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美军“两次训练革命”的基本认识

对美军“两次训练革命”的基本认识

对美军“两次训练革命”的基本认识LORDSHOW最近,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和高级将领纷纷撰文探讨美军的“训练革命”对美军建设与作战的影响。

他们认为,美军从越战惨败走向海湾战争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美军在越战后大刀阔斧地改革,实行军事训练革命,通过先进的训练方式和近似实战的训练将美军装备技术的潜力转化成了实际的战斗力。

越战之后,美军进行的首次训练革命,为美国赢得海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而冷战后展开的再次训练革命将使美军的战斗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21世纪的战争做好准备。

现将美军这两次“训练革命”情况作一些介绍和分析。

一、训练革命的由来美军比较实际地看待战争结果,注重从作战情况反思训练,着眼未来战争而寻找训练的出路。

从70年代至今,其训练革命始终紧密联系所发生的主要战争而展开。

1、越南战争的失败引发训练革命越战失败促使美陆军认真进行反省,思考解决面临的许多训练问题:怎样由一支在越南战场上打了一场历时10年以步兵为主的战争转变为一支适宜在欧洲和中东战场上进行高度机动的机械化战争的部队怎样由一支在东南亚的丛林和稻田地与不发达国家的敌手打了10多年非常规战的军队转变为一支能在世界任何地点同威胁美国重要利益的任何国家打任何激烈程度战争的军队怎样把陆军建设成一支朝气蓬勃、富于进取精神的进攻型军队怎样培养出一种必胜的士气,不仅能够赢得胜利,而且能在首战便赢得决定性的胜利等等。

围绕探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从而产生了许多新思想。

如:“若不具备摧毁敌人有生力量的能力,必败无疑”;“最成功的军队是那些一旦需要便能‘产生最强暴力’的部队,因为‘产生最强暴力’需要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要使军队适应一种新的战争样式,主要是采用革新的方法来训练部队”;“革命性的训练方法强调训练的逼真性和对参训军官的严格要求,使从未参加过战斗的部队‘具有作战经验’”。

新思想引发了一场训练领域的革命。

总的说,越南战争的痛苦经历为军队改革尤其是陆军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动力。

2、1973年中东战争的结局推动了训练革命1973年中东战争之后,美军派出调查小组前往以色列。

他们在调查中发现,现代战争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用常规武器的破坏力目前已接近核武器的程度;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使是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战争,也不再是装备低劣、训练无素的武装集团之间的争斗。

同时,调查小组对现代战争的绝对强度及其对战场指挥员造成的疲劳影响也深感震惊。

由此,美军许多高级领导人开始意识到,为提高美军高级军官的战备水平,适应业已变化的新形势,制定新的教育训练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于是,美军新成立了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由威廉杜普伊上将领导研究与制定新的作战方法,并且用新方法训练部队,组织陆军部队在训练上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训练与条令司令部所属的整个院校系统的教材和施训方法重新进行了检查和修订;二是对整个训练系统的培训方针重新进行了调整,为的是使部队作好战备,以期取得首战直至最后一战的胜利。

这些做法带来了如下变化:新的关于“如何作战”的条令清晰地阐明了战胜数量上占优势之敌的战法。

为了便于学习,许多手册以连环画的形式编辑。

这样,士兵们在排队或上厕所的间隙时间就可以拿出来看一看。

训练采用成绩定位法,即用具体的量化标准来衡量受训人员的成绩。

建立训练中心,用以提供各种逼真而复杂的训练条件。

训练中心有一支按华约部队的理论、战术和编制进行过专门训练的对抗部队。

训练中心安装了各种仪器设备,用以反馈训练状况。

这样,参训者和教官都可以根据实际的训练状况进行等级评定。

建有一整套模拟系统及其他训练器材,可以使参训军官依照新的作战思想、理论和战术进行类似实战的首战模拟演练,而不会给部队带来任何伤害。

完成了对编制的研究,这就为使部队的编制建立在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基础之上而不仅仅建立在打好上一次战争的基础之上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3、海湾战争的胜利促进了训练革命对于海湾战争的胜利,美军分析认为,高质量的训练是美军部队保持战备状态和在海湾作战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武器装备在战后成为人们赞扬和谈论的重点,但归根到底,获得这场战争胜利的还是美国军人。

美国官兵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的表现证明,建立职业化军队和在平时以严格的实战标准训练部队的方针是明智的,由于保证了人员的质量,军队能够适应艰苦而陌生的作战环境并赢得胜利。

大多数地面部队指挥官把地面作战的胜利归功于平时的逼真训练和演习,因为这些训练和演习培养了美军熟练的作战技能。

美军在国内拥有许多专用靶场、学校和训练基地,如陆军的全国训练中心,海军陆战队的“二十九棵棕榈树”合成军种靶场,内利斯空军基地的“红旗”系列演习场地,以及法伦海军航空站的海军攻击战大学。

正是经过这些靶场、学校和基地的训练之后,美军才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取胜。

美军人员素质的提高部分原因是吸取了70年代的惨重教训,在80年代着手进行了一项加强训练的全面计划,重建军队的手段则是重新强调加强各级领导和新的专业教练,加强训练基地、训练技术及军事演习。

通过10年的努力才训练出一支稍加演练就能实施高难度和高强度的多军团作战的军事力量。

美军认为,由于高技术武器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重要,训练的重要意义也与日俱增,在军事训练技术方面的优势至少和它在武器方面的优势一样大和一样重要。

如果官兵无斗志,领导人不会指挥,技术人员维修不了装备,部队缺乏基本的作战训练,那么,给这样一支训练很差的部队配备最现代化的导弹和激光制导武器是毫无意义的,必须继续谨防养成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差的军队。

