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年乙二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2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七章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7.1 给排水7.1.1 概述本项目给排水设计内容包括:一次水站、循环水站、除盐水站、污水处理站、栈桥冲洗水处理站、全厂事故水池及全厂配套的给排水管网。
7.1.2 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设计采用的规范及标准如下:《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 50102-2003《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2007《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 50109-2206《化工企业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HG/T20653-2011《化工企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HG/T20690-2000《化工企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加药装置设计统一规定》HG2052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石油化工给水排水水质标准》SH 3099—2000《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标准》GB/T50125-20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1.3 设计原则及设计特点(1)工艺设计上尽量减少新鲜水用量,多用循环水,并考虑部分清净废水的再利用,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2)装置排水清污分流,按质排放,并加强装置内生产污水的预处理,以保证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3)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方案,以节省投资,保证工程建设进度。
7.1.4 项目用水排水量项目用排水水量见下表7.1-1。
表7.1-1 项目用水量一览表 (xxx/xxx :正常/最大) 序号 装置名称 用水量(m 3/h) 备注 一次水 循环水 除盐水1 煤气化装置25/30 2000/2200 80/100 2 气体净化装置2699/2938 1/2 3 草酸二甲酯合成装置6644/71624 乙二醇装置5169/7144 5 硫回收 15/206 空分装置5772 7 工艺透平3535 8 锅炉房 20 1200 3909 除盐水站227/257 672 10 循环水站426/468 11 生活用水15 12 未预见水量75 总计 788/865 27706/30643471//492 表7.1-2项目排水量一览表(xxx/xxx :正常/最大) 序号 装置名称 排水量(m 3/h) 备注 冷凝液 生产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1 煤气化 60/802 气体净化装置 1/2 6/10 排污至循环水系统补水3 循环冷却水站87/96 排至厂外 4 除盐水站 75/84 排至厂外序号装置名称排水量(m3/h)备注冷凝液生产生活污水生产废水5 锅炉房 4 锅炉排污至循环水系统补水6 乙二醇装置5/10至全厂污水处理站7 草酸二甲酯合成12/27至全厂污水处理站8 生活用水14 至全厂污水处理站9 蒸汽冷凝液272 至除盐水站1 0 透平冷凝液47 至除盐水站总计319 92/133 172/194注:本工程生产一次水用量773/850m3/h,生活水用量15m3/h,循环水用量27706/30643m3/h;除盐水量471/492m3/h;回收透平冷凝液47m3/h,回收蒸汽冷凝液272m3/h;全厂生产废水排放量172/194m3/h,其中10/14m3/h排至循环水系统作补水,其余162/190m3/h排至厂外。
本项目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92/133m3/h,送至全厂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本项目用排水量详见项目水平衡图(12039-FP08-WT18)。
7.1.5 给水水源本项目生活供水水源为地下水;生产、消防供水水源为厂外地表水源。
厂外地表水源主要有二处:一是项目南面的衡水湖,二是项目北面的石津渠。
地表水水水质主要指标如下:电导率为644us/cm,总溶解固体为410mg/l、浊度10mg/l。
厂外地表水供水至本项目界区处压力不小于0.20MPag。
7.1.6 项目给水系统根据各装置的用水量、水质、水温、水压要求,本着尽量减少一次水用量,多用循环水,以节约用水的原则,同时根据各装置的生产性质、规模大小、耐火等级的不同合理设置消防水设施,将本项目给水划分为以下几个系统:生产给水系统、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盐水系统。
7.1.6.1 生产给水系统本项目正常生产用水量773m3/h,最大生产用水量850m3/h,供水压力0.50MPa (G),主要用于各生产装置地坪冲洗水、锅炉房用水、循环水补充水和除盐水装置用水。
根据厂外地下水水质指标,本项目原水水质比较好,只需经过过滤处理后,即可直接用于生产、消防用水。
故本项目设置一次水站,设计供水能力为1000m3/h。
