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企业”星级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
【摘要】绿色企业理念的提出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要求社会对企业进行客观公正的“绿色企业”评定。
因此,本文依据星级评价体系的原则,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绿色企业星级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绿色企业;星级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一、“绿色企业”星级评价体系的原则
绿色企业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将环境利益和对环境的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并取得成效的企业。
绿色企业星级评价体系是对企业环保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综合考查。
该体系应力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来综合考量企业的绿色程度,并以客观的形式加以呈现。
绿色企业星级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评价体系从排污、能耗、循环和企业社会责任四方面综合考虑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执行力度以及社会责任。
按照权重科学衡量,综合考虑企业特点并客观反映出差异。
2.客观性原则。
指标含义应明确划分清楚,层次清晰明了,以企业参考数据和权威部门相关统计数据为准,避免加入过多主观因素。
3.综合性原则。
一个优秀的制造业,不仅要有突出的生产销售绩效,还应在环保、社会责任各方面表现突出。
该体系应考虑绿色理念的方方面面的体现,拟定多个角度,综合考查企业素质。
4.独立性原则。
各个指标应当相互独立,避免产生包容重叠的关系。
对有相关性的指标,应根据其相关程度取其重者。
5.时间性原则。
体系中不仅考虑企业当下环保和社会责任,还将持续改进情况纳入其中。
反映企业在近3年内,为各方面工作的改进所做的努力和成效。
6.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考核过程中,一方面做定性的考核,如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达到规定标准;另一方面也做定量的分析,考查企业在排污、能耗方面进步的程度和空间。
7.可操作性原则。
考虑国内当地企业的现状与发展空间,有针对地性拟写适用性强的体系,以提高其可操作性。
二、评定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
对“绿色企业”星级评定,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前面所提到的构建“绿色企业”星级评定的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初步建立了绿色企业星级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绿色企业星级评定指标体系
1.污染物的排放达标率
污染物排放是衡量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指标。
在该体系中,我们选取7种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以此考查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情况。
考虑达标率在行业内、国内及国际上的达标情况或先进程度,将每个指标分为1至5等级,5级代表最高等级。
(1)工业废水排放情况——指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的排放量和浓度两方面考查,只有两项指标都符合才视为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评价体系中,把符合国家标准定为等级3。
如果未达标,但最近3年内有持续改进的定为等级2。
若无改进,则为等级1。
如果达到国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并通过相应管理措施确保该水平处于受控状态的,可以升至等级4。
若达到国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并通过相应管理措施确保该水平处于受控状态的,则达到最高等级5。
(2)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生活污水也是企业排污的重要部分,也将纳入考核范围。
其评价等级参考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一般企业做到排污达标的基础上,并伴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配有专业人员并在持续改进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即可视作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
(3)COD指标情况——化学需氧量,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其评价等级参考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同样要求高的企业会在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表现突出。
(4)工业废气排放情况——同样从总量和浓度两方面来考核,两项都符合的情况下才视作达标。
其评价等级参考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5)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固态的、半固态和除废水以外的高浓度液态废物,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废物的产生过程。
其评价等级参考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等级相对较高的企业不仅在量上的控制很好,而且循环利用方面也表现突出。
(6)危险废弃物排放情况——该部分主要指易燃、易爆,具腐蚀性、传染性、放射性有毒有害废物,除固态废物外,半固态、液态危险废物在环境管理中通常也划入危险废物一类进行管理。
一般属于《国家危险名录》中所提及的废弃物。
其评价等级参考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基于其特殊性,对于其考核时还要考虑是否符合危废管理的相关法规要求。
(7)噪声排放情况——环境噪声污染是指发声源发出的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
其评价等级参考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8)排污的管理与改善——该指标把对污染物的管理单列出来,主要看企业是否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项的资金和计划来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并且加入时间的概念,考查企业在近几年的改善成效和机制。
无管理或改善为等级1,有方案、目标为等级2,有投入、有专业人员为等级3,有完善制度为等级4,措施到位、有成果为等级5。
2.能耗
(1)单位产值水耗(立方米/万元)——是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的企业水耗与期内创造的净产值(价值量)总量的比值,通过单位产值水耗情况来体现企业的耗水情况。
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为等级3,达到行业或国内先进为等级4,达到同类企业的国际先进为等级5。
若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以5%为界,超过了5%为等级1,低于5%为等级2。
(2)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是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的企业综合能耗与期内创造的净产值(价值量)总量的比值。
是综合反映能源使用与经济效益的指标。
企业综合能耗的统计中,各种能源都应按等价值进行折算。
评价等级参照单位产值水耗。
(3)节能有效措施——该指标表示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无节能意识和措施的为等级1,有节能意识及措施,但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为等级2,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为等级3,达到行业或国内先进为等级4,达到国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为等级5。
(4)清洁能源的利用——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电站和“可再生能源”。
体系中最高等级体现在使用无公害、清洁型能源,等级4是清洁利用矿物燃料,等级3体现在合理使用矿物燃料,若没有使用清洁能源并造成大量污染和浪费则是等级1,一定污染和浪费是等级2。
(5)能耗的管理与改进——考查企业对能耗数据的记录、分析、统计、管理能力,对企业能耗管理硬件软件的综合分析。
无管理或改善为等级1,有方案、目标为等级2,有投入、有专业人员为等级3,有完善制度为等级4,措施到位、有成果为等级5。
3.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是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一种有效方式,国家政策鼓励循环利用,希望企业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发展模式。
(1)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一种具体体
现形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排放量,使其成为一种原料资源从而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体系中行业平均水平为等级3,行业或国内先进为等级4,国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为等级5。
若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但仍取得一定利用效率则为等级2。
无综合利用为1。
(2)工业废水再生利用率——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将工业废水再生处理后在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既可控制水环境污染,又可解决水资源的短缺。
其评价等级参照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3)边角余料回收利用——边角余料也是回收利用的重要资源,是对企业循环利用成效和机制的有效考核。
其评价等级参照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4)循环利用的管理与改善——考查企业在循环利用方面的管理能力及改善情况。
无管理或改善为等级1,有方案、目标为等级2,有投入、有专业人员为等级3,有完善制度为等级4,措施到位、有成果为等级5。
4.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主要由以下几个指标组成。
(1)对劳动者的责任——企业对劳动者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方面,不仅包括职工权利的保护,还体现在职工福利等方面。
等级3符合劳动法的要求,等级2基本符合劳动法但有些未达到,等级1与劳动法有较大差距,等级4严格执行劳动法并在同行中职工福利较好,等级5模范执行劳动法职工福利很好。
(2)产品的社会责任——指产品使用对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产品代表了最高要求,等级4要求是产品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等级3是产品的使用对环境无影响。
产品的使用对环境与社会有轻微影则为等级2,产品的使用对环境与社会有影响为等级1。
(3)公益事业情况——社会公益活动情况是企业社会责任更高层次的要求。
不仅体现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该指标主要从投入、具体形式、有无完善机制等方面考虑。
根据企业参加公益事业的次数及有无计划性、组织性分为5个等级。
(4)社会责任的管理与改进——考查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管理能力及改善情况。
无管理或改善为等级1,有方案、目标为等级2,有投入、有专业人员为等级3,有完善制度为等级4,措施到位、有成果为等级5。
课题项目:
2013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