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适日记读后感

胡适日记读后感

读《胡适留学日记》有感
----胡适戒酒及留美过程在《胡适留学日记》中,胡适多次提到自己不饮酒,戒烟虽然屡屡失败,但酒确实是戒了——并不是从来不喝酒。

但关于戒酒的原因,留学日记中并未提及,说起胡适戒酒的缘由,自然要牵涉到他留学美国的缘起。

胡适在1906年(十六岁时)考入中国公学。

关于中国公学,长话短说:1905年,日本受清廷压力颁布了“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一批留日学生回国在上海自办了一所学校即中国公学。

清廷当然也不傻,于是要往里面“掺沙子”,激起部分学生不满,退出中国公学另组一“中国新公学”,进步青年胡适(当时还不叫胡适)也随之跳槽到新公学,还兼作英文教师(边当学生边当教师)。

1908年,苦撑了一年的新公学便办不下去了,接受了中国公学的“招安”。

胡适愤不过这“城下之盟”,遂“殉”了“中国新公学”,成了个无组织的流浪汉,荡迹沪上,四顾茫茫然。

更糟的是,胡适遇到了一帮起事失败而牢骚满腹的失意革命党人。

年轻的胡适同学迅速堕落,“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又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不到两个月,都学会了。

于是,昏天黑地里胡混,整夜的打牌,连日的大醉,还作一些诸如“日淡霜浓可奈何”之类的悲观颓废之句。

如一九一○年二月初六日(农历)的日记记载:“……至花瑞英家打茶围,其家欲君墨在次打牌,余亦同局。

局终出门已一句钟。

君墨适小饮已微醉,强邀桂梁及余至一伎者陈彩玉家,其家已闭户卧矣,乃敲门而入。

伎人皆披衣而起,复欲桂梁打牌。

……余又同局,是局乃至天明始终。

是夜通夜不寐,疲极矣,然又不敢睡,六时以车独归,强自支持,改学生课卷三十册。

”【胡适此前经友人介绍,进入华童公学教书。

为人师表,放浪如斯,何以使人昭昭?】
这样昏天黑地地鬼混,终于混出了麻烦。

几天之后,二月十二日:“是夜,唐君国华招饮于迎春坊,大醉,独以车归。

归途已不省人事矣。


十三日:“晨,始醒。

醒时觉未盖被,但以裘覆身上,乃大骇怪。

又觉裘甚湿,急起坐,但见身卧一室……恍惚莫知身在何所……予审视门外,见有铁阑,且见有巡捕蹀躞往来,始悟予昨晚必酒后寻衅,为巡警所拘……”【不知为什么,胡适本日的日记未写完即终止,但在《四十自述》里,他将此事做了完整的叙述。


原来胡适老师当天喝high之后,在车上睡着了,车夫起坏心眼,偷了他的钱,还脱去了他的长马褂,大概是不小心弄醒了胡适,于是胡适就追车夫,追不上,鞋子也跑掉了,干脆提着鞋子走路。

【以上为胡适时候想象,以下为巡捕所述。

】巡夜的巡捕看到喝高了的胡适手里提着一只皮鞋,边走边敲打墙壁,怕他闹事,就上前盘问,胡老师借着酒劲骂了巡捕几句,于是俩人扭打一起,满地乱滚,正巧又刚下过雨,搞得俩人浑身上下脏兮兮的,最终胡老师被制服并被带到巡捕房。

因为胡老师是华童公学的老师(此校尚有些来头),免遭巡
捕房修理,最后以赔款五块大洋作为巡捕的养伤费了事。

回到家中的胡老师,在镜子里看自己满脸的伤痕浑身的泥,长叹一声,忽然想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又想到了远在家乡的慈母,那个懊呀悔呀,精神瞬间升华。

于是提笔写了辞职信,辞去了华童公学的教职,决定从此洗心革面。

在好友的劝说下,胡适决定北上应考庚款留学。

考试分两场,第一场是国文和英文,爱考据的胡适运气实在好,碰见个“考据癖”的改卷子先生,给了100分,英文得了60分,平均80分,第十名。

第二场考西洋史、动物学、物理学等各种科学,考得一塌糊涂,幸亏第一场成绩好,最后考到第五十五名(总共录取七十名)。

谁曾料到,几个月前,一个还在上海昏天黑地里鬼混的少年,几个月后,竟然又在这里登船放洋——到美利坚呼吸新鲜空气——去了。

胡适,原名胡洪骍,谱名嗣穈。

在澄衷读书时,正值《天演论》横扫中国思想界之时,胡适自然也受到很大影响,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的“适”字为名,字“适之”——为了跟他二哥绍之、三哥振之的字相一致。

但这个名字并不常用,在学校里仍用胡洪骍的名字。

应考庚款留学时,怕考不上为同学所耻笑,临时改用“胡适”这个名字。

从此之后,大家都叫他胡适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