厂外地表水经浅层砂过滤器过滤后,其出水浊度小于3mg/l,直接进入清水池,然后通过水泵加压后供各装置生产消防用水。
一次水站内设置清水池(兼消防水池)、泵房(与消防水泵房联合布置)和供水管网。
清水池及消防水池有效容积8000m3,贮存8小时设计生产用水(含最大消防用水量)。
本系统主要设备及构筑物:生产消防水池一座,有效容积为8000m3,分2格。
生产水泵3台,2用1备,每台供水量500m3/h,扬程0.50MPa(G)。
7.1.6.2 生活给水系统本项目生活给水由厂外生活供水管网供给。
生活用水量约为15m3/h,主要用于本项目生活用水和化验用水,供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7.1.6.3 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该工厂总占地面积<100ha,厂区内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处。
全厂最大消防用水量发生在乙二醇罐区,罐区消防冷却最大用水量为440m3/h,持续时间6h;泡沫用水量为610m3/h,持续时间25min,故最大消防流量为1050m3/h,消防总用水量为2900m3。
消防水源来自生产消防水池。
消防水采用独立的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压力1.2MPa。
高压消防水系统分别由水源、消防泵组、消防栓、消防水炮及相应的系统管网、阀门等组成。
高压消防给水系统设置2台稳压泵(1开1备),流量为5l/s,扬程1.20MPa。
2台消防主泵(1台电泵1台柴油泵,1开1备),单台流量1050m3/h,扬程1.20MPa。
消防水池与生产水池合建总有效容积8000m3。
7.1.6.4 循环水系统A.概述本项目循环冷却水量正常为27706m3/h,最大为30643m3/h,给水压力0.45MPa (G),回水压力≥0.20MPa(G),给水温度32℃,回水温度42℃,温差10℃,浓缩倍数5倍。
冷却塔型式及选择冷却塔分为逆流式和横流式,其中逆流式冷却塔冷却水与空气逆流接触,热交换效率高,填料容积比横流式要少15%~20%;当循环水量和热工性能相同条件下,造价比横流塔低约20%~30%;成组布置时,湿热空气回流影响比横流塔小;由于淋水填料面积基本同塔体面积,故占地面积要比横流塔小约20%~30%。
横流式高度比逆流式低,配水系统需要水压比逆流式低,水泵节电约5%~10%;风阻比逆流式低,风机节电约10%~20%;风机功率低,同样条件下噪声值比逆流式低3~4 dB(A)。
同时结合本工程总图布置和本项目所在地区气候条件,冬季气温低易结冰,逆流式更适应本工程。
因此,本工程拟采用逆流式冷却塔。
B. 流程简述来自装置的循环冷却回水(≥ 0.20Mpa(G))直接进入冷却塔,经喷头、填料与塔顶轴流风机抽入空气换热后落入塔底水池,被循环水泵提升压力后,分别供给各装置循环使用。
为补充循环水蒸发和排污损失需向循环水补充一次水,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主要来自一次水及少量生产废水。
为防止冷却水对设备腐蚀结垢,系统采用投加药剂的方法进行缓蚀阻垢处理,药剂配方需经过试验后确定。
药剂在加药装置溶药罐内溶解稀释后,由计量泵送到循环水冷却塔吸水池,加药采用连续加药的方式投加。
为防止冷却水中细菌的孳生,采用投加二氧化氯的方法杀菌灭藻。
杀菌灭藻剂的制取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
将氯酸钠和盐酸投入二氧化氯发生器,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溶液,然后由喷射器投加至冷却塔水池。
二氧化氯发生器为自动控制成套设备。
为降低循环水中悬浮物的含量,设置旁滤器作为循环冷却水的旁流处理,在循环水回水管上接出管道至旁滤器,经过滤后的出水浊度≤ 5mg/l返回冷却塔水池,旁滤处理量约为总循环水量的5%左右。
C. 装置规模及设备选型本项目设置循环冷却水站,设计处理能力31500m3/h。
采用逆流式冷却塔7座,单塔处理量4500m3/h;循环水泵5台(4用1备),单台流量7880m3/h,扬程0.52Mpa(G)。
循环水旁滤器:6套,单套处理能力:250m3/h。
7.1.6.5 除盐水系统本项目共需除盐水最大量492m3/h。
本系统含二个单元:除盐水制备和冷凝液精制。
第一单元除盐水制备单元。
采用反渗透+混合离子交换器制备二级除盐水,水源为生产水。
第二单元是冷凝液精制单元。
精制二级除盐水,水源为冷凝液。
本项目回收透平冷凝液47m3/h,蒸汽冷凝液272m3/h,共计319m3/h。
考虑部分冷凝液事故状态无法返回精制,故本项目除盐水的制备能力采用250m3/h,冷凝液精制能力350m3/h。
二级除盐水水质为:电导率μS /cm ≤ 0.2二氧化硅mg/L ≤ 0.02铁ppm <0.03供水压力 MPa 1.0冷凝液处理工艺流程为:冷凝液→ 换热器→ 精密过滤器→ 混合离子交换器→ 并入除盐水箱。
除盐水制备的流程如下:生产水→ 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反渗透→ 混合离子交换器→ 除盐水箱→ 用户再生系统:酸碱槽车来的盐酸、烧碱由装置内卸酸碱泵送入酸碱贮槽贮存,酸碱通过贮槽进入酸、碱计量箱,再生时,酸、碱经贮槽进入计量箱然后通过酸、碱喷射器与除盐水混合后配制成再生液送入离子交换器再生使用。
本站采用的再生剂为:阳离子交换剂采用盐酸(浓度30%),阴离子交换剂采用烧碱(浓度30%),再生液浓度1.5~3.0% 。
本站离子交换器再生过程中排放的酸碱废水通过明沟汇入酸碱中和池,经压缩空气搅拌中和均匀pH达6~9后排至厂外。
主要设备选型:多介质过滤器:采用5台Φ3200mm,单台处理能力72m3/h,5用1备。
超滤装置:2套,单套处理能力:180m3/h。
反渗透装置:2套,单套处理能力:165m3/h。
混合离子交换器:采用4台Φ2200mm,单台处理能力200m3/h,3用1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