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基因食品(1).ppt

转基因食品(1).ppt

量增加一千萬噸。
適應惡劣耕作條件
使農作物更能適應不利的生長環境,例如乾旱 (抗旱)、含高鹽 分土壤或特別低溫的環境。例如,改變作物之亞麻油酸含量,使 其可以忍受低溫及霜害。
增加農作物的產量
全球自1996年至2000年為止,基因改造作物栽培面積已經從一百 七十萬公頃,迅速竄升到五千八百萬公頃,七年內增加三十四. 五倍。根據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統計,2030年世界人口將由2003 年的六十億人增加到八十一億人,其中八億一千五百萬人可能將 處於飢餓狀態。
花的顏色 植物的高度 動物的產子數或產乳量等。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又說「龍生龍、 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也同樣表達 了遺傳因子的觀念。
基因是由DNA(去氧核醣核酸)組成
基因重組技術的方法
增加法 減少法 調節法
改變動物或植物的表現性狀 從某一物種抽取個別基因,將其殖入另一物種的基因組 例如將人類黃體素的基因殖入酵母菌中以大量生產避孕藥
基因改造食品
(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 )
什麼是基因改造食物(GM foods)
又稱基因轉殖食品 由基因改造生物 (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 )所加工而成。 以基因重組技術所衍生的食品,皆稱之為基因改
造食品。 現有的基因重組技術所能達成之改良特性有
基因轉殖動物(及其加工品)
如轉殖生長激素基因的鮭魚等,但目前多處於 研究階段,尚無此類基因改造食品正式上市。
基因改造作物被運用在哪裏?
將基因重組科技運用到作物及食品的歷程,依目 的性及發展性的不同,分為三個世代:
第一代:僅針對作物進行抗旱、抗蟲的簡單改變 第二代:增加一些功能性,例如添加維生素A,以防
增加生長速度、改良營養價值、抗蟲、抗病、耐除草 劑、耐低溫、延長保存期限、耐運送或利於加工等。
如:香甜玉米容易受到蟲害
農藥防治 基因轉殖技術,把「遺傳物質殖入活細胞或生物體,
產生基因重組的現象。」如此一來,玉米就會表現出 原本沒有的特性而具有抗蟲害的功能。
「基因」(Gene)
遺傳物質,攜帶遺傳訊息,決定生物體特質 例如基因可決定
主要基改作物全球栽培面積。
依轉殖特性
抗除草劑、抗蟲(Bt)、雙抗(除草劑與蟲)特性的全球基改作物面積分別為79、19.1、 26.9百萬公頃,各佔63.2、15.3、21.5%。
應用
應用
瑞士的英格包崔克斯(Ingo Potrykus)和德國的彼得貝 爾(Peter Beyer)
轉殖一個來自細菌、兩個 來自黃水仙花的基因到稻 米中,製造出來自黃水仙 花的基因到稻米中,製造胡蘿蔔素的「黃金米」。
只有染色體對數與長度相符之生物雜 交才能有後代。亦即,只有在物種相 似的生物之間才能進行。
需要長時間的演化過程,預期的性狀 才會表現。
基改作物全球栽培面積的地理分布
全球基改作物栽培面積,88.7%在 美洲,亞澳地區9.6%,而 中東 與非、歐洲僅佔1.8%。
基改作物主要栽培國家的收穫面積
美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印度、中國、巴拉圭、南非各佔全球基改作物面積 的50、17、13、6、6、3、2、1% (合計99%)。
玉米油、玉米餅、糖漿或零食和糕餅…等。
基因轉殖食品帶來的好處:
人類依賴以為生的糧食作物,約90%為植物性 僅依靠20種左右的植物提供主要糧食
其中玉米、稻米、小麥則提供全人類50%以上的熱量。
基因改造作物無非是希望
農作物可以抵抗蟲害 適應不同的氣候 抵抗真菌侵襲 延緩成熟期限 抗除草劑…等等
事實上,基因改造與傳統雜交均是透過人為的方法,改變 植物的特性。然而,兩者卻有以下的分別:
基因改造
特定基因的選擇、抽取、分辨 與轉殖
可以接合引入任何生物基因到 另一生命體內,如:把蠍子的 基因引進入玉米之內。 可明確預期該性狀出現。
傳統雜交
在不能選定特定基因情況下,利用染 色體複製時交換基因組合,再伺環境 自然淘汱。
這種米提供充足的維生素 A,幫助貧窮國家改善兒 童營養不良的問題。
這種黃金米的種母本是台 北309號稻米,
市面上最常見的基因改造食品是什麼?
市面上最常見的基因改造食品是來自於基 因改造的大豆和玉米。
基因改造的大豆可加工製成
醬油、豆腐、豆漿、食用油及其他豆類食品等
基因改造的玉米則可加工製成
基因改造生物
(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
基因轉殖微生物(及其產物)
包括可作為發酵食品的菌酛,或用以生產酵素、 胺基酸、有機酸、維生素、色素、香料等食品 添加物之微生物。
基因轉殖農作物(及其加工品)
此為GMOs中發展最快的領域,已有大豆、玉 米、蕃茄、馬鈴薯等轉殖作物問世。
止夜盲症的黃金米。 第三代:利用多個基因轉殖技術,大幅改變動植物的
特性,主要用在醫藥。
未來,或許可以以飲食替代藥物治療。因為經基 因改造過的食品、作物或動物,可能具備了某些 防治或是治療的成分。
基因改造與傳統雜交有何不同
你可能會感到疑惑,在基因重組技術被用來進行作物特性 改良前,我們難道不曾以作物育種的技術,來改變原物種 的特性嗎?
所需的主成份 如把抗 除草劑的基因殖入大豆裏,令大豆能夠抗除草劑
使特定動植物基因發生缺失,令動植物喪失某些原有性質 與功能, 如減少蕃茄內催熟基因的數量,將減緩其組織成熟軟化,
以延遲蕃茄的成熟期。
去除或增加某固定基因的控制因子,可以改變生物特性的 表現程度,甚至是功能,造成調整生物生命特性。就像紫 外線可以促成癌細胞的發生一般。又例如透過刺激頭髮的 基因,改變頭髮的色素;又如調節菜籽油內控制飽和脂肪 酸的基因,使其減少製造飽和脂肪酸,使菜籽油的飽和脂 肪酸含量降低。
以供應人類適時、適量的食物。 WHO推估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成長為現在的倍,如
何在有限的耕種面積中,提供全球近90億人口所需的糧產, 勢必依賴科技性較高且最被期待的技術。
基因轉殖食品帶來的好處:
增強農作物之抵抗力
增強對蟲害的抵抗力,減少使用殺蟲劑(防蟲)。 以占美國玉米產量三分之二的抗蟲玉米為例,可使一年的玉米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