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4期2004年7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Vol.28,No.4Jul.,2004 杜鹃属植物的引种适应性研究张乐华(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江西 庐山 332900)摘 要:庐山植物园自1982年始开展杜鹃属植物引种驯化研究,共引种杜鹃花近300种(品种)。
笔者归纳了该园20余年来在杜鹃花引种栽培中所取得的经验,并通过对杜鹃在栽种地生长发育的观察,分析探讨了杜鹃属植物在庐山地区的适应性。
结果表明:(1)原产中国 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杜鹃生长好于中国 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中高山地区引种的杜鹃生长极佳;(2)引自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的杜鹃生长好于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滇南及滇西南);(3)广生态幅的物种适应性好于狭生态幅的;(4)向温暖湿润气候演化的温带和亚热带林下类群的杜鹃生长良好,而向旱、寒生环境演化的高山类群或热带附生类群的有鳞杜鹃在庐山适应性差;(5)总体来看适应性强弱表现依次为:落叶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常绿杜鹃亚属,羊踯躅亚属,有鳞杜鹃亚属;(6)原产日本、北美地区的杜鹃在庐山生长适应性良好,久经栽培的种引种易于成功。
关键词:庐山地区;杜鹃属;引种栽培;适应性中图分类号:S68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06(2004)04-0092-05A 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Adaptability of Rhododen dronin Lushan Botanical GardenZ HANG Le hua(Lushan Botanical Garden,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Lus han332900,China)Abstract:The introduc tion and cultivation of Rhododendron in Lushan Botanical Garden started since 1982.About300species and varieties have been introduced.The work e xperience and cultivated results for20years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gro 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lants of the genus Rhododendron,their adaptability in Lushan mountain is discussed:(1)The gro wth of Rhodo dendron from Sino Japanese Subregion,is superior to that in Sino Himalayan Subregion,especially those from the middle high hill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 hangjiang River grow e xtremely well;(2)The growth of Rho dodendron introduced from the subtropical humid monsoon climate zone is superior to that from the southern subtropical se mi humid climate zone(the southern and south western Yunnan);(3)The adaptability of species with wide ecological range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narrow ecological rang;(4)The Rhododendron evolving to wards warm and humid climate,from the te mperate zone and subtropics, grow well.W hile those evolving towards dry and cold climate,from the high hill groups or the tropical epi phyte,have inferior adaptability;(5)General adaptabilities are arranged in the order:Rhododendron Sub gen.Antho dendron,Azaleastrum,Hymenanthes,Pseudoanthodendron,Rhodo dendron;(6)Rho dodendron from Japan or North America has an advantage in adaptability in Mt.Lushan;the long cultivated wild species are easy to be introduced.Key words:Lushan mountains;Rho dodendron;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Adaptability收稿日期:2003-08-21 修回日期:2004-01-06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局国际友谊杜鹃园续建!项目资助作者简介:张乐华(1966-),男,江西进贤人,中科院庐山植物园副研究员,从事杜鹃花研究。
2004年 总第112期 张乐华:杜鹃属植物的引种适应性研究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以其物种繁多、花色艳丽、色泽丰富而闻名于世,为中国三大高山花卉之一。