训练没有不花钱的,维持全国训练中心的年度费用可能足以购买十来辆坦克或若干架攻击机,或几十件灵巧武器,但军队决不能将训练等闲视之。

既需要灵巧武器,也需要由有战略头脑的指挥官领导的灵巧和训练有素的部队。

象海湾战争所见到的以灵巧武器对付基本上是非灵巧武器的战争是不会持续长久的,要赢得双方都是高技术的战争,其办法之一是利用海湾战争取胜的其它要素培养一流的官兵。

为此,必须开展一次新的训练革命,以满足军事革命发展和未来作战的需要。

总之,海湾战争的胜利使美军尝到了首次训练革命的“甜头”,认识到了再次训练革命的必要。

二、首次训练革命这次训练革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视为核心,“以做为主的训练”及“计划-准备-实施-考核-再训”的方法成为这次训练革命的理论基础。

这次训练革命有四个主要内容。

1、训练系统化训练系统化指部队、参谋机构、指挥官和单兵进行以任务为基本指标的系统化训练。

从明确部队、参谋机构、指挥官和士兵受训的具体任务开始,到提出遂行各项任务所必备的条件以及完成任务所必须达到的标准,直到最后全部达到任务的要求,对参训人员和部队进行系统训练。

施训者按战时的实际状况进行逼真的战场情况设置,受训者按照任务标准进行严格的训练,并根据施训者的讲评不断地纠正动作或程序,直至完全达标为止。

指挥官为参训人员和部队制定具体的受训任务计划,设置进行训练的各种环境,确定时间分配,然后进行各种艰苦环境的训练、评估和再训练。

这种系统的训练方法以技能为导向,适用于单兵训练、指挥官训练、营至军级的司令部参谋训练和班以上部(分)队训练。

它根本改变了以往以时间为导向的传统训练做法。

过去美军一直是用预定好的时间段训练某个科目,过了预定时间,单兵或部(分)队即转入另一时间段,去训练另一科目,并不顾及他们对科目是否已掌握或熟练。

1975年,陆军负责训练的副参谋长保罗戈尔曼将军提出了以技能为标准的训练原则,要求单兵或部(分)队必须熟练掌握训练大纲中的某一规定科目后才能转向另一训练科目。

依据这一原则,美军制定了各级《训练与考核大纲》,对每一科目的训练与考核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同一科目重复训练与考核次数可达五次之多,直到合格为止。

2、训练法规化训练法规化指将系统的训练方法和程序整理成条令条例,以条令为依据进行训练。

训练法规化,要求必须以先进的作战理论作指导,严格按照各种联合作战条令、军兵种作战与训练条令、条例、训练与考核大纲、标准、手册、出版物等法规性文件,用统一的程序和方法规范军事训练的计划、保障、实施与考核的各个环节,使军事训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如“士兵技能手册”为士兵和士官规定了任务、环境以及完成任务的标准。

“任务训练计划手册”将单兵、参谋人员和指挥官的任务、环境与标准同部队的集体任务结合在一起。

陆军训练第25一100号条令规定了实施部队训练科目所必须的训练管理程序。

这套训练理论将战役战术作战理论和指挥理论融于其中,并在整个军校和训练基地系统教授,构成了所有部队的训练基础。

3、训练检验训练检验是指部队经严格训练后又在作战训练中心逼真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对抗性的检验考核。

80年代初,美陆军吸收了海军的“神炮手”计划和空军的“红旗”计划训练改革经验,在加利福尼亚的欧文堡、洛杉矾的波尔克堡和德国的贺汉弗尔斯等地建立作战训练中心。

这些中心所提供的颇具实力的“敌方”部队、职业观察员/调理员队伍、先进的训练设施和极为详尽的考核后讲评,使对抗性检验极具逼真性,训练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实战训练,大大提高了训练质量。

象美国利文沃思堡的战斗指挥训练中心、阿肯色州的轻装部队训练中心、第10山地师的山地训练中心、第4机步师的高原作战训练中心以及美军的寒区作战训练中心、热带丛林战训练中心等都为美军训练和检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部队作战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1980年10月建立的国家训练中心,驻美国本土的所有坦克营和机械化营每18个月都要到此沙漠战训练中心进行轮训。

该中心成立以来已为陆军训练了10万人次具有沙漠战经验的部队。

这种训练对美军海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陆军所有现役机动部队的指挥官在每两年的任期内至少要有一次在上述作战训练中心进行训练。

陆军国民警卫队部队每年在欧文堡和波尔克堡作战训练中心轮训一次。

通过作战训练中心的训练,不仅使受训部队受到严酷的锻炼,而且也使指挥官了解部队和平时期训练所存在的优缺点。

4、“临战”演习“临战”演习是指美军以预测可能发生的战争为背景所组织进行的联军(联合)演习。

美军为适应其军事战略的需要,经常进行联军和联合演习,为那些需要远距离调动部队和装备的部队提供近似实战的挑战,以提高和检验协同作战能力。

其中80年代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进行的代号为“雏鹰”的大规模陆、海、空机动序列演习,目的在于模拟美军进行快速干预作战,援助盟国抵御武装入侵。

80年代中后期,在海湾地区进行多次联军和联合演习,参加演习的有陆军、空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以及特遣部队的各级部队,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也参加了其中的一些演习。

演习中,所有的部队都联合编配,进行各种课目的训练。

每年举行的“回师德国”演习是美军为做好战争准备的重要联军和联合演习之一。

该演习针对的虽然是完全不同的地区,但却提供了检验美军作战理论和战术构想的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