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病学——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病学——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系统检查


感觉障碍分型及临床特点3
3、节段型 1)后根型: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如髓外
肿瘤压迫脊神经根,可伴后根放射疼痛(根性痛); 2)后角型: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一
侧后角病变如脊髓空洞症; 3)前联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感觉障碍,见于
脊髓中央部病变如髓内肿瘤早期、脊髓空洞症等 。
感觉障碍分型及临床特点3
2、内囊型:运动纤维最集中,叉性瘫痪,即病灶同侧脑神经麻痹,对
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4、脊髓型:病变损伤平面以下中枢性瘫痪
总结
上运动神经由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 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其中下行 至脊髓的纤维称为皮质 脊髓束构成。
震颤:帕金森病、小脑病变 舞蹈样动作:舞蹈病、儿童脑风湿性病变 手足徐动:脑瘫、肝豆状核变性、脑基底节变性 手足徐动:核黄疸、肝豆状核变性 扭转痉挛:遗传性疾病、中毒 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
7
浅感觉
痛觉 脊髓丘脑侧病变 触觉 脊髓丘脑侧病变 温度觉 后索病损
8
深感觉—后索病变
运动觉 motion sensation 位置觉 position sensation 震动觉 vibration sensation
9
复合感觉
定位觉 两点辨别觉 图形觉 实体辨别觉
10
感觉传导径路
5、交叉型 同侧面部、对侧躯体痛温觉减退或缺失。如延
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合症,病变累及三 叉神经脊束、脊束核及交叉的脊髓丘脑侧束。 6、偏身型 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缺失。见于 脑桥、中脑、丘脑及内囊等处病变,一侧脑桥 或中脑病变可出现受损平面同侧脑神经下运动 神经元瘫;丘脑病变深感觉障碍较重,远端较 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止痛药无效 ,抗癫间药可缓解;内囊受损可引起三偏。
高级功能检查
意识 Consciousness 精神状态 Mental status 言语 Speech
1
意识障碍
嗜睡(somnolence) 昏睡(stupor) 昏迷(coma): 轻度昏迷
中度昏迷 重度昏迷
2
意识障碍分级比较
3
精神状态Mental status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是否有 智能障碍等,包括:
皮肤、粘膜痛温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 经节(I)―>沿后根进入脊髓上升2~3个节段―> 后角细胞(II)―>白质前联合交叉至对侧―>痛温 觉纤维组成脊髓丘脑侧束,触觉纤维组成脊髓 丘脑前束―>丘脑腹后外侧核(III) ―>丘脑皮质 束―>内囊后肢后1/3―>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 2/3区及顶叶。
2、周围神经型 可表现某一周围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如尺神经损伤 累及前臂尺侧及4、5指;如一肢体多数周围神经各种感觉障碍,为神 经干或神经丛损伤;如三叉神经第三(下颌)支受损,下颌(下颌角 除外)、舌前2/3、口腔底、下部牙齿和牙龈、外耳道及鼓膜等皮肤 粘膜感觉障碍,伴咀嚼肌瘫痪,张口下颌偏向患侧(运动支与下颌支 伴行)。
智力 Intelligence 定向力 Orientation 记忆力 Memory…..
4
言语障碍及检查
失语 aphasia 失用 apraxia 失认 agniosia
5
运动性失语与感觉性失语
Broca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或运动性失语。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 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常见病因:脑血管病
临床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 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 亢进;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 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hi 征);因为下 运动神经元正常,病程早期肌肉不出现萎缩。
不自主运动 Involuntary Movements
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随意肌不自主收缩 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运动。包括:
4、传导束型 1)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d syndrome):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
温觉缺失,同侧深感觉缺失。如髓外肿瘤早期、脊髓外伤; 2)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完全性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如急性
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后期。
脊 髓 横 贯 性 损 伤
脊髓半切综合征
感觉障碍分型及临床特点4
四肢瘫:颈髓高位损害
27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肌张力
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是一种牵张反射, 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产生的收缩反应。包 括肌张力减弱和肌张力增高。
29
肌张力减低
正常
降低
30
不同部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1、皮质型:对侧单瘫,亦可为对侧上肢瘫合并中枢性
面瘫;
交叉型
偏身型
延 髓 外 侧 综 合 征
左 侧 内 囊 病 变
总结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3、复合感觉:二点辨别觉、形态觉 4、末梢型、周围神经型、节段型、传导束型、交叉型、偏身型感
觉障碍特点。
23
运动系统
运动包括随意运动(锥体系) 不随意运动、共济运动(锥体外系、小脑
深感觉、精细触觉纤维进入脊髓后先在同侧脊 髓后索上行至延髓薄束核、楔束核(II),换神经 元后交叉至对侧。
感觉传导束排列顺序
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
感觉障碍分型及临床特点1
1、末梢型 肢体远端对称性完全性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形分布,伴 相应区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多发性神经病。
感觉障碍分型及临床特点2
)
24
运动系统检查
肌力 Muscle strength 肌张力 Muscle tone 不随意运动 Involuntary movements 姿势和步态 Stance and gait 共济运动
25
肌力
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
26
瘫痪
损害定位: 单瘫:脊髓灰质炎 偏瘫:颅内病变、脑卒中 交叉性瘫痪:脑干病变 截瘫:脊髓外伤、炎症
Wernicke失语:又称感觉性失语。优势侧颞上回后部病变。复述障碍 与听理解障碍一致,存在不同程度的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常见病 因:脑血管病
感觉系统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 映。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感觉。 注意点: 被评估者意识清晰,配合评估 注意解释目的与方法 左右、远近端对比 自感觉缺失向正常部位 自远端向近端
相关主题