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阅读 点亮人生7

智慧阅读 点亮人生7

智慧阅读点亮人生(七)高二语文组编制 2018/12/25【人民时评】“醒眼”与“醒心”作者:马洲兵时间:2018-12-25古人在研究睡眠时,认为“能息心,自瞑目”,倡导“先睡心,后睡眼”。

其实醒觉上也有个“醒眼”与“醒心”的问题。

眼已睁开心还没醒,这不是真正的醒。

医学上提倡醒后先养养神、醒醒心,尔后再睁眼下床,否则会出现视力模糊,还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社会生活中,也有类似眼虽醒而心未醒的现象。

比如,有的人见虎一毛而不见其斑、见树摇而不见风、见衣衫而不见人;有的观事睹物分不清轻重与大小,甚至辨不清黑白与美丑;还有的只能看近、看浅、看粗,不能看远、看深、看细。

这些多是只用眼看、不用心看的缘故。

现代社会的五彩缤纷常让人眼花缭乱,错误的东西也往往披上时髦的外衣、打着进步的幌子,许多是非问题并不像“泾水清清渭水浑”。

看问题光凭眼不靠心,很可能“成像”与“真相”出现偏差,作出错误判断。

常有贪官狱中悔恨在位时“瞎了眼睛”,实际上根本的还在于“迷了心窍”。

孙思邈在其经典著作《千金方》中提出“息心”,讲究“半醉酒,独自宿,软枕头,暖盖足。

”还有人认为,要“勿想杂念”。

前者讲的侧重外在环境,后者说的是内心世界。

其实,“醒心”又何尝不取决于生态之“清”、心灵之“净”呢?如今党风政风民风不断向好,“醒心”的外在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关键是作为个体需要打扫好心灵卫生,清除掉那些让人执迷不醒的私欲杂念。

有了对人民的赤诚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利益的平常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反过来作用于环境,也就形成了醒心的良性互动。

点眼水有助于眼醒,“喝墨水”有助于心醒。

拥有智慧的心,才有明亮的眼。

比如,要学点政治,“政治乃众人之事”,一个关心政治、了解政治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心怀全局、登高望远的人。

比如要懂点哲学,哲学是“聪明之学”,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那难免会看错人、做错事、走错道。

比如要知点历史,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知往才懂得观来。

有字无字之书读得越多,心灵越是清醒亮堂。

醒心,有时离不开旁人“叫醒”。

人难免有犯困打盹或闹铃不响的时候,领导、同事、家人等“推一推”“喊一喊”,帮助提个醒,可以避免“睡过头”。

确实也有人不识好歹,你热心叫他醒,他反而冲你发火。

越是这种情况,越表明需要人叫醒。

这些年,要求党员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确实是严管中透着厚爱。

同志之间都应有这样的“叫醒意识”,多提醒,多敲打,看似与人“过不去”,实则让他“过得硬”。

《大学》里讲,“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养一番“醒心”的功夫,方能耳聪目明,察细微、看本质、观大势。

《人民日报》( 2018年12月25日第04版)我们为创造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作者:本报评论员时间:2018-12-23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改革开放40年,最具活力的是人,最该致敬的也是人。

“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个始终坚持”,深情回顾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热情讴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创造伟力,将伟大成就归功于中国人民。

真挚的话语,深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始终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这“十个始终坚持”,既是对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发展奇迹的深刻揭示。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时代的气质与风貌,是由实干定义的。

4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的减贫奇迹,我们之所以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靠的正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靠的正是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拼劲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正因如此,40年来我们党始终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每一次成功,都意味着新的出发。

书写了伟大历史的改革开放,必将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辉煌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人民日报》( 2018年12月23日第01版)人民日报一线视角:从一碗面,看40年变迁张志锋2018年12月19日04: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从一碗拉面看改革开放40年,能发现怎样的生活改变和时代趋势?行走在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

据统计,甘肃兰州、青海海东市化隆县等地百姓在全国开设的拉面馆有数万家,从业者更是数以十万计。

闯了路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也赢得“面子”,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据记载,清朝嘉庆年间,甘肃东乡族马六七在北京国子监求学期间,从同窗河南怀庆府陈维精那里习得清汤牛肉面技艺,并带入兰州。

