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学生姓名:专业:对外汉语学号:导师姓名:二〇一七年五月目录引言 (1)一、跨文化交际中道歉用语研究及意义 (2)(一)道歉用语研究现状 (2)(二)道歉用语研究意义 (3)二、跨文化交际中的道歉行为 (4)(一)道歉是一种礼貌行为 (4)1.礼貌原则基本内容 (4)2.礼貌内涵的跨文化差异 (5)(二)影响道歉用语的因素 (5)1.文化差异 (5)2.礼貌言语行为差异 (6)三、跨文化交际中英汉道歉差异 (6)(一)文化与价值取向不同对英汉道歉影响.................. .. (6)(二)相对权势和社会距离对英汉道歉影响.................. .. (7)1.相对权势对英汉道歉用语的影响 (7)2.社会距离对英汉道歉用语的影响 (8)四、针对母语为英语学习者汉语道歉用语教学策略 (8)(一)英汉道歉表达差异 (9)(二)对外汉语教学中道歉用语教学策略 (9)1.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9)2.明晰英汉道歉用语使用差异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摘要道歉是人与人之间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貌语言行为。
在中国,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学习汉语已成为许多外国人最热门的外语之一,所以道歉用语在英汉交流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语言,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交际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不同,道歉用语及策略的选择上也有差异。
本文章从英汉文化和价值取向不同,从跨文化道歉言语行为的角度,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中的道歉用语差异,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道歉言语习得的影响。
关键词:道歉用语英汉差异对外汉语教学引言英汉道歉用语及其用法的影响引言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思想的不同,生活的方式不同,都会在语言表达出的意思存在差异。
美国Aaron Lazare在他的《道歉的力量》一书中提出道歉的意义,道歉是指两造相对时,冒犯者对被冒犯者承认自己对过失或对方的不满所该负的责任,并且表示遗憾或感到自责。
1当前,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多,特别是在生活中用英汉沟通时,双方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交际难免会产生冲突、矛盾或无意间造成误解,这时需要用道歉来化解双方的尴尬局面,来保持双方关系的和睦。
1(美)阿伦·拉扎尔(2016)《道歉的力量》,新北市:好人出版。
一、跨文化交际中道歉用语研究及意义道歉用语是品德涵养的基本体现,是文明礼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交往中尤为重要。
道歉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研究。
(一)道歉用语研究现状关于“道歉”一词,塔沃奇思教授在他的著作里指出“道歉”(apology)这个词的起源于希腊文“辩护”(apologia)转化而来。
“道歉”这个词的本意是“辩护”,到了十六世纪才出现“道歉”的新意。
十六世纪后,西方社会开始城镇发达,人的自以为是而冒犯及侵害到别人的可能性增多,于是替自己辩护就多了向别人“道歉”的成分,于是这个词的意义逐渐向“道歉”方向倾斜。
因此这个词的词义不断的变化,本身就是语言行为史,它意味着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人类不能在自以为是,无论是有意或是无意,当一方行为侵犯及冒犯另一方时,就需要向一方表示歉意。
英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奥斯汀1的三分法提出了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类型的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通过说话表达字面意义,言外行为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说话人的意图,言后行为是说话人的意思被听话人领会后所产生的变化或结果。
2道歉言语行为不仅是言内行为,更是言外之意,是在表达说话者的心理状态及个人态度。
在中西方交际当中,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双方各自的文化时,我们会因为各种原因向对方道歉或者是接受对方的道歉。
言语行为反映不同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念,道歉行为可通过言语来实现。
在奥斯汀之后,当今世界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约翰•赛尔,深入研究言语行为,他把言语行为细分为五大类:阐述类,说话人对某事做出一定程度的表达,对话语所表达的命题内容做出真假判断;指令类,说话人不同程度地指使听话人做某事,让听话人即将做出某种行动;承诺类,说话人对未来行为做出不同程度的承诺,说话人即将做出某一行动;表达类,说话1约翰·朗肖·奥斯汀,英国哲学家、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胡文仲(2015)《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人在表达话语命题内容的同时所表达的某种心理状态;宣告类,话语表达的命题内容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致。
他将道歉语纳入表达类言语行为之中,表示说话人对于某种事情发展状态的具体心理状态。
美国Aaron Lazare在《道歉》一书中写到道歉有什么样的功能,道歉有时为什么困难和为什么人需要道歉等问题。
道歉不只是对受损失的人说一声“对不起”这样简单,而是有着更多意义和作用。
从最基本的道德角度来看,道歉可以帮助人们从紧张中得到一点缓解,改善和巩固双方的关系。
道歉,是一种一直受到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等相关领域极大关注的语言行为。
(二)道歉用语研究意义所谓道歉用语,是为不适当或危害的言行承认不是的主要方式,以礼貌或行动请求原谅和理解。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导致冲突、矛盾,或不经意间造成误解等。
特别是在英语交际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活中不难见到,许多英语学习者或是汉语学习者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不足,出现了一些误会,那么需要用道歉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如何正确使用道歉用语非常重要,它可以避免双方因误会交流中断时,使交流更顺利的进行下去。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道歉是被当成一种社会礼仪在使用着。
