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刊质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期刊质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期刊质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来源:医学论文发表——达晋医学编译
辑文编译小编听到人们常说,一份期刊的好坏就看它的影响因子大小,这就说明,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一份期刊的质量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影响因子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有无直接的关系?对此,学者们意见不一。

有些学者认为,影响因子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usefulness)或者显示度(visibility)的指标。

本文认为,影响因子不仅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这是因为,在某一学科中,影响因子大的期刊,不仅是该学科研究人员经常翻阅的期刊(体现期刊的有用性和显示度),而且,也是人们在论文投稿时经常考虑的重要期刊。

因此,这些期刊十分丰富的稿源和更加严格的审稿制度(对论文质量的同行评议)为其刊登高水平的论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多数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是载有高质量论文的著名期刊。

在这里,影响因子和论文质量(指期刊论文平均质量水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可见,影响因子所体现的期刊的有用性和显示度是以期刊内容,亦即论文质量为基础的。

没有高质量的论文,何来期刊的有用性和显示度?我们认为,期刊的有用性、显示度和论文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在肯定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学术水平重要指标的前提下,我们来讨论期刊学术水平与论文质量的关系。

期刊的学术水平可以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办刊的宗旨和方针;二是论文的学术质量。

这里,我们着重分析期刊学术水平与论文质量的关系。

众所周知,期刊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科学论文的一种载体。

科学论文的质量决定了期刊的学术水平。

在这样一种因果关系中,对科学论文质量的评估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对科学论文质量的评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同行评议,二是引文数量。

同行评议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论文发表前的审稿过程中。

在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的审稿制度中,通常经过初审、评审和和终审三个阶段。

初审主要由责任编辑对来稿作出初步评价并选定审稿人。

审稿人对稿件进行评审的过程也就是同行评议的过程。

审稿人要就稿件的学术水平给出评判,对内容提出取舍建议及其依据。

在此基础上,最终由责任编委决定稿件是否可以接受发表。

初审、评审和终审的共同责任是判断论文是否具有学术性,主要是从论文的科学意义和结果的可信性两方面加以考察,对稿件的质量作出评价并决定取舍。

可见,编审稿的过程就是同行评议的过程,是论文质量评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通过同行评议,要在众多的来稿中根据办刊的宗旨和方针筛选出优秀者,甚至需要时,还要把握热点问题主动向知名科学家约稿。

同行评议是期刊论文质量前期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审稿人的水平与期刊论文的质量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引文量是计算影响因子的基础,也是目前国际上已被广泛接受的一种对论文质量进行后期评估的方式。

就某篇论文而言,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该论文受人关注的程度越高,其学术影响力越大。

高引频论文常常表现为该论文研究的内容是某一时期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甚至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一种期刊的被引量是该期刊论文被引量的总和。

影响因子是表征期刊近两年论文平均被引率的指标。

影响因子越大,则期刊论文平均被引率就越高。

如果期刊编辑部能在前期同行评议阶段评审出高质量的论文(包括对学术问题持不同观点的论文等),引起广泛注意,那么,该刊自然会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

可见,同行评议和论文被引数量都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

高水平的同行评议是论文质量的保证,高质量的论文是期刊高被引频次的基础,高被引频次又是计算影响因子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变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