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课程报告

国际金融课程报告

政敏做个封面嘛O(∩_∩)O~再看下标题加粗的对不对组长:组员:一、基于我国1997—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国际收支就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外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情况,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则主要体现在货物、资本变动和官方储备变动的情况。

具体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及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项及错误和遗漏4 个部分。

通过1997-2013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可计算出几个重要的国际收支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合金其数据如下图所示:(一)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变化趋势与原因:1.我国收支变动的趋势:通过观察1997-2011年的国际收支顺差结构,很容易发现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变化趋势:(1)经常项目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且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1997—2008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均为顺差。

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

(2)资本和金融项目大幅顺差,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

除1998年资本和金融账户为逆差外,1997-2011年间其他均为顺差,但变化幅度较大。

(3)外汇储备保持平稳且快速增长。

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出现较快增长,尤其是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

(4)净误差与遗漏项由逆差逐步变至顺差。

2.我国国际收支变动的原因:(1)经常账户注:以上图表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绘制而成,其中经常账户借贷方由左方Y轴、差额为右方Y轴表示。

从图表可见,经常账户差额从1997年-2001年略有下降,其原因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2001年后直到2008年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且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得利于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2008年后经常账户差额有所下降,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冲击。

但总体来说,1997年到2011年总趋势是增长的。

总体来说,经常项目的变动受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差额及经常转移差额影响。

1)货物贸易顺差较快增长。

由以上图表容易看出,货物贸易变动是经常项目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2 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 20569 亿美元,进口 17353 亿美元,分别较2011 年增长 8%和 5%。

近年来,货物差额的增长幅度与经常项目的增长幅度是大致相当的,其中经历了基本平稳期(1997~ 2004)、大幅上升期(2005 ~ 2008)和金融危机之后的下降期(2009 ~ 2012)。

货物贸易顺差的原因:A、我国政府推进出口行业发展壮大,扶持进口替代产业日趋成熟。

B、加工贸易发展过度以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加工贸易倾向C、出口退税等政策继续调整的预期以及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导致企业加快出口步伐2)服务贸易是我国经常项目的次大项目,一直呈现逆差状态,并有扩大趋势。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体现,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状况仍然相对落后,甚至常年保持逆差。

从 1997年的-34 亿美元到 2013 年的-1245 亿美元,服务贸易的逆差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在这一项上主要靠进口。

3)收益项目逆差有所收窄。

收益项目在这十七年期间,除了 2007、2008 和2011年年出现顺差之外,其余年份一直为逆差。

2012 年,收益项目收入 1604 亿美元,投资收益逆差 574 亿美元,下降 33%。

这主要是因为:A、 2009年以后,国际利率整体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导致了我国的投资收入减少,最终收益出现了负值。

B、受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收益再投资规模扩大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量的投资收益作为收益项下的支出外流。

经常转移项下顺差继续保持增长。

(2)资本与金融账户注:以上图表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绘制而成,其中资本与金融账户借贷方由左方Y轴、差额为右方Y 轴表示。

从以上图表可知,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从1997年-2011年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除1998年外都为顺差,且2008年到2010年增长迅速。

其中1998年逆差主要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国大量资本外流,且由下图可以看出,影响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主要因素是直接投资差额的变动。

对于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的一直保持的顺差,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国的对外投资情况。

近几年,我国对外投资增加较快。

该项目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外汇供应充足,这些为企业境外投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不断完善境外投资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引导企业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获得更好的发展。

2)对外开放和面向市场的结构性改革,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FDI目的地国家。

FDI的流入直接增大了金融账户的顺差。

3)境内机构调整境内外资产摆布,对境外证券投资规模大幅减少,是证券投资逆差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7年上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调减了短期外债指标,各商业银行境外融资规模受到限制,同时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内贷款需求继续增加,为满足资金需求,商业银行调整境内外资产摆布,减少增持境外债券。

(3)外汇资产储备账户注:以上图表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绘制而成由以上数据容易得到其对应的折线图,由图可看出,我国储备资产账户1997-2011年一直保持逆差,从1997年到2008年呈不断上升趋势,在2008达到历史高点,之后虽然总额较2008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4)净误差与遗漏账户(二)我国外汇储备变动的原因及影响1、我国外汇储备变动的原因:(1)国际收支双顺差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一是来自于经常项目顺差,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达到182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额为3878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对外汇储备的贡献率为52.01%;二是来自于资本项目顺差。

主要是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资本流入,2013年FDI净流入为1704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额为3878亿美元,对外汇储备的贡献率约为43.94%。

从2013年来看,经常项目顺差和FDI两项就贡献了外汇储备增额的95.95%。

(2)我国相关制度的影响1996 年,我国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这一制度使企业在经常项目交易下,可自由兑换外汇,进一步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及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

另外,人民币汇率制度也促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急剧增加。

在2005年7月汇改之前,我国汇率制度名义上是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但实质却是固定汇率制,出于维持汇率稳定的需要,央行被动地动用吸收外汇储备,从而加剧储备的增长。

在2005 年7 月汇改之后,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制度,汇率浮动区间有所扩大,部分缓解了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压力。

但在当前汇率制度下,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预期增加了人民币需求,在套利因素驱动下,大量外汇通过多种渠道涌入国内,反而加大了外汇储备增长压力。

(3)人民币升值预期自2002 年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提出人民币升值或采取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的要求之后, 国内就出现人民币升值预期,同时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不断提高利率,出现本外币正利差,使大量投机性资金涌入我国,对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提高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4)在国际分工中, 我国与发达国家属垂直型分工。

在生产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方面, 我国占有比较优势。

我国生产的初级工业制成品物美价廉, 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常受欢迎, 出口不断提高。

发达国家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但发达国家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限制对中国的出口,出口赚取的外汇因限制无法进口国内急需的高科技产品, 从而加剧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这也是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2、我国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已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其次,有利于增强我国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是我国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保证;再次,它是我国国际清偿力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国际资信水平和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最后,巨额外汇储备规模还有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实施积极的投资策略。

尽管如此,但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的诸多负面影响已日见端倪。

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提高机会成本高额外汇储备使机会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资本的有效使用率。

外汇储备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国银行的,如果用于对外投资的话,那么收益率则要远远高于储蓄收益,这样就构成了外汇储蓄的机会成本。

(2)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外汇储备量与本国货币的投放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外汇储备量越大, 意味着基础货币投放量也越大。

由于外汇储备是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资产, 其在货币当局账户上的对应反映是外汇占款。

而外汇占款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基础货币发行量的增加,若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 就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大幅上升。

(3)结构相对单一,面临着一定的汇率、政治等风险目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每当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也将十分激烈,因此汇率风险增大。

另外,一国大量地持有另一国的货币资产,势必会带来一定的政治风险。

假使中美关系恶化,中国很可能面临持有的美元资产被冻结的风险,使中国的外汇储备遭受重大损失。

(4)巨额外汇储备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造成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明显失衡,在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政策操作下,其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这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下。

虽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 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但是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削弱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从而影响国内经济增速。

(三)对实现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建议及原因。

1、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巨额顺差, 很大部分是由于消费不足而储蓄率过高造成。

所以, 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是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重要办法。

因此应该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