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章分枝杆菌属四军医大学徐志凯教授

章分枝杆菌属四军医大学徐志凯教授

MTB感染人数多。 现患肺TB病人多。 TB死亡人数多。 耐药TB人多。 农村TB人多。 传染性肺TB患者疫情居高不下。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 一类细长或稍弯的杆菌,因有分枝生 长的趋势而得名。
结核杆菌引起结核病。对人类致 病的有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结核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 钝圆,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 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 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 珠状、短棒状、长丝形等。
抗酸染色(Ziehl-Neelsen)显示痰标本中 染为红色的特异性抗酸细菌(结核杆菌)。
其他非抗酸性细菌及细胞浆质等呈蓝色。 结核杆菌的抗酸性取决于胞壁内所含分枝菌酸 残基和胞壁固有层的完整性。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
第四军医大学 徐志凯 教授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从新石器 时代人类的遗骨和古代木乃伊的骨关 节的病理组织中,已发现人类在史前 时代已患过结核病。
中国医史中,结核病最早记载于《内 经》并形容为“虚痨”之症。古代文 献有提及肺痨为痨虫于肺所致,但未 能确定致病的成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世纪,结核病在欧洲和北美大肆 流行,散布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生 活困顿的人群成了结核病的温床。 而且是当时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被人们称为“巨大的白色瘟疫”。
无毒素与侵袭性酶类 与菌体成分有关
(二)所致疾病
感染方式
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等多途径侵入机体
致病机制:
细菌增殖引起的炎症反应 菌体成分的毒性作用 机体产生超敏反应
(一)肺部感染
1.原发感染
多见于儿童。随飞沫和尘 埃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细 胞内寄生。
原发灶内结核杆菌可经 淋巴管扩散到肺门淋巴结。 随着机体免疫力的建立,原 发灶大多可纤维化和钙化而 自愈。
(1)脂质(Lipid):占菌体干重20~40%, 占胞壁干重60%,主要是磷脂、脂肪酸和蜡 质,大多与蛋白质或多糖结合成复合物。
①磷脂: 能刺激单核细胞增生,并可
抑制蛋白酶的分解作用,使病灶 组织溶解不完全,形成结核结节 和干酪样坏死。 ②脂肪酸:
与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其 中6,6-双分枝菌酸海藻糖具有破坏 细胞线粒体膜,毒害微粒体酶类, 抑制中性粒细胞游走和吞噬,引 起慢性肉芽肿的作用。具有该物 质的结核杆菌毒株在液体培养基 中能紧密黏成索状,故称索状因 子。
世界结核病防治现状
自发现MTB以来,全球约有两亿人死 于TB,且疫情发展日趋严重。
WHO已将TB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 一,并于1995年起将每年的3月24日 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 公众加深对TB的认识。
据WHO预计,目前全球约20亿人已感染 了MTB。
全球现有TB病人2000万。
许多当年杰出的人物罹患结核病: 雪莱、席勒、勃朗宁、梭罗等。结 核病的流行甚至影响了诗人和艺术 家的思想。
德国科学家Robert Koch在1882年发现了 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结核杆菌,结核 病的致病细菌。他还证明了这种微生物 是可以在培养基里培养出来的。这一发 现使得结核的实验研究成为现实。
顽固——抵抗力强,干燥痰中活6~8个月。 化学组成特殊——脂质、蛋白、核酸、荚膜 高变异性——耐药性
结核杆菌培养的菌落
“懒、 馋、变” 菜花样 菌落
罗氏固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呈菜花状
3.主要菌体成分及其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无内毒素,也不产生外 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作用主要靠菌 体成分,特别是胞壁中所含的大量脂质。 脂质含量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呈平行关 系,含量愈高毒力愈强。
TB的死亡将达历史最高水平,全球每 天有8000人死于TB,每年约300万人死 于TB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TB的形 势尤其严峻,全球98%的TB死亡和95 %的新发TB都是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属于全球22个TB高负担国家之一,TB的 患病人数在世界各国中居于第2位。我国TB 的流行具有“五多一高”的特点:
通过破损皮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可导致皮肤结核。
(一)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
➢多发生于儿童 ➢原发综合征
原发后感染
➢多发生于成人 ➢病灶局限,不易扩散 ➢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和空洞
(二)肺外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可经血液、淋巴液扩散侵入肺外组 织器官,引起相应的脏器结核,如脑、肾、骨、 关节、生殖器官等结核。
艾滋病等免疫力极度低下者,严重时可造成全身 播散性结核。痰菌被咽入消化道可引起肠结核、 结核性腹膜炎等。
③蜡质D: 胞壁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肽糖脂与
分枝菌酸复合物,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并具有佐剂作用。
④硫酸脑苷脂和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 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毒株细胞壁中,
能抑制吞噬细胞中的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使结核分枝杆菌在细胞内存活。
这类糖脂能结合中性红染料产生中性 红反应,借此可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有无毒 力。
抵抗力 (四怕) (四不怕)
对乙醇敏感 对湿热敏感 对紫外线敏感 对抗结核药物敏感
抗干燥 抵酸碱 抗碱性染料 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

变异性
可发生形态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 药性变异
卡介苗(BCG):是毒力变异株 耐药变异:多重耐药结核病(MDR TB)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培养特性 培养特点:馋、懒、丑。 馋--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
马铃薯、甘油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 基(罗氏)上才能生长良好。
懒--生长缓慢,14~18h分裂1次,在固体 培养基上2~5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丑--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 状,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
极少数免疫力低下者经 淋巴、血流扩散至全身,导 致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 脑膜炎。
(一)肺部感染
2. 原发后感染
多见于成年人。大多为内源性感染, 极少由外源性感染所致。由于机体已形成对 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对再次侵 入的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局限能力,故原 发后感染的特点是病灶局限,一般不累及邻 近的淋巴结,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形成结核结节,发生纤维化或干酪样坏死。 病变常发生在肺尖部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