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

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

内涵把握(6个更加):
更加注重课程建设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 向的一致性;更加注重申报课程在所在专业课 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更加注重课程的完整 性和相关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注重课程 建设中校企的合作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程度; 更加重视申报材料课程的学生接受、认可的程 度;更加提倡先进教育教学手段和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变化
(1)指标体系调整
——增加“课程设置”、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内涵
(2)强调企业参与,共同开发课程 (3)强调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总体设计
——“课堂实录”调整为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40分 钟)和课程教学录像(15分钟)
(4)课程数量增加
——申报数300-380、评审数200-240
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 申报与评审
汇报、历年精品课程评审 二、课程的选择与申报 三、精品课程内涵把握
一、 历年评审情况
2003年以来精品课程建设总体情况 “十一五”1000门精品课程评审情况 2007年推行工学结合精品课程评审情况 2008年精品课程评审情况申报
教育部课程建设工作目标 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简介 精品课程设工作目标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 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主要工作目标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 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 与行来精品课程总体情况
时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合计
全国高职高专入选门数 24 51 61精品评审总体情况
时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合计
全国高职高专入选门数 106 172 200 478
31个省 46个教指委
(210) (120)
校长联席会
(50)
合计
387(统计结果及分布情况
分年分省统计(附件1) 各省精品课程及排序(附件2) 分专业配额与结果统计(附件3) 2007年申报与入选情况
(省附件4) (教指委附件5的专业大类:
公共事业类23门(30);
法律类14门(20);
水利类11门(16);
艺术设计传媒类36门(55);
环保气象与安全10门(16);
土建类47门(77);
文化教育类28门(50);
公共基础类11门(20);
资源开发与测绘16门(28)专用15制造类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2007)
共有6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教学内容(25分)-2个二级指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4个二级指标 教学队伍(15分)-3个二级指标 实践教学(20分) -2个二级指标 教学效果(15分) -4个二级指标 以上综合评分100分占80%; 特色(80分)及政策支持(20分),占20%。 二级指标及主课程指标体系简介
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2008)
共有6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课程设置(10分)-2个二级指标 教学内容(25分)-3个二级指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4个二级指标 教学队伍(20分)-2个二级指标 实践条件(10分) -2个二级指标 教学效果(10分) -4个二级指标 以上综合评分100分占90%; 特色(50分)及政策支持(50分),占10%。 二级指标及主要观测点、评估标准和分值见附件。
(5)申报途径增加
——省210、教指委120、校长联席会50
(6)明晰课程评审依据
——课程申型的选择
申报条件对课程类型的要求(条件比较) 分专业指标配额与课程类型(条件文件) 指标配额空间较大的专业大类 制造类精品课 Nhomakorabea指标配额情况
机电教指委精品课程申报简介
制造类共4小类32个专业(580X) ,其中 机械设计制造类(12个专业),自动化类(9个 专业);机电设备类(5个专业);汽车类(6 个专业)
目前,制造类32个专业,已评出国家精品课 程共100门;其中“十一五”共安排国家精品课 程89门(基本配额), “十一五”期间已评年申报指标与评审结果
途径 31个省 45个教指委
合计
申报数(计划数) 205(201) 104(99)
309(300)
评选门数 105(51%) 67(申报指标与评审结果
(公示通知 名单 汇总)
途径
“16号文”的要点及关键 词
1.明确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合作; 3.育人为本,强化职业道德 ; 4.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区域服务为重(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5.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6.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程申报简介:
教育部对教指委课程申报管理(文件); 机电教指委08精品课程申报通知(通知); 机电教指涵的把握
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简介 国家精品课课程指标体系简介
实训程评审工作简介
评审标准--教高司函[2008]82号文 推荐比例--1: 1.5 (计划数:推荐数) 评审程序--推荐、网评、会议评审 专程申报工作简介
精品课程申报指南(指南文件) 精品课程申报条件(条件文件) 08年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