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MI并发心律失常

AMI并发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12.5 mg,Bid
治疗组:
胺碘酮0.2 g,Qd,
对照组:胺碘酮0.2 g,3Tid
结果:两者均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 常的发病率,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3.1%和 94.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可预防心血管事件 的发生,有助于症状缓解,联合用药组比单用胺碘酮 组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倍他乐克、胺碘酮和门冬 氨酸钾镁;同时回顾性分析我科既往行急诊治疗的40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的 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室颤发 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 结论 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和镁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预后
快速型心律失常
4
AMI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种类 室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停博 发病率(%) 50%~95% 30%~70% 10%~40% 15%~35% 5%~15% 5%~15% 0%~5%
AMI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
缺血性
心肌细胞的损伤坏死造成患 者全身和心肌一系列生理紊 乱及病理变化,引发心律失 常
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
的识别和处理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可按这样的顺序治疗:


颈动脉窦按摩
静脉使用腺苷:1-2s内静推6mg,如果无效,1-2min后在静 推12mg,必要时可重复12mg 静脉应用美托洛尔:每2-5min给予2.5-5mg,在10-15min内 总量15mg;或阿替洛尔:2min内给予2.5-5mg,在10-

与心衰有明确关系的快速房颤,可给西地兰0.2-0.4mg静 注,效果差时,2小时后可重复给予0.2-0.3mg的西地兰
总结
AMI可以并发各种 各样的心律失常,其中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引 起心脏猝死,故在治疗 AMI同时应积极处理心 律失常,从而为病人的生 命保驾护航!!!
16
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给予静脉注 射胺碘酮75~150 mg负荷量后续以1.0 mg/min持续 泵入6 h,然后以0.5 mg/min持续泵入共48 h, 静脉泵 入同时口服胺碘酮,第1周600 mg/d,第2周400 mg/d, 第3周200 mg/d,维持1~4周. 结果: 显效30例,即持续性室速消失且24 h内心电监护无室速 发生;多源性室性早搏消失,24 h室早减少90%以上; 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转为窦性心律; 有效20例,即室早减少50%以上,房颤病人的心室率控 制在100次/min以下;

15min内总量10mg;也可静脉用短效的B受体阻滞剂艾司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年第24卷第4期

静脉应用地尔硫卓:2min内静推20mg(0.25mg/kg),随后 以10mg/h滴注维持

采用食道调搏方法终止,可能较药物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合并心力衰竭、低血压者可用直流电复律或心房起搏治疗,同 时酌情升血压处理。洋地黄制剂有效,但起效较慢。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内容简介
1
AMI相关性心律失常概述 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
2
2

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演变及各种治疗手段应用过程中 均可并发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各种致死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一直 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3
AMI并发心律失常的种类

其它治疗:PTCA、CABG、AICD
3、心房颤动

心室率低于130次/分,无症状者,不需特殊处理 心室率130-180次/分,可选用胺碘酮注射(1-3mg/kg),
或异搏定5-10mg稀释后缓慢推注

心室率超快时(>180次/分),常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药效差时需直流电复律(100-150J,可逐渐增加至360J)

(曾凡永. 临床研究,2012,48 (31):35.)

电复律:持续性单形性室速,伴心绞痛、肺水肿、
低血压(SBP<90mmHg),能量100J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利多卡因:50-100mg,静推,需要时每5-
10min追加,至负荷量300mg,随后静滴14mg/min维持。

2、胺碘酮:首次静注2.5-5mg/kg,缓慢注射, 续以0.5-1.0mg/min持续滴注

28例AMI后并发PSVT(n=8)或AF(n=20)患
者,静脉应用胺碘酮负荷量(75~150mg)后,继 以静滴(0.5~1.0mg/min)维持,观察PSVT或 AF转复窦律疗效及副作用. 结果:22例患者(PSVT8例、AF14例)用药后 24h内转复为窦律(78.6%).7例曾出现低血压, 均经用升压药或减少胺碘酮剂量后纠治,轻度 头昏6例,呕吐3例,静脉炎2例. 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发PSVT和AF临床疗 效良好,其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好.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年第24卷第4期
胺碘酮对于AMI合并室上速的作用?
李亚瑞,临床和实验杂志,2010,3(3)
彭建,陈勇,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
(5) 梁德贤,李志文,河北医学,2008, 14(3) 刘名军,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9) 吴宝健,中国实用医药,2011,,06(9)
急性缺血 的直接作用
自主神经 活动改变
代谢产物 的影响
室壁张力 改变
AMI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
再灌注
心肌局部的缺血损伤心肌再 次得到血供时促发心律失常, 源于再灌注损伤。
缺血心肌组织再灌注 时局部心肌组织结构、 电生理功能和心肌完 整性恢复不均
大量氧自由基 释放造成心肌 细胞损伤
大量钙离子进入细 胞内,细胞内钙超 负荷,易形成延迟 后除极


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235例,
治疗组(AVA):胺碘酮
室上性(AV)
对照组(AVC):普罗帕酮
室性(V)

治疗组(VA):胺碘酮
对照组(VC):利多卡因
结果:治疗组(AVA+VA)总有效率89.1%,而对照组 (AVC+VC)65.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时静脉注 射胺碘酮能有效予以控制.
2、室性心动过速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个或更多连续的室性早搏 心率>100次/分
持续时间<30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持续性室速
3个或更多连续的室性早搏 心率>100次/分 超过30秒或引起需处理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12
处理:

补钾补镁: 应维持血钾 4.5mmol/L以上,血镁在 2mmol/L以上。
窦缓、窦停、窦房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缓慢型心律失常
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室内阻滞、心脏停博
重点客的筛选、分析
窦性心动过速
房早、交界区早搏、房颤 点客户的行动计划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 快速交界区心律
快速室型心律失常-------室早、室扑、室颤 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快速性室性心律 扭转室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