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部分-专题4-第2讲PPT课件
第1部分-专题4-第2讲PPT课件
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②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
的乘积。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①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 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②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 积。 (3)子代表现型种类的问题。 (4)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两大遗传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1)图中互为等位基因的是: A与a、B与b 。 互为非等位基因的是: A(a)与B(b)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2)图中两对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时,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 分别有哪些?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方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 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 AaBb×Aabb 可分 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2.题型 (1)配子类型的问题 ①具有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是每对基
①分离定律: A与a、B与b 。 ②自由组合定律: A(a)与B(b) 。 (3)若上图表示某动物的基因型,则该动物: ①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有: AB、Ab、aB、ab 。 ②各基因型配子的比例是:1∶1∶1∶1 。 ③用文字说明产生以上配子类型及比例的原因: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2.两大遗传规律的实质 (1)下列说法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有: ①④ 。 (2)下列说法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有:②③ 。 ①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 立性。 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 ③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④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分析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 Aa×Aa→1AA∶2Aa∶1aa (1)2∶1⇒显性纯合致死,即 AA 个体不存活。 (2)全为显性⇒隐性纯合致死,即 aa 个体不存活。 (3)1∶2∶1⇒不完全显性,即 AA、Aa、aa 的表现型各不相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3.遗传基本规律的验证 (1)遗传基本规律实验验证的理解 ①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 F1 测交后代比例为 1∶1∶1∶1 。 ②F1 自交,F2 的性状分离比若符合 3∶1 或9∶3∶3∶1,则遵循基因的分 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③孟德尔做的测交实验,F1 作父本和作母本所得的结果 相同(填“相同”或 “不同”)。 (2)两大定律的验证方法 自交法、测交法 、花粉鉴定法、单倍体育种法。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考 点 一
课
第 2 讲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后 限
时 练
考
点 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考纲点击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3.伴性遗传(Ⅱ) 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7.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伴性遗传和人类的遗传病
1.X、Y 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
(1)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
基因的 Y 染色体非同源区
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
位置 段基因的传;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具有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规律
具有世代连续性 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特点 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4)若上图表示某植物的基因型,则该植物自交, ①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几种? 9种 。 ②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 AABB、AAbb、aaBB、aabb 。 ③杂合子的基因型有: AABb、AaBB、AaBb、Aabb、aaBb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2)基因连锁与互换现象
若 基 因 型 为 AaBb 自 交 后 代 出 现 四 种 表 现 型 , 但 比 例 为 两 多 两 少 (如
42%∶42%∶8%∶8%)或测交后代表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 1∶1,则说明基因 A、
B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基因 a、b 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如图所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2)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性 状表现是否有性别之分,要视具体基因型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左图与性 别有关,而右图与性别无关。
四川卷考频 高频考点:基因的分离定 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 遗传 低频考点:孟德尔遗传实 验的科学方法和人类遗传 病的类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体 系 重 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体 系 自我校对:A.假说——演绎法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 重 自由组合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E.摩尔根 组 F.伴 X 显性遗传 G.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H.产前诊断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二轮专题复习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1)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观察 F2 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 16,如 9∶7、13∶3、12∶3∶1、 1∶4∶6∶4∶1 等,即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 9∶3∶4 可认定为 9∶3∶(3∶1),即比值“4”为后两种性状合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