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新进展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新进展

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癌SLN转移,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对SLN的观测可达到83.61%。

研究表明,二维超声观察淋巴结癌转移:形态不规则,横纵轴比<2,淋巴门不规则变窄消失,淋巴结皮质增厚>3mm;观察淋巴结内血流分布模式及血流阻力:最大速度为1.21-35.42,阻力指数>0.65。

这一征象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诊断SLN转移的有力证据。

目前,临床指南、循证医学及专家的共识,均认为SL N 活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医院乳腺癌腋窝分期的标准治疗模式。

随着SLN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韦光亮,樊云清,陈凤兰,等.经皮注射超声造影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显像及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5(5):303-305.Chatterjee A,Serniak N,Czerniecki BJ.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n breast cancer:a work in progress[J].Cancer J,2015,21(1):7-10.郭如琪,高晋南,田佳.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2):150-153.龚晓军,毛红岩,刘慧民,等.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2):221-224.尉承泽.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现状及值得注意的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10):955-958.湛建伟,苏国森,程少萍,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4,35(28):6342-6343.Theriault RL,Carlson RW,Allred C,et al.Breast cancer,version 3.2013:featured updates to the NCCN guidelines[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13,11(7):753-760.He PS,Li F,Li GH,et al.The combination of blue dye and radioiso-tope versus radioisotope alone during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for breast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BMC Cancer,2016, 16(1):1-12.管海涛,马小斌,刁岩,等.纳米碳混悬注射液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0(4): 439-441.Verbeek FP,Troyan SL,Mieog JS,et al.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 in breast cancer:a multicenter experience[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4,143(2):333-342. Thompson M,Korourian S,Henry-Tillman R,et al.Axillary reverse mapping (ARM):a new concept to identify and enhance lymphatic preservation[J].Ann Surg Oncol,2007,14(6):1890-1895.Nos C,Kaufmann G,Clough KB,et bined axillary reverse mapping (ARM) technique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quiring axillary dissection[J].Ann Surg Oncol,2008,15(9):2550-2555.马桂凯,许培权.腋窝反向淋巴作图在乳腺癌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54-456.van der Ploeg IM,Kroon BB,Antonini N,et al.Axillary and extra-axillary lymph node recurrences after a tumor-negative sentinel node biopsy for breast cancer using intralesional tracer administration[J].Ann Surg Oncol,2008,15(4):1025-1031. Muttarak M,Chaiwun B,Peh WC.Role of mammography in diagnosis of axillary abnormalities in women with normal breast examination[J].Australas Radiol,2004,48(3):306-310.(收稿日期:2016-03-28)[1][2][3][4][5][6][7][8][9][10][11][12][13][14][15]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新进展王 迪,黄后宝(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泌尿外科,安徽芜湖 241000)【关键词】腺性膀胱炎;治疗;膀胱灌注【中图分类号】R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879(2016)06-0511-04腺性膀胱炎(CG)是膀胱黏膜的增生性和化生性病变,1887年由Von limbeck首次描述,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血尿、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性交不适,严重者会出现肾积水,继而出现腰部酸胀等症状。

CG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膀胱内结石、膀胱以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反复出现感染等慢性刺激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

国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9%-1.9%[1]。

目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及泌尿外科腔内技术的普遍应用,CG的发病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

CG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普遍认为其具有潜在的恶变可能,但Smith 等[3]人的研究并不支持CG具有恶变倾向。

CG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争议较多[4]。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现有的治疗方法加以综述,并将其归为三类,分别为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其它特殊方法治疗。

1 CG的保守治疗有学者认为,CG只需要适当的保守治疗即可控制病情并使其不进一步发展。

戴青松等[5]通过总结文献也发现,保守治疗与电切联和膀胱灌注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处理低DOI:10.15921/ki.cyxb.2016.06.031危型CG,疗效及复发率相差不大。

CG的保守治疗主要是治愈并预防泌尿系感染、控制尿路刺激症状,以控制易感因素。

因为反复尿路感染是引起CG的可能因素之一,所以,治疗患者尿路感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治疗尿路感染的关键是根据药敏实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足量、足疗程用药。

