高于中部其他省份,这说 明河南经济跨越式发展存在活性成分与内在动力。 其三,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看。未来l 8年河南投资需求旺盛。投资仍是拉动经济 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一段时期,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使河 南仍将是国家重点投资区域之一;高速公路网、大容量电厂及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 都将极大地推动河南投资需求的增加。在融资总量中,河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
O 0
2年河南相当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的6 8.1%,相当于
4.5%。
上海市的l 8.1%,是相邻省份湖北、山东、河北的7 3%、6 5.3%、8 0年,河南省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将超过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