后经陈和声、马保子等人发扬光大,形成了“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油)、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的拉面制作技艺。

色、香、味的完美结合,让这碗大西北的拉面有了走向全国的充足底气。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也发现,这碗面遭遇了转型升级的难题。

多数面馆仍为“小散”,普遍属于家庭作坊。

一个炉子,几张桌子,挂着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

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

城市商业综合体融不进去,不得不躲进背街小巷……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能否吃出新蓝海,成了一个必答题。

改革开放40年,经济不断发展,生活逐步改善,消费层次不断升级,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

吃得饱了,人们下馆子不再将就、更加讲究,希望吃得好、吃得巧。

哪怕是一碗面,也需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

从满足温饱到追求滋味,需求端已经改变,供给侧也要改善,重夺市场青睐的道理并不复杂。

如何让这一碗面吃出时代感、文化味,青海海东近年来不遗余力做着引导工作。

一方面,在群科新区打造“拉面小镇”,举办拉面文化节,拍摄拉面人的纪录片和电影,讲述拉面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增强拉面的文化底色。

另一方面,当地鼓励拉面经营者走品牌化、特色化和规范化之路,经营者不再满足于做好一碗面,面馆环境更加考究,多了诗词挂幅,多了拉面的传说故事和饮食文化。

其实,这碗面本就有丰富文化内涵,是亟待开发的富矿。

有200多年历史的拉面,伴随城镇化进程走向全国,香飘神州,丰盛了全国食谱。

拉面传入西北前,传承自河南陈维精家族。

该家族原本就是中医世家、厨艺高手,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中草药。

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

中国饮食文化中有的是连绵不断的柔性力量,破解消费升级的密码,传统文化不失为一把金钥匙。

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百花齐“香”,每个地方都有绝活,从佛跳墙到叫化鸡,美食背后有故事,携带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关键是如何挖掘和传播。

站在改革开放40年节点上眺望,吃饱喝足已不难满足,唤醒文化舌尖、打动生活心田,预示着未来的方向。

端起这一碗拉面,时光的变迁,文化的氤氲,让人未及品尝已经香飘心头。

(作者为本报地方部记者)《人民日报》( 2018年12月19日 05 版)【聚焦热点】美检方不起诉刘强东,京东114天噩梦结束了吗?来源:网易科技文/一橙今日,明尼阿波利斯市亨内平县检察官办公室公布刘强东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不予起诉。

他的代理律师Jill Brisbois发表声明表示,“有人在调查期间不断散布大量的不实和误导信息,司法部门的结论证明了他是无辜的。

”声明中还提到,房间里的一切都是自愿的,刘强东先生没有犯任何罪行。

事后女方多次索要钱财并威胁起诉刘强东。

但Jill Brisbois也承认,刘强东先生的名誉已经严重受损。

两小时之后,刘强东发声明向妻子和员工致歉,“非常自责给妻子带来巨大伤害。

”“这段时间京东的每一位同事都在顶着舆论压力工作,心里对他们充满了愧疚。

”上个月,久未露面的刘强东首度发声。

11月19日,京东集团公布2018年Q3季度业绩,业务净利润3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 。

GMV同比快速增长30%,达到3948亿元。

那时还没有从明尼苏达事件中解脱出来的刘强东,亲自解读了这份季报。

似乎是在回应外界的关切,他提到了京东集团内部的状况——“现在整个京东集团的管理团队已经成型且非常稳定,我个人的关注点主要放在战略、团队、文化和新业务上,比较成熟的业务,我们的管理团队都可以处理好。

”刘强东此番发言所透出的信号,指向耐人寻味。

管理团队在京东业务运转上的位置和可靠性被刘强东突出强调,在稳定公众信心之外,这是否也暗示京东内部管理权的调整已经完成?会否是明尼苏达事件以来刘强东有意淡化他的个人符号以免继续将京东置于险地的开始?从8月31日刘强东事件爆发到今日,114天的惊险刺激,不确定的前景一直困扰着京东集团上下,形象受挫,股价大跌,创始人刘强东的好男人、好老公、好领导形象受到冲击和质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