患者不但要治愈尿路感染,更要防止泌尿系感染的再次发作,养成勤喝水、避免憋尿及保持会阴部清洁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很多患者会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而且这也是大部分患者就诊的原因。

临床上,可根据经验采取各种措施改善这种症状,口服托特罗定是近期常用的办法。

托特罗定是一种新型强效M受体拮抗剂,其对M受体表现出高度的亲和性与专一性,可竞争性地抑制膀胱壁和逼尿肌的M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可抑制膀胱的不自主收缩,对控制该症状有良好的效果[6]。

一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需严格控制血糖。

因为糖尿病的患者容易反复出现尿路感染,而反复的尿路感染也是发生CG的刺激因素[7]。

近年来,中医中药也被普遍应用于CG的治疗。

中医理论将CG归属于“淋证”,系淤热积蓄或湿热下注于膀胱所导致,可予以服用清热利湿、补肾固摄的中成药,佐之凉血解毒的药物[8]。

银花泌炎灵是治疗下焦湿热证等泌尿系统感染的常用中成药,张二峰等[9]将该药应用于CG的治疗取得了较良好的效果。

也有报道,泌淋清胶囊、缩泉胶囊联用配合托特罗定治疗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状的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2 CG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分为处理下尿路梗阻、膀胱结石等慢性刺激的手术与处理CG病灶的手术。

2.1 针对慢性刺激的手术 现阶段,普遍认为泌尿系感染、下尿路梗阻及膀胱内结石为CG的发病诱因,而下尿路梗阻及膀胱内结石也是导致患者排尿不畅及尿路感染的原因,所以,处理上述慢性刺激是治疗CG的基础[10-11]。

对于女性患者,体检或膀胱镜检时需注意有无尿道外口赘生物、尿道旁腺囊肿、尿道肉阜、尿道外口处女膜伞、尿道处女膜融合症、膀胱颈部肥厚等尿道外口畸形或异常病变;而对于男性,则需关注有无前列腺增生、膀胱颈部抬高、前后尿道狭窄。

上述可能导致尿路梗阻的病变及膀胱结石均可与CG一并处理,也可单一处理。

有学者认为,首先解除慢性感染的诱因,其次处理膀胱内病灶是治疗CG 的总的原则。

2.2 针对病灶的手术 根据CG病灶大小、形状、部位及临床症状的不同,临床上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其中主要包括经尿道腔内手术以及开放手术方式。

2.2.1经腔内手术治疗:经腔内手术治疗,可在腰麻或全麻下进行,膀胱黏膜平展后,切除所有病变黏膜及固有层,并深达正常肌层,切除范围需超过病变范围1cm。

此法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手术时间短、恢复迅速、起效快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CG的治疗。

随着显像设备技术的不断提高,术中基本可以在直视下处理病灶。

现阶段,腔内手术有电切、电灼、汽化几种方式,各种激光如钬激光、绿激光等也逐渐应用到CG的腔内治疗中[12]。

多数文献表明,经尿道手术处理后再辅以膀胱内灌注药物,可以显著降低CG的复发率[13],但膀胱内药物灌注降低该病复发率的具体机制尚不明了。

灌注药物可分为三类:吡柔比星、丝裂霉素、羟喜树碱等抗肿瘤类药物;干扰素、卡介苗等强机免疫力药物;0.5%硝酸银、1:5000高锰酸钾溶液、类固醇等其它药物。

也有学者对术后常规行药物灌注持反对意见,认为CG术后行抗肿瘤药物膀胱灌注并不能更有效地治疗该病,并降低其复发率[14]。

过多的手术治疗及术后灌注可能为过度治疗,且术后灌注本身就可能是一种导致CG的刺激[15]。

有研究表明[16],单纯腔内手术治疗与术后辅以膀胱内药物灌注的两种治疗方式无明显的效果差异,且术后药物灌注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

所以,传统的术后灌注的必要性、安全性及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与研究。

2.2.2 开放手术:目前,开放手术治疗CG的指征尚无统一标准,多根据治疗者的主观经验选择具体开放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