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互改互评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作文互改互评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作文互改互评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被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所困扰着。

每次批改作文,老师辛辛苦苦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的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并不领情。

有的学生甚至连评语也懒得看,更不用说里边的精细批改和要求了。

真的是教师精疲力竭,学生收效甚微。

为此,师生都很苦恼,为了走出这种困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愿学、乐学、会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想了很久,也做了很多。

我们查阅大量同仁整理的关于写作教学的有价值的探索和实验的资料,获得很大的启示,同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提出了《作文互改互评的实践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结合新课改,就写作新教学模式作一点尝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包办太多,学生参与太少,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帮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培养自主修改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只有明确了写作目的,懂得评改标准,明白自己的文章有哪些地方可以删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哪些地方需要润色,哪些地方必须详写。

只有明白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才能不断保持优点,扬长避短,在互改互评中就会取长补短,作文水平自然会得到快速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揭示作文教学评改模式的现状,剖析语文教学作文评改中师生所存在的不同需求及其特殊性,探讨作文教学评改的新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学生互改互评作文,学生成了作文的主人;学生会互改互评作文,学生就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人。

在评改中,学生根据评改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详批细改之后,收获丰厚。

同时,在评改别人的作文时,能了解不同于自己的写作风格,汲取有益的写作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之,收获的都是正能量。

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

在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精力就转移到了备课、指导学生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上来了,因为教师们必须使自己的一桶水能随时满足一碗水的需求,所以,教师也在进步。

学校因为有了这样一群致力于改革与创新的教师团队,学生自主学习的势头高涨,学习能力培养起来了,综合素养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了。

这样的局面不正是一个学校所期待的吗?
学生互改互评作文的教学模式,解放了教师,挽救了学生,打造了学校,何乐而不为呢?
三、课题界定
所谓互改互评式作文评改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从而建立生生、师生双向的情感交流,双向的资源共享,双向的创新提高,双向的评价激励措施,初步形成教学相长的作文评价新机制。

评价是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理论依据
1、源于“三主论”。

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主体只有自觉地生成主体意识,“主体”才能真正地主动起来,
在教育学习中成人,在社会生活在做人,并使学文和做人和谐地发展。

2、基于“实践论”。

“实践出真知”。

深入观察生活,积极投身实践,自学探索问题,则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我们的写作教学,就是要深入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然后正确认识生活,准确表达生活。

3、基于“兴趣论”。

兴趣是学生的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是学生主体的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上的选择,兴趣对学习活动产生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兴趣直接引发学习动机。

因为兴趣有使人的好奇心大发的作用,使人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指向客观目标,从而引发行动趋向目标。

二是兴趣推动学习活动的发展,使主体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兴趣体现了学习态度的倾向性。

好学者渴求知识,兴趣盎然,对学习表现出积极主动性。

有了兴趣,则能使学习主动积极。

主动作文了,积极作文了,写作教学中学生这个主体就主动了。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借助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个体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与健全人格及良好的习惯,将学作文与学做人结合起来,做到“文如其人”。

2、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作文改评中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组的研究;
(2)作文改评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3)作文改评中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关系研究;
(4)作文改评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5)作文改评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
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互相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选题论证,资料收集,分析研究。

2、方案制订,征求意见,修改完善。

3、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及课题组成员。

4、制定课题研究相关计划及实施细则。

(二)、调查、探索阶段
1、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三)、实践阶段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在教学中具体实施。

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3、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4、形成相关论文。

(四)、结题总结阶段
1、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撰写最终成果论文,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

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有组织,学校高度重视,领导亲自参与科研。

2、知识、能力保障:课题组成员知识渊博,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责任心强,善于观察,收集整理材料。

3、经费保障:有足额的资金用于课题研究支配。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教师作文评改经验论文
2、学生优秀作品集
3、结题报告一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