人们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中冒犯了别人时,会使用道歉用语来表示他的歉意,如果冒犯的程度较小,而且并没有伤害到任何利益时,如果能够恰如其分的立刻道歉,那么会接受或回应对方的歉意,对道歉的回应是可以重新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够有效很快恢复人际关系的平衡。
对道歉的反应是相对接受者说的,言语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任何的语言行为都可以反映出文化的标准和价值观点。
作为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道歉运用,中西文化之间还是存在差异。
当冒犯行为较轻时,在汉语中接受道歉可以用“没关系”、“没事”“无所谓”等言语行为都可以,因为意思都很相近;但在英语中接受道歉为“Never mind”,“It doesn’t matter”会有不同的意思,“Never mind”是别在意,一般是在他人有过失时让别人不要在意,是种安慰性的话;It doesn’t matter”通常是用来回应别人的道歉,所以在使用上有一些差异,如果区分不恰当,就会造成错误,影响双方的沟通。
在跨文化交际中,道歉行为反映中西在不同的文化中价值观念有所差异。
由于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上有较大的区别。
希望本文通过英汉道歉用语对比分析,认知英汉道歉用语的差异,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有指导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道歉行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在英国人眼里,道歉都是一种美德。
可是当我们无心之举而造成误会时,造成彼此双方的不愉快,我们需要诚挚的道歉。
道歉的作用是保持礼貌,维护彼此双方的面子,维护人际关系的稳定。
如果道歉运用不当,就会造成误会更深。
在跨文化交际中,道歉随着语境、场合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一)道歉是一种礼貌行为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道歉用语是用来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睦,保持双方的良好关系,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尤为重要。
1.礼貌原则基本内容在礼貌交际方面,学者们也提出了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礼貌或积极面子是对别人表示赞许,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遵循的、正常的、对别人支持和有所付出的交往原则,强调双方在很多方面有所共享和取得了共识;消极礼貌或消极面子是对强加行为的回避,强调交际者的个性方面,即个人的权利至少不全部受其所属或其群体的价值观念所束缚。
1在日常生活社交中,礼貌被视为一种给予和保留别人面子的交际行为。
也就是说,面子是靠对方给的。
但在实际社交中,人们难免会威胁到他人或自己的面子,从而为了尽可能的维护对方的面子,道歉是人与人交际中礼貌言语的一种常见表达形式。
但是因为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对道歉用语的使用和理解会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也会影响到道歉语言行为的礼貌性。
1刘荣、廖思湄(2015)《跨文化交际》,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2.礼貌内涵的跨文化差异礼貌在中西文化社会中标准的意思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中国讲“礼”,“礼”从古代到现在都在约束人们在社会行为的标准,中国人人际交往经常保持等级秩序和亲疏关系的基本,晚辈听从长辈,下级听从上级,长辈和上级拥有威望和权势,贯穿在社会的各方面,各层次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礼貌原则在中国很大程度上是等级的差异,该原则不是西方社会人际交往中如何措辞等礼貌原则,也不是指西方社会强调人际平等的礼貌原则。
在《语言与文化研究》1一书中写到,当东方遇到西方,另一个大震荡就是“教育”,在西方,教育的目标是把人培养成不一样的人,我们的教育恰恰相反,却是把不一样的人培养成一样的人,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言语方式,并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优秀的学校,成为社会中有地位、有钱的人才算是成功,这样从思想上就会有等级的差异。
在美国的常春藤学校里,学校里培养的宗旨是如何感恩、如何为成功妥协、如何幸福和快乐,这是他们的校训。
西方会教你要学会感恩,要学会道歉,要学会原谅,要说谢谢等。
(二)影响道歉用语的因素西方人道歉的表达是维护对方的“面子”,维护彼此双方和睦,保证人际关系继续进行;中国道歉的表达是因为说话人感到内疚的心理影响,所以需要表达自己的遗憾和内疚感。
1.文化差异中英文化差异,对礼貌的重视和选择也不一样。
中方比西方更注重谦逊,西方注重得体。
西方的得体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最经常使用。
西方他们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以平等为取向,个人的利益不得侵犯,人与人之间,就算是上级与下级之间,遭受到冒犯时多会被当成对个人主义的侵扰,选用得体可以减少对别人消极面子的威胁。
比如,“很抱歉”,“对比起”,“请原谅”等这样的话语是用来挽回对方的“积极面子”。
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西方人,他们不会考虑冒犯什么样的人或做错什么事儿,甚至冒犯程度可以视而不见,他们也要使用道歉言语,不分时间,不分地点,都会说句“I’am sorry”。
1詹文都(2016)《语言与文化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西方生活中的道歉,无论使用的几率还是范围,都远高于中国。
无论是故意还是无意,道歉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事。
就算是轻微的侵犯,他们很自然的会说“对不起”。
2.礼貌言语行为差异国与国的文化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礼貌原则,在一个国家认为是礼貌的言语行为,换成另一个国家可能就会成为忌讳的行为。
所以研究中西不同国家的礼貌言语行为,培养和提升语用能力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