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际关系
亲子矛盾——谁的错?
主要是你 的错!
子女
父母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
1、父母习惯把子女当成未长大的孩子, 规定子女的人生目标。 2、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无端干涉,采 取一些令子女最“不能忍受”的行动。
3、父母望子成龙成凤心切,对子女的要 求过于完美。
从子女角度看 1、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的增强,逆 反心理的出现。 2、自我同一性混乱。 3、中学生从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 群体,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
如何解决矛盾
1、从学生角度: 一方面要知道老师与其它成年人一样既不是完美的,也 不是万能的。作为学生,要有意识的调整好自己对教师的看 法,如果因为不满意教师的性格就会影响自己知识的学习和 健全人格的形成, 有了对教师正确的态度,才能认真听取教师作为一个年长者 和学识丰富者对自己知识的教导和为人之道的指导,通过不 断向老师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另一方面要知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作学生的如果对老 师敬而远之,就会失去许多与老师相互沟通的机会,实际上 一般教师都是愿意和学生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 所以,青少年学生不要总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来关注自己, 而是可以主动去和老师作交流,探讨课业上的疑问,也可以 谈些内心的想法和学习的心得,以便及时得到老师的教导。
一位苦恼的女儿
爱的冲突
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 她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是 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 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 津津乐道。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 14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权?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 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 照片,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 “出格”的秘密。可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望着 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 去。我的心隐隐作痛…… 一筹莫展的母亲
四、消除依赖感
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象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 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
中学生如何处好与父母同 学老师之间的关系
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 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 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 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
四种人际交往关系模式
1 、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 ——心理自卑者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模式。 2 、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 ——心理自傲者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模式。 3 、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 ——悲观厌世者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模式。 4 、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 ——正常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模式 。
如何解决矛盾?
1、主动交流 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 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 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2、创造机会 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打 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 3、认真倾听 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 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 雷霆背后的理由。 4、主动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 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5、善于体谅 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 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 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的冲突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 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会觉得家 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也说不清楚, 反正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 一样——不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 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 而且,他们总是苛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 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们之间的代沟了!我现在和 父母之间,只要一谈学习,就犹如电闪雷鸣!之 后便会换来狂风暴雨!可是从不见有彩虹出现!!
我做错了作业,老师要我罚抄50遍,我怎么办? 我对某位老师的管理和教育有一些不满意,我 怎么办? 偶尔老师冤枉或误解了我,我怎么办?
案例1: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 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 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 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对 教师的反感对立,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 的兴趣。 案例2:另有一位学生干部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 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 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 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 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 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 “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 “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对象
主要 对象为家庭交往。 它是同学交往、师生交往的基础。 与父母交往,是我们学习交往的第一 堂课。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接触者。在朝夕相 处中,父母总是伴随儿童左右,指导他们 的行为。学会正确和父母相处是人际交往 的起步。
• 父母只关心子女的成绩,从不和子女沟 通,怎么办? • 因为成绩不理想,父母打了子女,怎么 办? • 父母不经子女同意看他的日记,监听他 的电话,怎么办?
我很苦恼,我该怎么办? ……
如何解决
一、要热情交往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你,而要主动 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
二、要理解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 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理解尊重。
三、要宽容谅解
俗话说:“人无完人。” 大家都还处于成长阶段,处理问题难 免会有很多不妥之处,我们要尽量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 避免产生敌意。
感关系。
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我们的世界,同学和朋友组成了必不可少的 一部分:一份好的友情可以在我们失意时送来慰 藉,在我们伤感时送来温暖,在我们跌倒时伸出 友爱的手,在我们重新振作时送来掌声,因此, 处理好同学关系在中学生人际关系中也是至关重 要的。
同学叫我的绰号 我和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冲突 我是班干部,许多同学不服我 进入高中后,我的成绩不再优秀,表现不再突 出。
原因:
1、传统观念僵化,是师生间权利、义务模糊、混乱的根源。 2、法制意识淡薄,是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内在原因。 3、过多筹划包办,是我们限制学生独立的潜在隐患。 4、心理健康障碍,是教师侵犯学生人性的间接因素。 5、师德品质欠修,“教师形象”失掉应有的光辉和魅力。 6、真情投入不足,“关爱学生”缺乏具体行为和艺术。 7、教学过程呆板,“激发兴趣”失去应有的活力和生机。
6、控制情绪 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
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 吸、离开一会,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7、承担责任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 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等。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 聊聊天。 8、讨论问题,达成协议 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 何行动达成协议。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计算机而荒废学 业,如果能就玩计算机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作出讨论和达成 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
2、 从教师角度:
作为教育者,对孩子必须有满腔热忱的爱,而且能易于被
孩子觉察。 教师应该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意识,辩证地处 理师生间的差距问题,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视野、强化敬 业精神,提升教育教学艺术水平,用“时时充满智慧”的标准
来完善自己,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豁达、负责、幽
默等优秀品质;用富有个性魅力的健全人格,优化师生间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