杜鹃花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300年(古今注)就有记载(羊踯躅),唐宋年间已开始应用于私家园林。
但由于我国近代植物学研究起步较晚,对杜鹃花研究多停留于植物分类学领域,加之杜鹃花多生长于高山大岭、深壑幽谷之中,对生态环境要求较严,引种栽培难度较大,直到20世纪50~60年代才从研究角度开展野生杜鹃的引种工作。
鉴于庐山植物园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自1982年起较为系统地开展了杜鹃属植物的专属引种驯化工作。
1 资源概述杜鹃属为杜鹃花科(Ericaceae)中最大的属,全世界约967种(不包括种下分类等级)。
广布于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仅1种,2种进入北极区;东亚种类最多,马来西亚次之。
中国 喜马拉雅地区既是杜鹃花多度中心又是多样化中心,马来西亚仅是多度中心。
杜鹃属植物特有现象十分突出,东亚及马来西亚的特有种共约862种,占世界总种数的89%以上。
中国约有杜鹃562种,种类最多的为常绿杜鹃亚属和有鳞杜鹃亚属,特有现象也同样突出,约420种,占国有种数的75%。
我国杜鹃属植物从区系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中国 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351种、324个特有种)、中国 日本森林植物亚区(164种、135个特有种),占国有种数近90%;从行政区划来看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的云南、西藏、四川三省区,共403种,特有种223种,除新疆和宁夏未发现有野生杜鹃花外,其他省区均有分布[1,2\∀。
2 引种栽培2.1 引种地自然概况秀甲东南的庐山位于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北岸,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
庐山植物园坐落于庐山东南的含鄱口山谷中(E115#59∃,N29#35∃),四周环山、地形起伏、沟壑纵横,占地面积近300hm2,海拔为1000~1360m,年均气温11.4%,极端最高气温31%,极端最低气温-16.8%,年均降水量1929.2mm,降水日170d,相对湿度80%,无霜期230d,云雾日195.5d。
受东南鄱阳湖水气影响,春夏云雾缭绕,阴雨绵绵,全年日照时数仅1330h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土壤为山地黄棕壤,腐叶层积累较厚,呈酸性(pH5~ 6.5)。
冷凉湿润的气候、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适宜于杜鹃花生长繁衍。
2.2 材料来源考虑到杜鹃花的地理分布及生态习性,引种用杜鹃花材料主要来源于我国华东、西南、华南地区。
通过派专人外出引种、委托私人采种、国内兄弟单位种苗交换等途径,收集到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的杜鹃物种,并通过与国外植物园种苗交换及国际友人捐赠,收集到日本、北美及欧洲等地具有较强抗性和较高观赏价值的原生种或品种。
2.3 栽培管理要点2.3.1 栽培地选择杜鹃属植物种类繁多,生态习性各异。
根据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选择相应的栽培地,创造与原生境相似的小环境是杜鹃引种成功的关键。
经过近20a的引种栽培与建园实践,发现原产于中高海拔的大叶常绿类杜鹃引种到中海拔的庐山,宜栽植于疏林下、沟谷旁,光照太强易造成叶片发黄、反卷,生长不良;不足则影响花芽分化与开花结果数量。
原产于中低海拔的半常绿或落叶类杜鹃(落叶杜鹃亚属、羊踯躅亚属)宜栽植于向阳的空旷地带或灌丛中,向阳处栽植的白花、锦绣、日本、钝叶、满山红、映山红等杜鹃生长状况明显好于林下。
有鳞亚属的杜鹃多自然分布于高山旱生环境,栽植地宜选择于半干燥、排水良好的山坡及石山环境;马银花亚属的杜鹃生态适应性较强,可栽培于林缘、林下、路旁及空旷地带。
杜鹃花喜酸而忌涝,土壤以酸性腐叶土为佳,栽植地应有一定坡度,不宜栽植于积水的山谷,以免烂根。
2.3.2 植苗杜鹃花为浅根系植物,根系多分布于表土5~20cm以内,植苗切忌种植过深。
经过移栽的植株,根系常密集成团,易带土成活;大树移栽根系难以带土,为提高植苗的成活率,应提前1a断根,诱发须根萌生。
如栽植地土质较差,植苗时可用腐叶土更新根系土壤。
庐山春夏多雨、高湿,3月中下旬至4月份气温适宜,为植苗最佳时间。
笔者2002年春季共移栽杜鹃近千株,恢复良好,无一死亡。
2.3.3 养护管理野外栽培的杜鹃可粗放管理,每3~5a松土施肥1次,栽培过密及林下杜鹃易出现徒长枝,尤其是落叶或半常绿类杜鹃,冬季应进行1次修枝、整形。
温室栽培的杜鹃夏季应及时遮荫,增加空气湿度,栽培盆尽量不用新瓦盆(呈碱性,易引发缺铁黄化病)。
2.4 病虫害防治庐山地区野生及栽培的杜鹃花病虫害多达40余种[3],但危害较重的主要有4种:(1)猝倒病(Rhi zoctonia solani)为杜鹃播种繁殖幼苗期重要病害,多发于梅雨季节,蔓延快、危害大,常导致整盆、整床幼苗死亡,发病时应及时用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喷雾,每10d1次,同时减少浇水次数、增强通风、降低空气温度,可控制其蔓延;(2)扫帚病(MLO)为落叶杜鹃亚属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映山红、日本亚氏杜鹃(R.albrechti)、钝叶杜鹃及一些夏鹃品种,严重影响植株长势及开花数量,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措施,可结合园林修剪,去除病枝,并及时防治虫害,切断传播媒介,以减轻其危害;(3)中华长毛象虫(Enapto rrhimus sinensis)为杜鹃抽梢期重要害虫,危害嫩梢、嫩叶、嫩芽,严重地影响杜鹃的生长及观赏价值,可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采取人工捕杀,也可用50%氧化乐果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喷杀;(4)黄纹旭锦斑蛾(Cam pylotes pratti)主要危害大叶常绿类杜鹃,尤以云锦杜鹃为重,1年1代,幼虫危害期长达120~150d,可人工捏杀或以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